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远芳侵古道--记海德堡 |
[游记]远芳侵古道--记海德堡 |
2009-04-09cncn.com |
车子开进海德堡的时候,正是大雾微茫。盘山而上,只看见树影绰约。心想,旅游手册上俯瞰古城的美景,估计是看不到了。 大巴吃力地爬上狭窄山道,一行人在茫茫大雾中下车,去看这个城市最负盛名的宫殿。在我这样的中国人眼里,德国历史一点不象唐宋元明清那么脉络分明,所以无论谁的宫殿,都缺少了时间坐标和感性认识。但只看到这么一句:“17世纪发生普鲁士王朝的继承之战,法军大举入侵,把海德堡炮轰得七零八落”。恩,我们现在去看的,就是一个废墟。 最先看见的,是茫茫雾霭中一座古雅的门,孤立在道路左侧。导游没有任何介绍,但柔美的身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觉得很象清华大学的那座欧式校门。再往前走,就是红砂石的城堡,大雾之中看不清全貌,但城垣高低错落,门洞前后呼应,沧桑和古朴漂浮在晨雾之中。 进入中心广场,景象豁然开朗。左手房屋虽有残损但却坚固敦实,对面隐约也是华丽的楼宇,只有右手是一片残墙。说是残墙,视野中却最是气势恢宏。四层宫殿剩下一面朝向广场,另一面空空荡荡只剩下残基,而残墙上花窗纹饰清晰完好,昔日伟岸的雕塑也仍然矗立顶端。单薄而又伟岸,华丽而又残缺,矛盾地集中在一起。 对面楼宇是古堡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建筑,线条、雕刻堪称精美。外墙雕像标注了姓名,估计是王族的功勋人物。穿过门洞,可以到达外面的露台,这里是俯看全城的最佳场所,可惜浓雾挡住了视线。但从露台上看城垣古树,以及那些精美的雕刻,却是另一种悠闲的美。露台两侧的凉亭,不知是卫兵放哨的场所,还是王族休闲观景的地方,我自己更愿意当它是后者。 这座楼的下面是个地窖,保存着旅游手册介绍的著名的大酒桶。这个18世纪的酒桶据说能装220万升葡萄酒,并且还有内容各异的无数传说。墙上的酒神像名叫佩克欧,据说是看管酒桶的弄臣,一向以酒代水;人们劝他为了健康饮水,岂料他改饮一杯水后竟然暴毙而亡。地窖还有楼梯通往酒桶上方,是一个据说可以跳舞的平台。 从地窖出来,浓雾逐渐稀薄。古堡,终于渐渐清晰地呈现眼前。断壁之间,是一块块赭红色的岩石;岩石下面,是曾经护城的瓮城河谷。古树藤萝,散见在残垣之间,在晨曦之中静静陪护着这古道荒城。 再次经过那座古雅的门,才发现门后是一条宽阔的平台。等走到平台边缘,不禁一声欢呼:看见古城了!浓雾散去,海德堡终于露出她的面容:高低错落的红蓝色屋顶,蜿蜒而过的内卡河,以及旅游手册上的古桥,明信片上的风景一下子跃然眼前。远山,薄雾,古桥,流水,还有近处的山道、古堡,一切如诗如画。 等到下山去看古桥,古城的街巷开始一一进入眼帘。这是河谷间的城市,清洁而又安静。内卡河就象城市巨大的阳台,清风往来而过,两岸人家背山面水,怡然自得。城内的小巷,狭窄却秩序井然,即便停满了汽车,也没有丝毫喧嚣。闻名遐尔的古桥桥头,是两座铁盔一样的塔,塔下是选帝候和雅典娜的雕像。在这里回望山上的古堡,晨雾未散,断壁巍峨,当年王族统治的权威依稀可感。 海德堡,被很多人说成是德国最美丽的地方,甚至歌德有句诗说“将心遗忘在海德堡”。很多哲学家的名字、故事、气息,跟海德堡的古堡长桥一起,成为游人的印象。有一些怀古,有一些浪漫,有一些避世,有一些思辩,大概就是海德堡的魅力吧。 等到离开海德堡,追查旅游资料,才知道那座门叫“伊丽莎白门”,是当时的腓特烈五世为迎娶英王的女儿----伊丽莎白.斯图尔特,在一夜之间建造的。17岁的伊丽莎白在这里住了五年,就因腓特烈五世推翻天主教失败,被迫流亡布拉格。 我这才想起,那座门的典雅柔美,是很有一些女性气息的。德国似乎盛产这样的贵族女性故事,巴伐利亚州的希西公主大概也是一例吧。岁月流离之后,现在只有寂寂芳草和这些故事陪伴古堡了。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2957/1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