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东南,七日行走3(不错的铁溪)

[游记]黔东南,七日行走3(不错的铁溪)

2010-03-24ctrip.com

在仿古一条街,找家饭馆,

解决中饭问题。

中饭不求丰盛,简单简单,

吃饱吃好,就行。

下午的铁溪行,

还是需要一定体力耐力的。

已经过了吃饭的点,

店里,没什么客人。

四个人点了四碗牛肉面,

二碗汤的,二碗干的。

面上来的速度很快。

不过,四碗牛肉面,

全部都是干的。

就这么点人,还能搞错东西?

没想法了。

要汤的,是吗?没问题。

伙计从一旁的桶里舀了两勺子清汤。

浇在面上,顺手递给我们。

吃汤面到现在,

这真是第一回。

怎么看,怎么象是当地米线的变异品种。

连味道,都有些相似。

正吃着,另一伙计扛着屏风,从我们眼前经过。

还有人要包间?

的确是有人需要包间。

不过,不是用来吃饭,

而是老板叫些人来打麻将。

悠闲的生活。

好象连伙计,也参与其中。

面吃完,擦擦嘴,大吼一声,老板,结帐!

过了一会,才有人出来收钱。

5元一碗,不分干湿。

区区20元,四个人,中饭解决。

门外锣鼓喧天。

去看看热闹。

原来是龙舟彩排。

镇远这边,过的依旧是传统的端午节。

还会有传统的赛龙舟助兴。

只可惜,由于时间原因,我们没有办法看到。

只能看看彩排,小小地过把瘾。

回到祝圣桥,坐车去铁溪。

旅行团的人,会从前山进铁溪,看完龙潭,然后再从前山回镇远。

大部分游客,线路也是如此。

我们走的是非常规路线。

说是非常规路线,

在自助背包游中,这是条再正常不过的线路。

先到后山鸡冠岭,然后进入铁溪景区,

一路下山,从前山出来后,回镇远。

不过,还是遇到了小小的问题。

停车点这边,车是不少。

但一听我们要去铁溪,

卖票的当地人,就给了我们两句话。

句句直接要害,没有半句废话。

第一句:去鸡冠岭的人太少,

你们要等,等到人足够多了,才发车。

第二句:如果你们等不了,那就包车。

车是当地的旅游观光车。

就是车上有顶蓬,

四边完全漏风的那种旅游观光车。

观察了一下,去鸡冠岭的人,

真的不是很多。

只有包车。

一问价格,一辆车,80元人民币。

好象贵点,

关键,我们并不知道行情是多少。

不时有出租车从身边经过。

顺便去问了一下,没想到的是,

开出的价格,也是80元。

这回,心里,基本上有底了。

于是乎,

四个人轮番上阵,磨嘴皮子。

磨了好半天,总算把价格略微谈下了点。

去鸡冠岭,一辆车,60元,走人。

铁溪景区距镇远县城区东北4公里处,为新开发的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相传这是一条神秘莫测的溪流,两岸山势雄伟,怪石峥嵘且“玄色如铁”,故称之为——铁溪。铁溪全长20公里,分为5个流段,分别为甘溪、马路河、翁仲河、铁溪,是一个集悠久历史典故、优美的神话传说、原始的森林植被、迷人的山水风光、奇特的钟乳溶洞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据《镇远府志》明弘治二年(1489年)思南知府祁顺在《铁溪游记》中写道:“镇远多佳山水,其去廓而近者,铁溪为甚,士大夫南迂多游焉,或不得游而为恨者矣!”。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其名著《儒林外史》中的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猷长劫营”的故事,即源于此。

等车开上路,走了一段之后,

我才发现。

一辆车不愿意就拉我们四人到目的地,还有另一层原因。

那就是路,真的不是很好走。

这样不平整,而且时不时会有U型转弯的山路,

最合适的车,应该是四轮越野驱动。

我们现在坐的可是敞蓬观光车。

无任何改动。

这种车,在世纪公园,

或者是小区内售楼处带你看房时,常见。

的确,用在以上这种环境中,很实用。

贵州的山路,我不是没有领教过。

当年从安顺到紫云,70公里的路,

中巴车,楞是开了两个半小时。

现在坐这种车走当地的山路,还真是第一回。

在U型转弯时,小蓓他们一开始,

还有点担心,不要一不留神,

就给甩出车外了。

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甚至,还开始,数起了我们转弯的次数。

我想,他们,兴许,

还在期待着更多这样U型的弯道。

如果这时,其中哪位,

开着手机,放一首歌曲,

比如,这里的山路十八弯之类的。

也许更应景。

不平整的路,还有另外一个不方便。

那就是尘土飞扬。

坐中巴车,还能关关车窗之类的。

而现在,就好好享受尘土的沐浴吧。

从镇远到鸡冠岭,

一段刺激而又充满着乐趣的山路。

不知道什么时候,司机开始数落起我们的不是。

你们这些人,100元包辆车,送你们到鸡冠岭,然后再从前山送你们回镇远。

怎么会觉得不合算呢?

我不知道当时售票处的那些人,

在电话里,是怎么和他说的。

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这100元的事情。

只知道60元,可以送我们到鸡冠岭。

其实从前山出铁溪后,到时还是要找车回镇远。

估计所谓的到时,差不多要晚上6,7点了。

那时候能不能找到车,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如果按照司机所说,40元,可以从前山把我们再接回去,

价格,还是很合理的。

司机说话的嗓门很高,

四个人,都听到了他的数落。

表情从最初的莫名奇妙,到最后的互相笑笑。

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有些事情,不需要言语,也不需要说得很清楚。

车走了将近40分钟,

下午3点,总算到了鸡冠岭停车场。

沿途还看到了一个村落。

整辆车已经完全是灰天灰地。

甚至于司机驾驶座旁,放着地图纸张之类的地方,

已经完全被沙土覆盖。

感觉,我们是刚穿越了沙漠。

不远处,有洗手间。

在这里,不称它为茅房,厕所之类的,

而就叫它为洗手间,真是再恰当不过。

大家忙着洗手,洗脸,还有忙着擦包。

当然,在做这一切之前,

没有忘记和司机打个招呼。

让他帮我们以旅游观光车为背景,

四人合影一张。

虽然每个人看上去,

都非常狼狈。

但挂在脸上的笑容,

是那么的开心。

司机走之前把100元的车费提前收了。

留了名片给我们,

说是你们快要到前山时,打电话给他,

他马上会过来接我们的。

铁溪前山离镇远,只有区区4公里左右。

为了打消我们的顾虑,怕收了钱,

到时他一走了之。

信誓旦旦地说,如果到时他真的一走了之,

你们回到镇远,可以投诉他。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其实司机是多虑了。

司机姓何,名小庆。

售票处的工作人员,

看到我们的到来,也很开心。

环顾四周,就我们四人。

后来,等我们进入景区之后,

才发现,原来,整个铁溪,

就我们四个游客。

敢情我们买了四张门票,

把整个景区都给包下来了。

还真值回票价。

一打听,由于镇远最近连续下大雨,

景区内的一些桥梁冲断,

抢修工作,到昨天下午,才算基本完成。

难怪,游客,会那么少。

铁溪门票,全票50元,学生票,30元。

我和小蓓有备而来,带着学生证。

出售门票的那位,是个年纪大的当地人。

戴着一副老花眼镜,

把两张学生证从上到下,从下到上,

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

最后还到我们手中,顺便把两张学生票一起递上。

这样负责的检查方式,

最近一次,是在西双版纳的热带植物园。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

还真有点承受不住。

铁溪的门票,是明信片。

有景区的相关介绍,

只可惜没有景区的行走地图。

停车场的附近,没有邮筒,更没有邮政机构。

把门票做成明信片,

好看,大于实际用处。

不远处,有很显眼的石碑。

上面倒是刻着铁溪景区的地图。

风吹雨打日晒,估计也没人加以保养维护,

所谓的地图,只是看看的话,

也要费点功夫,才能大致看个清楚。

本想得很好,用相机拍下来,

进入景区之后,到时也好有个参考。

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

好在整个铁溪,基本是一条道走到黑。

所谓的岔路,

也只是为了看一些景点。

到时万一错过的话,

那也是天意。

台湾人提醒我们,最好请个向导。

如果所有景点都想看全,无一遗漏,

也许,真的有必要。

进入景区,迎面就是一连窜的下坡路,

蜿蜒向下,看不到头。

旁边石头上,刻着三个大字,千层坎。

说实话,千层坎这几个字,

能够看懂的,只有千层两字。

最后一字,四个人,

围着一起看了半天,说法各不相同。

总之,就是没看明白。

千层的说法,倒是非常形象。

确切说,只多不少。

好在我们是下山,

如果是从前山进,后山出,

看到这样的台阶,

还是望不到尽头的上山路,

爬之前,少不了要骂娘了。

其实,从后山进,从前山出,

大部分的路,都是向下的。

这点,还是比较让人欣慰的。

台阶路的终点,是一片平原。

豁然开朗的感觉。

时光能够倒流的话,

在古代,在这里,结庐居住,真是世外隐居的好地方。

目光所及,见到了传说中的简易桥。

卖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抢修工作,到昨天下午,

才算基本完成。

并提及,景区内的桥梁,

不是一两天能够修好造好的。

只能用简易桥,暂时过渡。

原来所谓的简易桥,

就是拿几根木头横跨在溪流两岸。

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木头之间用粗绳死死捆住。

这是第一座,但不是最后一座。

下雨已经是上两天的事了,

今天的水流,并不是很急,

甚至,有些地方,很是平缓。

如果不是顾及身上带着相机,手机之类,

不能入水的东西,

大可忽视这些简易桥的存在。

涉溪而过,万一失足滑倒,

一屁股坐在水里,哈哈一笑,站起继续前进。

不失为一种乐趣。

路边的山岩上用红字写着三个小字,清风洞。

记得在进来时石碑上导游图,

写有这个景点。

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有什么洞。

如果有的话,也不并明显。

后来想明白了,也许所谓的清风洞,

只不过是附近哪块山岩上一个天然形成的洞穴而已。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有这样的洞,

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一路前行,虽说大多都是下山的路。

不过,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走。

前一阶段的大雨,

外加后山,少有人问津。

有些地方,不仅仅是青苔铺地,

甚至还有些泥泞。

很是担心,这样的路,行走在上面,

一分神,就会摔个人仰马翻。

到时四脚朝天象王八一样躺在地上,等同伴来拉。

那可是糗事一件了。

分神的原因,主要是身边随行的美景。

和金鞭溪神似的景色。

回来之后,把铁溪拍摄的照片,

和当时在金鞭溪留下的照片比较。

要不是有日期作为提示,

有好几张,自己都很难分辨清楚。

路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沿溪而设。

时而向左,时而向右。

四人穿行其中,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引项高歌。

偌大景区,只有四人。

山林野趣,锦绣美景,你我分享。

快哉!快哉!

那个台湾人告诉我们,

铁溪的标志性景点,龙潭,其实非常小。

小到什么程度?

据他说,只不过是得月楼标房那么大小。

走了将近2个半小时之后,

我们依旧没有看到龙潭。

我们一度怀疑,是不是和那个台湾人一样,

已经错过了,而根本就没有在意。

拿出门票,和同行的伙伴大声吼道:

大家记得要注意这样的景色啊!

铁溪的门票,虽说没有景区的行走地图。

不过,好歹,正面印有龙潭的图片。

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友情提示。

来了铁溪,没看到龙潭,就这样回去了。

总觉得是憾事一件。

放好门票,下意识环顾四周,

猛然发现眼前看到的一切,

怎么和门票上的那张图片,有太大的相似性。

经过仔细对比之后,可以肯定,

右手边那蓝的有些夸张的潭子,

十有八九应该就是龙潭。

其余三人,还在有说有笑,往前走。

赶紧叫停他们。

后山的美景固然悦目,

不过,看了太多,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疲劳到偌大的龙潭,

就在眼前,竟然视而不见。

陆姐发现的路边石碑,

更加证实了我的猜想。

石碑上就刻了两大字,龙潭。

龙字写得很漂亮,很有龙飞凤舞的感觉。

不过,这两字并没有着意地漆成红色,

而是和石碑一个颜色。

确切说,字和石碑浑然一体。

非常容易忽视。

神秘的龙潭,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样的出场方式,也充满了一定的神秘色彩。

台湾人的说法过于夸张。

龙潭的确并不是很大,

不过,也不至于小到,

只有得月楼标房那样大小。

站在潭边,除了欣赏美景,

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停按动手中相机的快门。

很惊讶的是,

龙潭的水,是蓝色。

而流出龙潭的水,

就神奇般地变成了绿色。

很多游客形容,说铁溪如果是人,

那龙潭就是人的心脏。

这个说法,很贴切。

小唐和陆姐,还找到了门票上那张图片拍摄的角度。

小小地自豪了一把。

逗留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是时候,该走了。

已经过了晚上6点。

之后的路到前山的出口,

是大部分游客走的路线。

比起后山的路,更加好走。

甚至于,记忆中,好象都是平路。

而且路边还时不时出现指示牌,标明附近的景点。

两者一比较,

后山的原始,更加突出。

不过,我们顺着牌子看景点,

还得逆向思维一把。

毕竟这样的指示牌,

是用来给前山进来游客指点迷津的。

原以为就这样走出景区。

没想到,意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

走在最前的陆姐,忽然停住了脚步。

怎么回事?

前面没路了。

没路了?

不会吧。

一路并没有看到岔路,应该不会走错路。

上前看看,

原来,不是没有路,

是供游客走的路给倒下来的树死死堵住。

砍树,不可能,

没有称手的工具,

即使有砍刀,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砍出一条路的。

之前一直是四人在景区内行走,

不要说见不到一个工作人员,

就连负责清扫景区的人,

也没有见到。

最近一次是在泰山,

在后山,也是这样类似的情况。

不过,那时,好歹,

还见到一捡垃圾的阿姨。

景区派来捡游客随手扔下的垃圾。

现在这样的处境,

倒是非常希望,凭空能冒出个把当地人,

好让我们脱离困境。

这只是幻想。

往左看看,已经记不清那是庄稼地,

还是什么了。

只记得,能看清的是淤泥。

不管深浅如何,从这里过,简直是妄想。

看看右边,还好,是泥地,

只不过长满了植物。

能脚踏实地就好。

挡路的树倒向右边的部分,有点空隙。

把树枝往上抬一下,四个人,

勉勉强强,硬是从缝隙中钻了过去。

难怪说,太胖的人,

不太适宜参与户外活动。

脱离困境,话题,不知道,

怎么又转到了借民族服装拍照的事上了。

这个话题,从后山进铁溪时,

不知道被哪位说起。

从网上看到攻略,说是在镇远,青龙洞对面的小广场上,

可以借民族服装拍照。

10元3件,苗族,侗族等等各种民族服装品种繁多。

寻思着,回去以后,

有时间,也去借来拍拍照。

想来,是件很有趣的事。

我和小蓓借苗族的,小唐说,那我借侗族的好喽。

陆姐呢?

她的回答倒是很有趣。

不是10元3件吗,那我就不借了,就穿我原来的衣服。

土生土长的汉族。

四人站一起,苗族侗族,外加汉族,

好一个民族大团结。

老话重提,是小唐说起的。

回去以后还借不借民族服装拍照?

依旧是陆姐的答复,非常雷人。

就我们这样,现在回镇远,

马上冲过去借服装。

估计出再多的钱,老板都不干。

互相看了一下对方,

现如今,的确,每个人都很狼狈。

比起坐旅游观光车一路颠簸到后山,

还要狼狈。

快到出口时,路出现了分岔。

右边过吊桥的路,是走向一处休息点的。

不过万宗归一,最终都可以走出铁溪。

找出何大哥的名片,想着打个电话给他,好让他来接我们。

没想到,他已经在停车场等候多时了。

据他本人说,他6点左右就到了。

算算我们,差不多,

这时候,也应该到了。

现在是晚上7点半,

也就是说,

等了我们差不多1个半小时的时间了。

晚上6点,那时,

我们好象刚到龙潭。

还在那边乱摆POSE穷拍照。

庆幸没有一个人留给司机手机号码。

和他随意说起,景区的道路,

被倒下的树给挡住了。

只是随便说说。

没想到,何大哥听到以后,很是重视。

跑向一边,叫来了景区工作人员。

之后两人用当地话谈了一通。

一句都没听懂。

然后何大哥回来以后,

用最简单的话概括性和我们说了一下:

今天早上,景区内工作人员也没见到有树倒下的情况,

也没有人来反映过。

最后那名工作人员,特意过来,

询问我们,树倒下的位置。

并表示了诚挚的歉意。

随便说说的话,会引起重视,

恐怕,谁都没有想到。

晚7点45分,车停祝圣桥。

问何大哥是否吃过晚饭,

没有的话,就和我们一起吃吧。

多个人,多双筷子,仅此而已。

他说,家里老婆孩子还在等他呢。

那就不勉强了。

问及你们当地人都在哪里吃饭?

昨晚吃的苗伯妈酸菜鱼火锅,味道是不错。

不过,再美味的东西,也不能每天都吃。

他说附近的水景楼,还可以。

那就这家吧。

店内人气很旺。

仔细打量一下,差不多,的确都是当地人在用餐。

水景楼,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看到水景的饭馆。

镇远的水,指的就是舞阳河。

没坐在店里,直接到外面露台。

让伙计找张台子,还有椅子。

枕河,对面就是青龙洞。

风景,倒是这边独佳。

不过,菜的价格,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便宜。

好象点了四菜一汤,

还是五菜一汤。

最后一结帐,105元。

点的只是普通家常菜,

连鸡啊鸭啊,都没有。

这顿晚饭,是我们这次黔东南行走,

花费最贵的一顿晚饭。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91-r1279370-journals.html2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