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出埃及记(下) |
[游记]出埃及记(下) |
2010-05-21ctrip.com |
从萨拉丁城堡出来,去当天上午最后一个景点,悬空教堂(Hanging Church)。 导游跟我们说,埃及是个很和谐的社会(晕吧,他也懂得河蟹),原因是这里的穆斯林和基督徒和睦相处。 埃及80%以上是穆斯林,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基督徒。查了下资料,埃及的基督徒有个特殊的名字叫Coptic ,信仰的是天主教的分支。貌似是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尼禄统治时期传入埃及的,历史还挺悠久哈。 可是,从公元一世纪到二十一世纪这2000年中,埃及的基督徒和穆斯林并不是和睦相处的,仇恨,杀戮,战争,一直没有停过。即使在今天,和谐也只是表面现象,两种宗教之间依旧时有纷争。 然而导游说自己的邻居就是基督徒,大家不仅相安无事,还是不错的朋友。 唉,穆罕默德和耶稣其实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圣经》(《申命记》)当中也预言了穆罕默德作为先知的事情,为什么现代的教徒们就不能宽容些呢? 悬空教堂并不是真的悬空,名字搞的很玄。教堂其实是建立在开罗南面城墙上面,所以有点悬空的意思,现在依旧能够透过玻璃看到教堂下面的柱子,貌似有点腾空的意思。 团友很多都去过欧洲,认为相比欧洲的教堂来,开罗的这座教堂实在乏善可成。 我也去过欧洲,的确,对比欧洲的教堂,开罗的这座教堂比较小,也没那么奢华,但是还是有些看点。 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整个教堂的拜占庭风格。 宗教建筑其实首先是符合当地的建筑习惯的。比如中国的寺庙和泰国的寺庙看上去有天壤之别,然而中国的寺庙和中国的道观外表看上去却差不多。 悬空教堂虽然外表和西方的教堂差不多,但是里面的马赛克画是标准的拜占庭风格。 而教堂内部一幅圣母玛丽亚的画把我吓了一跳。我看过很多圣母玛丽亚的画像,长的这个样子的还是第一次看到,一个标准的阿拉伯美女? 教堂所播放的宗教音乐更有意思了,听上去是标准的阿拉伯音乐,仔细听,唱词却是“哈利路亚呀,哈利路亚!!” 买了张唱片,十埃磅,比较合理的价格,呵呵,教堂这种地方,埃及人也不敢漫天开价了吧。 从悬空教堂出来,去吃午饭,下午是哈利利市场自由购物。 这顿午饭是全程唯一一顿自费的午餐(团费不包括,让游客自己选择,丰简随意,吃的是正宗阿拉伯美食)。 哈利利市场门口一字排开很多饭店,价格和菜品都差不多。导游推荐了其中一家饭店,好像那个老板是他的朋友,大部分团友出于对导游的信任都选择了这家。 埃及美食属于阿拉伯菜,特色是烤肉。当然这里是穆斯林国家,没猪肉,只有鸡肉,羊肉和牛肉。我们选择了“Mixed Grill”,就是烤肉拼盆,所有的肉都包括了。这个菜的卖相实在不怎么样,锡纸包裹着烤出来,黑黑的,不过味道倒还不错。 菜单上没有汤,只有喝饮料,这里的特色是芒果汁和阿拉伯咖啡。 芒果汁是新鲜芒果榨出来的,很浓很香很好喝,才10埃磅一杯。阿拉伯咖啡,又叫土耳其咖啡,浓的让人振奋,基本上就是4包速溶咖啡冲一杯的那种感觉。 头盘依旧是馕和色拉。 来埃及前,我公司里的全球销售总监(貌似走过60多个国家的一个人)提醒我说,在埃及,生的食品尽量不要碰,比如色拉,吃完了后果基本就是拉肚子,因为埃 及的卫生状况实在太糟糕了。的确,这里所有饭店的卫生状况都不敢恭维,比上海街头那些低档的沙县小吃,兰州拉面还要更脏些。然而我还是冒死尝了尝那个色 拉,味道还真不错。比较幸运,后来也没拉肚子,但是有不少团友是拉肚子了,看来我这个人比较耐脏哈。 吃完饭买单,两个人花去160埃磅,在一埃磅可以买20个馕的国家,算是比较贵的,况且这里环境也不怎么样,卫生也糟糕,饭店里面连个厕所也没有。唉,谁叫我们是外国游客呢,不宰我们宰谁啊。 吃完饭去购物。 从LP上得知,哈利利是开罗一个很大的供游客购物的市场,基本上要减半还价。于是我问导游,是不是开价100埃磅我们还价50啊,导游回答说,开价100埃磅的话还价20埃磅吧。 晕死,这本是我最最不喜欢的购物方式,我这个人最不善于讨价还价,还是比较习惯于大商场里面明码标价的货品,感觉讨价还价就是斗智斗勇,而且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买的东西到底价值多少,就是说永远不知道这个斗智斗勇的结果你是赢还是输。 导游接着说出让我更加晕菜的话:“这里的东西90%是中国浙江义乌生产的,大家可以尽量杀价,买来送朋友不错的。” 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这里的东西质量不好(义乌的嘛),价格便宜(要多杀价),自己用不灵的(送朋友)。 导游又说了,这里的所谓银器不是银的,所谓的金饰是铜的,买回去都会褪色的,如果价格实在便宜可以买来玩玩,但是不要相信店家说的话。懂了,原来这个哈利利市场就是个坑蒙拐骗市场啊。 开始逛街,哈利利市场从大小,布局,商品数量,价格,怎么看怎么象上海的城隍庙小商品市场,果然是做游客生意的,就象上海人几乎不会去城隍庙小商品市场买东西一样。 不过便宜倒真是便宜啊。商店里面100埃磅的埃及棉T恤,这里是20埃磅;60埃磅的莎草纸画这里是10埃磅;1美元1毫升的香精这里是1埃磅1毫升。当然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东西比较导游带领我们去的旅游商店次了很多。 其他比如法老头像,金字塔模型,木乃伊模型等,看上去不错,拿到手里仔细看,粗糙的不行。我的原则是,买东西要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即使送朋友也不愿意买这样的商品,所以基本上逛了两个小时,空手而归。 离集合的时间尚早,就坐下喝咖啡,欣赏街景。 哈利利逛完,去坐船夜游尼罗河,船上看肚皮舞和吃晚餐。 河流是一座城的血脉,河流让城市优雅滋润。 大部分有河流的城市都有夜游那条河的项目。上海的黄浦江夜游,曼谷的湄南河夜游,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都是一样,开罗也不例外。 本来尼罗河左岸都是坟墓,右岸才是住人的,但是尼罗河流到这里,已经是三角洲,马上要到地中海了,开罗又是大城市,土地面积有限,两岸就都住人了。 全世界的大城市长的是同一张面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船行两岸可以看到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五星级酒店品牌,看来开罗的旅游业还是比较发达的。 船上的自助餐乏善可陈,勉强填饱肚子后开始欣赏肚皮舞。 公司里有几个女孩报名学习肚皮舞,目的是减肥。还好她们没看到这里的肚皮舞娘,否则肯定吐血。 肚皮舞娘妖艳动人,体态婀娜,但是和苗条完全沾不上边,反而是相当丰满的说。阿拉伯世界是很保守的,即使是肚皮舞这么艳丽性感的舞蹈,舞娘还是穿的很有特色。注意了一下,她的肚皮(抹胸和裙子之间的皮肤)其实不是裸露的,而是穿着一层丝袜般的纱。 旁边桌子一个阿拉伯小女孩,吃完后抹抹嘴巴,学着肚皮舞娘,跟着音乐的节奏在椅子上扭动起来,活像一个上了发条的舞蹈娃娃,好玩! 4月4日一大早,离开开罗前往亚历山大,这天也是在埃及的最后一天了。 2300多年前,有个希腊人,名叫亚历山大,他爱好打仗,东面打到波斯,南面打到北非,仗打的不错,每打赢一个地方就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搞的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叫他的名字。不过到今天,剩下来叫的响的也就一个埃及的亚历山大了。 开罗到亚历山大200公里,这段路我们坐大巴,走的是埃及唯一一条高速公路,设计时速80公里,过路费10埃磅,速度和费用成比例。 路边是沙漠农田,算是埃及的农村特色实践活动,看到一排排沙漠中生长的绿色植被,不禁对人类的力量感到害怕。 途中司机停车让大家唱歌,原来到了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了。 休息站很大,和中国高速公路的休息站一样,可以买饮料,上厕所。比较不同的是,这里多了一个儿童乐园,大人们办事的时候把小孩子往乐园一丢,各取所需,自得其乐。虽然埃及很多地方不如中国,但是高速公路这样人性化的设计倒是我们国家应该学习的。 大巴继续走,越开越慢,然后停下,一看,堵车,亚历山大到了。 车辆慢吞吞的穿过亚历山大市中心,就看到美丽的地中海了。 海水很蓝很蓝,艳阳下闪烁着点点白光,浪漫,暧昧,温馨。。。。。 极目远望,妄想让目光穿越过地中海看到对岸的希腊,当然,我看不到。(虽然也是出埃及记,但我毕竟不是摩西哈,人家还把红海分开了呢。) 那我看到了什么呢?哈哈,我看到了沙滩上有人穿着世上和史上最最最最保守的游泳衣。上衣只露出双手,长裤只露出双脚,全身包裹的严严实实,而且是黑色哟,够狠。可惜车行太快,距离太远,照片拍的太不清楚。 地中海边恋人们在散步。导游告诉我们,埃及总体上是个很保守的国家,仔细看看,恋人们没有搂搂抱抱,勾肩搭背,甚至连牵手都没有看到,纯柏拉图般的谈着,谈理想,谈未来? 亚历山大有两个景点,一是夏宫,二是庞贝柱。 夏宫建于1932年,不算什么古迹。建筑的外表也奇怪,即不象阿拉伯建筑,也不象欧洲建筑,比较混血儿的说。 夏宫不对外开放,至今还是埃及总统度假的别墅,但是周围大片的植物园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从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蔚蓝的地中海。 植物园里有情侣在散步,有小孩在玩耍。相对埃及其他地方,亚历山大的气候也比较宜人,海风阵阵吹来,这里远离沙漠,空气比较湿润,几天来皮肤干干的感觉也一扫而空了。 来到夏宫门口拍照。一座挺漂亮的建筑,但也就是挺漂亮而已。 夏宫从1932年矗立到今天,住过多少为埃及首脑?1952年埃及独立,延用了这座建筑作为最高领袖的宅第,并没有因为是殖民政府的产物而拆除重建,没骨气?没钱?节约型政府? 平心而论,作为一国元首的府第,这座夏宫还算是比较廉洁的。相比中国很多贫困地区豪华的政府建筑而言,我非常无语。。。。 庞贝柱是埃及之旅最后一个景点。 到达景点,导游开始和大家交换联系方式。逛的也乏了,团友们纷纷坐下,无意仔细欣赏景点,导游也就简单介绍了几句。 其实,该擎天柱与庞贝完全没关心。柱子建于公元297年,也曾经是一个神庙的一部分。神庙公元397年被基督徒毁掉,柱子保留下来成了航海者的指引。 后来罗马人来了,有人以为柱子是纪念庞贝的,也有认为庞贝的头颅是被放在柱子里面的,反正不知道啥乌七八糟的原因,罗马人就叫它庞贝柱了,一直叫到现在。唉,真是一笔糊涂帐。 想当年庞贝打仗输给了凯撒,逃掉了,不知所终。估计是四面楚歌,流离失所,孤独终老了。他应该不会想到后世的人错误的把一个柱子用他来命名。他更加不会想到美国人拍的电视剧《罗马》把他描绘成一个极其没用的糟老头吧。 唉,历史啊,有时候一点也不严肃的说。 庞贝柱高约25米,如今,它的周围基本上都是废墟遗址,如果不是有围墙围着,此处简直就象一个城市拆迁工地一样,旁边点缀着亚历山大城乡结合部的烂尾楼,真是应景。 离开庞贝柱,我们驱车到机场。导游在机场和我们挥别,旅游公司另外派了助理帮助我们办理乘机手续。 游记写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可是埃及真的是一个很诡异的国度,机场里又发生了我想不到的一幕,继续罗唆。。。。 首先,亚历山大号称埃及的上海,是埃及的金融中心。可是这个机场的规模就好像是国内一个小镇的汽车站,一条传送带,一个检票口,一个候机厅,严重怀疑它一天也就1-2个航班。 我们办理登机手续,然后通关(那个慢呀,埃及人的速度实在是跟蜗牛有的一拼)。 通关后我直奔换币窗口,准备把没用完的埃磅转换成美元带回国。 窗口里面一个阿拉伯女子,说着口音很难听懂的英语,告诉我:“已经没有美元了,都换完了。” 我晕! 我连忙问:“那欧元?日元?澳元?英镑?港币?”我把中国银行能够收的外币想了一遍。要知道,中国银行是不收埃磅的,我的朋友中也没有人近期来埃及旅游,这些埃磅带回国就是一叠废纸。 她两手一摊,对我说:“我什么钱也没有了,全部都换完了。” 我倒!! 那怎么办? 她笑笑说:“你可以等下一班来亚历山大的航班,说不定有人会用美元换埃磅,我有了美元再换给你。” 此时离登机只有半个小时不到,等?万一等不到怎么办? 她又给我出主意:“你们到多哈转机嘛,你可以到多哈的机场换。” 多哈是卡塔尔的首都。我一个中国人,拿着埃及的钱,到卡塔尔的机场换美国人的钱,人家会换给我吗?我很怀疑,感觉她根本是在忽悠我。 我也跑了10多个国家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见识过,埃及这样的还是第一次遇到。我这个人平时从不骂人,此时此刻心里狠狠的骂一句:“流氓国家!” 严重鄙视埃及的这种做法,想要美元是吧,到处索要one dollar就算了,临别到机场还想用这种方式把美元留住。一个国家的国际机场,居然不能换钱,口口声声说换完了,也不丢人?真是要里子不要面子。我见识了! 转身看着旅游公司的助理,他也是两手一摊,表示无能为力。从他的眼神中我忽然发现,这种情况绝对不是少数,他早就知道,这个帮凶,帮着把美元留在埃及。 没办法,只能赶快去机场的免税商店,把剩下的钱花完。 埃及真是一个雷人没商量的国家。亚历山大的免税商店,基本上就是上海路边夫妻老婆店的规模。你能想象吗,21世纪一个国家的国际机场的免税商店居然不是开放式的,居然是要营业员帮你拿货品的。 几个团友和我一样遭遇,大家挤在免税店的柜台吵吵嚷嚷,盯着本来就不丰富的货架索要商品。那个营业员倒是不紧不慢,先问我还有多少埃磅,然后帮我计算我所要购买的商品值多少钱,多了帮我减掉一样,少了帮我添一样。嘿嘿,她很有经验嘛。 如果你去商店,目标是把手里的钱花完,不能多花,不能少花,要凑的刚刚好,是什么感觉?呵呵,我就经历了这样的购物体验。最终在营业员的帮助下,凑了不少免税商品,手里只剩下10埃磅,叹了一口气,大功告成! 结果,我买了3年都用不完的香水。 旅游结束,我对埃及这个国家的印象一落千丈,down到谷底。 多哈转机,飞了10多个小时到上海。出了机场,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是甜蜜和湿润的,让我想到3000多年前摩西逃离埃及到伽南,来到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的土地”,应该也是这个感受吧。上海,我的家乡,真的就是我的“流着奶与蜜的土地。” 是为《出埃及记》。 攻略: 1. 费用: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费用问题。 团费每人12000,国内应该基本上都是这个价格。也看到有些比较便宜的在10000以内的,但是因为我是携程的钻石客户,图方便,也比较相信携程的管理,就用了携程的团队游。 每人51美元的小费,是给司机和导游的,在上海浦东机场集合的时候就收了(只收美元)。 下飞机换了600美元的埃磅,美元和埃磅的汇率是1:5.4,共换了3240埃磅。用掉了一半,另外一半在亚历山大机场买了免税商品。 在埃及的开销,除了团费: 买埃及棉T恤用了300埃磅,莎草纸画用了400埃磅,博物馆买书用了300埃磅,哈利利吃饭用了200埃磅。其他的就是1埃磅1埃磅的付小费,上厕所要付小费,酒店的床头也要放小费。团餐不包括饮料,自己另外买饮料每杯在10-30埃磅左右。 如果你不是特别热爱购物,完全可以少换些。导游带的购物店都可以刷卡,也收美元,哈利利也收美元,反正这里的人看见绿色的美元眼睛也兴奋的发绿光。 2. 行程: 国内的埃及行程没有全部包括上下埃及所有地方的,如果选择阿斯旺就可能没有红海,选择亚历山大就没有孟菲斯,所以选择的话还是看个人兴趣所在。 喜好度假的应该选择红海,个人认为海嘛,和泰国马来西亚的海没啥区别,就没选择。 我选择的行程: 第一天:卢克索:卢克索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第二条:卢克索:国王谷,女神庙,门农神像 第三天:阿斯旺:菲莱神庙,未完成的方尖碑,阿斯旺大坝 第四天:开罗:开罗博物馆,金字塔,购物 第五天:开罗:萨拉丁城堡,悬空教堂,哈利利购物,夜游尼罗河 第六天:亚历山大:夏宫,庞贝柱 3. 服装及必须携带的东西: 防晒,防晒,再防晒。长袖长裤,遮阳帽,太阳眼镜,防晒霜。 个人觉得,在穆斯林国家旅游,还是穿的保守些好,即是对人家文化的尊重,也是为自己的安全考虑。 一个团友穿的短裙,风一吹飘起来走光了。这在上海应该是经常发生的,大家见怪不怪了。但是在埃及,我发现忽然周围所有的人(主要是阿拉伯人)都不约而同的盯着她看。也是,在埃及,女人们穿的这么保守,男人们基本上看不到走光,偶一看见,自然新鲜。 清凉油。 在博友沧海一粟(blog.sina.com.cn/wangdujiayuan)的文章里面,我发现1983年,埃及人就问他索要清凉油,27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埃及人却还是那么不长进。警察,小贩,乞丐,服务员,除了问你要one dollar就是问你要清凉油。 导游告诉我们,在埃及是买不到清凉油的,可是清凉油真的很有用,对埃及人而言,简直包治百病。如果去埃及旅游,到淘宝上先买点清凉油,比one dollar 实惠多了。 如果有做外贸的朋友,也可以考虑一下出口清凉油到埃及,一定好赚。 (完) 照片见本人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ov0.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qx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ttl.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vnh.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ae0550100iw5u.html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326-r1290370-journals.html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