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北海道流浪の旅,DAY4 札幌——《童话》,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象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北海道流浪の旅,DAY4 札幌——《童话》,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象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2011-08-07lvping.com


  1976年,一种两块饼干中夹着一层白巧克力的薄饼悄然登陆北海道的大街小巷。它精致美味,入口即化,深得人们喜爱,不到两年便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品。时至今日,这种薄饼的年销量已达2亿片,且仅在日本北海道一地贩卖。

  这就是由石屋制果株式会社出品的“白色恋人”。

  现在,我正如《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中的幸运儿一样,站在生产这种巧克力饼干的工厂前,仰视充满魔幻色彩的英式城堡,细数每个窗台上摆放的雪人,仿佛身体在渐渐缩小,重回童年。

  稍后,铁制花艺门缓缓打开,一个梦幻世界就此来临。

  在入口处缴纳600円,领取了“PASSPORT”,参观正式开始。

  城堡内灯火通明,游览路线精致而紧凑,室内装饰为中世纪欧洲风格。古旧的木质家具,华丽的吊顶灯,带着花边的幔布窗帘,无一不散发着古典美。沿着地上猫的足印,来到一个有喷泉的房间,“PASSPORT”上介绍说它是由英国皇家道尔顿公司于1870年制造的,名为“极光之泉”。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洗礼,眼前的喷泉依然光彩夺目、庄重大方。波光粼粼的泉水倒映在穹顶的天使图上,不断变换着姿态,如同定格的画面重新活了过来。我坐在池子旁的长椅上,一边听着泉水清脆的流动声,一边看着天使们发呆。

  没有其他游人的打扰,惬意无比,让我中意非常,有如置身丛林中的溪流旁。光影中的天使们追逐嬉戏,久而久之,竟不知是水波在荡漾,还是目光显迷离,也许这就是所谓“极光之泉”的来历。喷泉四周,是一个圆形回廊,墨绿色的绒壁中嵌着几幅小型陶版画作,画中的人物多为欧洲中世纪打扮的侍女,栩栩如生。整个房间格调高雅,动静结合,赏心悦目。

  短暂的停留后,我继续向楼上的房间走去。楼梯两侧随处可见不同尺寸、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宣传海报,内容都是关于各国巧克力的,就这样浩浩荡荡的一直延伸到藏品屋。

  屋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巧克力杯,有一些甚至有两三个世纪的历史,还有不少杯子的年代无法考究。形态、大小各异的杯子,精美绝伦,无论是花色、做工,还是保存的完好度,都令人称赞。它们也从另一个方面,映衬出巧克力悠久的历史。

  穿过藏品屋,走入黑暗的时光隧道,我仿佛回到了19世纪英国的巧克力工厂。

  按下透明橱窗外扁圆形的按钮,一束光照向窗内,模型“工人们”开始劳作,伴着旁白的幻灯片同步播放。这里介绍了当时巧克力的制作过程,每走几步,重复我刚才的动作,就会看到整个流程的进展情况,这种寓教于乐的讲解方式,简单易懂又新奇。作为巧克力原料的可可豆,经过碾碎、研磨、筛选、混合、搅拌、烘烤等等工序后,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美食。随着时代的发展,巧克力又逐渐成为其他产品的原料,人们乐此不疲的创造着更多美妙的事物,而“白色恋人”就是其中之一。

  离开时光隧道,再向前去,便是整个工厂的核心——“白色恋人”生产车间了。由此,空气中开始弥漫着浓郁、甜美的巧克力味。宽大的落地窗下方,几个身着白色消毒服的工人正在工作。没有轰鸣的噪音,没有凌乱的杂物,没有拥挤的人群,一切有条不紊。整袋的面粉被倒入搅拌机中,经过几个设备的修整,便成为规规矩矩的饼干模型。成百上千的块状饼干经过烘焙和冷却后,在传送带上缓缓移动,场面蔚为壮观,难怪连《樱桃小丸子》里一向严肃认真的户川老师,都看的入迷。刚刚烤好的饼干呈现诱人的金黄色,还来不及四处炫耀,就被送入另一台机器中。再出来的时候,它已经变成“委屈”的夹心饼干。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包装后,北海道名产“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就正式诞生了。这里同样有着可以参与其中的触摸屏,帮助游客了解制作过程中的奥秘。

  早就听闻日本人的工作效率高、节奏快,今天可见一斑。穿着白色胶底鞋的工人们不停的在各种机器间穿梭往复,距离稍远,便一路小跑。偌大的车间里,只有几个白色的身影在晃动,显得简洁、空旷。也许,这就是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紧迫感的体现,

  如果你对只能远观颇感失望的话,接下来的行程一定会弥补这种缺憾。在体验工坊,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巧克力饼干;对手艺没有信心的人,还可以选择在一旁的巧克力吧中用独特的杯子享用“巧克力饮料”或是“巧克力火锅”,小朋友们来到这里一定会留下欣慰的口水。

  至此,整个“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的前半部分告一段落,有关食物的话题也暂时画上了句号。如果此时,厂方顺势设置销售点,想必效果会不错,虽然免脱趁火打劫的嫌疑,但毕竟刚刚经历了耳濡目染的游客们容易第一时间产生购买的欲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关于巧克力的话题戛然而止,转过拐角,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另一个世界。

  工厂的后半部分称为都铎屋,是一座小型博物馆,由几个不同类型的怀旧展馆组成。刚步入音乐室,就与一个拍摄婚纱照的女孩擦肩而过。选择这里作为背景,确实既有创意又不失童趣,仿佛大声对世人诉说着自己不想长大的情怀。

  音乐室里的展品主要分为两大类,黑胶唱片和留声机。我对它们虽不甚了解,但始终抱有兴趣。平日里难得见到实物,最近也只是在《国王的演讲》中看到过几个镜头。

  不知什么时候,空气中弥漫的香味已被悠扬的乐曲所取代,循声望去,这声音是从一架留声机中传出来的。厚重、典雅的音乐果然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播放。看着指针在凹凸不平的盘面上轻轻跳动,心情也随之放松下来。黑胶唱片和留声机,较之于我,有其他的象征意义:这样的歌要一首一首的听,不像CD或MP3选曲那么方便,于是你会认真的把音乐听完;同时,日常还要注意唱片除尘、清洁唱针等等需要耐心的保养程序,这些都会强迫你把生活的步调放缓下来。我几乎从不欣赏嘈杂的摇滚乐,然而却时常生活在“摇滚乐”般的环境中。现在的社会,处处充满着气、浮躁和焦虑,人们会为了吹毛求疵的小事而争吵不休,宽容和理解早已成为尘封的记忆。在满是冰冷墙壁的城市中,有几人会注意到每天往复的路线上,路旁的砖缝中,生长的那丛野花。

  时势造人也好,人定胜天也罢,不必讲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是否该径自反省。古旧的东西在物质上也许是灰迹斑斑的,但它们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却会长久闪耀。

  结束了对音乐室的参观,我来到了楼层的尽头。楼梯旁摆放着一架会自动弹奏的钢琴,仿佛有某个调皮的精灵在恶作剧一般。正待拾阶而下,一旁的黑暗处忽然传来声响,抬头望去,幕布悄然拉开,灯光四起,一座小型剧场出现在眼前。十几个制作精巧、身着各国民族服饰的布偶们在舞台上放声高歌,让人甚为惊喜。我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色彩缤纷的音符们洋溢欢乐的演出,一边轻轻打着拍子。一曲唱罢,幕布缓缓合上,布偶们偃旗息鼓,一切恢复到我下楼前的状态,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楼下的展览室里游人稍多,原来一路上鲜有人迹的原因在这里。展览室由几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主题。我对“电影角色蜡像馆”的兴趣不大,真正吸引我的是“怀旧儿童玩具盒”。

  如果你生于七八十年代,那一定不会对铁皮玩具感到陌生。在那段岁月,能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铁皮玩具是多么幸福和骄傲的事情。而在“怀旧儿童玩具盒”里,这种感觉可以被发挥到极致。数以千计的铁制、锡制玩具整整摆满了三个房间,让人大饱眼福。从阿童木、Kitty猫、奥特曼等卡通人物,到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再加上相关时期知名的漫画、小说及其衍生品,整个展馆给人以浓浓的怀旧气息。橱窗前的游人大多跟我一样面带笑容,静静欣赏。

  泛黄的书页,斑驳的油漆,生锈的痕迹,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自身已经老去的事实。当年那些追逐打闹、你来我往的伙伴们,今天都已人近中年。也许我们在表象上就如这玩具一般,刻上了岁月的痕迹,留下了成长的印记;然而在内心里,我们依然保有一丝未曾改变的纯真,并以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的呼吸。

  时间不会停住脚步,若干年后,当这些玩具、巧克力杯、黑胶唱片、留声机,甚至“白色恋人”都还存在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无论富有与贫穷,无论高贵与平凡,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连一块铁皮、一个杯子都无法超越的我们,又为什么要在短暂的人生中活的这么累呢?简单、自由、随性的生活,未必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其实很多东西,仅仅在想的阶段,便被否定了。放弃繁华,移居到自己想去的国外小镇;抛开过往,经营一段新的生活;辞掉工作,开始环游世界……究竟有什么能阻碍我们实现这一切。金钱?名誉?地位?除了不够坚定的信念和死亡,没有其他的答案。

  不是吗?

  走下铺着红毯的旋转楼梯,室内的参观结束了。我坐在一楼的长椅上,回味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手边这时才开始出现各种包装的“白色恋人”,我随意拿起一个,深蓝色的包装纸上飘着零星的雪片,角落里印着淡淡的文字。导购们静静的站在一旁,并不上前卖力推销,仿佛怕打扰游客们各自沉醉的记忆。就这样,在一种悠然、轻松又略带丝缕伤感的氛围中,人们默默的、自然而然的将“白色恋人”带回了家。

  出门来到名为“玫瑰园”的庭院中,气氛再次欢快起来。蒸汽小火车、冰激凌小屋、时计塔、铁艺凉亭等等通通笼罩在七彩的灯光下,加上皑皑的白雪和古典的城堡,布置的如童话王国一般。一些成年人也禁不住诱惑,纷纷放下身段,在小屋间钻进钻出,像孩子一样。

  看了下表,时间已近晚上6点,该离开了。虽然想到明天的这个时候,我就会身在北京,心中难免不舍,但是在北海道的最后一晚,能拥有这样的结局,也应心满意足。

  6点的钟声响起,我推开来时的铁艺门,它站在门外,微笑的看着我。

  就在这时,身后的人声忽然消失了。不知从哪里传来打鼓声,接着是吹号声,喇叭里一个高亢的声音在宣布着什么。我扭过头望向人群,他们都在看着时计塔的方向,沿着视线所指看过去,钟表下方的帘子已被拉开,出现了一个小型的圆形轨道。明亮的灯光下,动物们鱼贯而出,绕着时计塔巡游,鼓乐声就是从这里发出的。紧接着,另一侧又传来唱歌的声音,人们赶忙转身望去,原本是一面墙壁的城堡一侧,像魔术般的变出一个舞台,五个厨师打扮的人偶组成的合唱团放声高歌,与动物们交相辉映,热闹非凡。

  庭院中的灯光也开始闪烁起来,白色的雪堆被映照的五彩斑斓。原本停留在树干上的啄木鸟雕塑,“咚咚咚”的啄个不停;地上的小火车喷着蒸汽,“呜呜”的绕场行驶。现场的气氛越来越活跃,不断有东西“苏醒”过来。游客们就像在参加花车大巡游一般,相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人们的热情被就此点燃,共同将整个表演推向高潮。

  不久,几个女孩的欢呼声又吸引了人群的注意,循声而去,铁艺凉亭上的阁楼开始向外喷出泡泡。稍后,桥下、小木屋等处也陆续加入到喷吐泡泡的行列,刹那间,整个庭院被泡泡包围。欢快的音乐、动听的歌声、闪烁的灯光、飘舞的泡沫、白色的雪花,“白色恋人”工厂成了欢乐的海洋。所有人都沉浸在难以言表的快乐中,暂时忘掉了平日的忧愁,之前的伤感也被一扫而光。他们有的齐声打着拍子,有的伸手去点破泡泡,有的在追逐打闹,如同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我站在木桥上,看着眼前的人群,此时的心情已不再有遗憾和悲伤,只是视线似乎模糊了。

  渐渐的,原本站着唱歌的厨师们重新坐回椅子上,曲目也变成了舒缓的节奏。啄木鸟不再啄个不停;小火车偃旗息鼓;铁艺凉亭也喷出了最后一片泡泡云,人群随着安静下来。伴着如摇篮曲般的歌声,人们慢慢聚集在木桥上,目光又一次望向时计塔。动物们依照先前的顺序逐一旋转着回到塔中,似乎在向我们告别。钟表下的帘子重新拉上,灯光熄灭了。回过头来,摇篮曲也进入了尾声,一块画有墙壁图案的板子从厨师们所在的舞台上方缓缓落下,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发出,它终于和城堡融为一体。

  至此,“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之行完美的结束了。

  游客们三三两两谈笑着离开庭院,高兴的讨论着刚刚的那一幕。厂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在怀旧过后,重新振作精神,带着笑容走出去。其中深深的人文关怀,不言而喻。

  喧哗过后,整个世界清静了。

  我戴上帽子,再次推开工厂的铁艺门。

  “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象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它依然在微笑着。

  “是的,幸福和快乐是结局。”我终于得到了答案。

  迈着轻松的步子,走回“宫の尺”地铁站,释放的情绪很快被饥饿感填满。30分钟后,我走出“すすきの”(薄野)站,找寻晚饭地点:札幌著名的螃蟹餐厅——“かに家”。

  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是因为来北海道不吃海鲜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然而其高昂的价格又让我有些犹豫;二是在CROSS收拾行装的时候,偶然发现机场附赠的宣传手册中夹着一张“かに家”的优惠券,两种螃蟹火锅半价,于是两者一拍即合,最后的晚餐就此确定下来。

  手握优惠券,依照上面的地址,不出几分钟,便看到了这家店的招牌。一位看上去店长模样的六十多岁的大叔鞠躬喊着“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欢迎光临)”迎接我的到来。我晃了晃手上的纸条,并投以问询的目光,他一边说着“はい,どうぞ(是的,请)”一边再次鞠躬。

  随着身穿和服的女侍应来到二楼,将鞋存进入口的储物柜,走过一段木地板来到铺满榻榻米的大厅,这里已经有很多客人在用餐了。女侍应将我安排在一处不需要跪坐的四人方桌前,这种坐席在桌子的下方掏出了一个方形的洞,客人可以将腿直接放下去,坐在边缘上。

  接过菜单,图片上各种料理让人垂涎欲滴。可惜我囊中羞涩,只能对着几乎样样上万日元的美食视而不见,直接翻到酒水那一页。这里提供的酒水种类很多,可名称都是日文的,而且图片很少,我只好随便点了个标价500円的,希望不会端上来什么让人尴尬的东西。接着,我指指优惠券上的一款火锅套餐,递回菜单,说了声“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谢谢)”。

  等着上菜的时间里,我观察着周围的食客:下属模样的人在倒酒,上司则有模有样的板着面孔;四五个年轻人在高兴的谈论着什么,满桌的山珍海味;与我同样是独自一人的黑衣男子,边吃着天妇罗边发短信。其实这就是日本人平常的状态,看上去与我们并无太大的区别,即便2012的审判日就在明天,想必也会有很多人依然如故的过着简单的生活。

  女侍应终于出现在我的视线中,她托着装有最后晚餐的盘子优雅的走来。很快,桌面上就铺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盆盆罐罐,500円的谜底——啤酒也摆放在了我的右手边。接着,她又将一部分煮物放入锅内,并给我示范了一些物品的使用方法。虽然我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只能比比划划,但是有心,沟通无限。

  品尝了超级鲜美的螃蟹,喝光了清爽的啤酒,心情大好。我拿着结款单来到楼下的柜台,大叔店主还站在刚刚的地方冲着我笑。“おいしぃ(美味)”我对他回以微笑,称赞到。他走上前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肚子,脸上更高兴了。我们互相道了谢,气氛融融。

  夜晚的札幌依旧那般耀眼,不同的是,彼时我初到,此时将离开。在回宾馆的路上,我又一次来到狸小路——那条有狸猫畏畏缩缩出现的街道,走进《1973年的弹子球》旁的百货商店,购买北海道土产。

  店内的顾客很多,每个楼层贩卖的商品种类也不少。其间,我意外的看到一家CD店的架子上摆有田村正和主演的《古畑任三郎》和《夫妇》,心中大喜。由于没有标价,我赶忙找来服务生询问,一通比划后,他对着我摇摇头,并拿笔在便签上写下“壳贩——NO”。再仔细看看货架,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家出租CD的店铺。罢了罢了,老爷子,我心意已到,就留下这个念想吧。

  路过大通公园时,几架大型机械正在清理雪祭现场。繁华过后尽是空,一切都结束了。

  宾馆顶层的浴池里人烟稀少,水质依旧清澈透明。我顶着毛巾浸在水中,天空终于可以看到月亮和星。周围很安静,只听见流水的声音。每日的这个时候,都如身在远离尘嚣的幽谷深处,洗尽污浊,重获新生。也许今天应该更久一些,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坚持到下次机会的到来。

  一个肩膀上有着纹身的光头男子的到来,短暂的打破了浴池的平静。但他也只是缓缓浸入水中时弄出一些声响,之后便再未做声。我们如两尊石像一般,渐渐与环境融为一体。

  许久,他睁开微闭的双眼,自言自语般的说着什么,旋即对着我发出询问的语气。我笑着摇摇头,用英语告诉他自己不会说日语。他略带囧状的道了歉,也笑了起来。想起之前在去“白色恋人”工厂的路上,也碰到过一个向我问路的日本人。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熟悉了这里的生活,而当地人似乎也在淡化着我们之间的差别。初见、了解、熟识、离开,命运总在重复着如轮回般的故事。

  回到房间,我拿出那块在“白色恋人”工厂参观时赠送的巧克力饼干,轻轻放入口中。

  真甜啊。

  北海道的最后一晚,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全文图文版请见:http://seaocean3.blog.sohu.com/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96-r1329843-journals.html18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