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Re:《印象丽江》的经济印象

[游记]Re:《印象丽江》的经济印象

2007-07-16    52blog.net

《印象丽江》的经济印象

■地方产业聚焦■本报记者赵明

云南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计划接待海外游客300万人次,国内游客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

为此,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强调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不断增强云南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云南省代省长秦光荣也指出,必须以创建世界旅游胜地为目标,以项目建设推动全省旅游发展再上台阶。

作为云南旅游业的“头牌”,丽江在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的投资商,希望将丽江旅游( 20.35,0.10,0.49)做大做强。

在此过程中,丽江市与张艺谋、王潮歌、樊跃“铁三角”导演团队联手打造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丽江》——一场500名农民演绎的大型实景演出,引发了一轮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它仅仅是增加了一个收费景点,还是借此可拉动丽江旅游?它仅仅是一场文艺演出,还是一招借民族文化增添当地旅游魅力的好棋?

《印象丽江》启动转变探索

“没有特色丽江,就不会有今天丽江四季不冷场的旅游业。”丽江古城现文巷从事版画雕刻的张老板说。据其介绍,在丽江古城里,像他这样的经营版画雕刻的店不少于40家。

在“去丽江发呆”口号下泛滥的小资情结面前,丽江在思考如何实现由“小资丽江”到“文化丽江”的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到“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变。

“《印象丽江》是经济与艺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印象丽江》是云南从烟草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转型的一个爆破点,对当地gdp的拉动让人充满幻想。”云南大学副校长曹和平表示。

据记者了解,在《印象丽江》的500名当地农民演员中,有很多是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的贫困户,做演员这份差事,让他们放弃了到外地做农民工的打算,每个月都能寄钱回家。不止如此,《印象丽江》也大大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以文化带动经济,是云南新发展的最突出特点。表面看,这只是一场演出,一个文化项目,但我们希望《印象丽江》通过文化带动丽江旅游,让游客在文化中体验旅游。文化牵手旅游,这也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关键所在。”在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看来,《印象丽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力推动,确实开启了一个烟草云南向文化云南的转变。

“从《印象刘三姐》开始,我们是在自觉不自觉中,触及到了文化市场化、文化产业化这一领域。”王潮歌称,“我们希望由此构建文化产业链。”

《印象丽江》

把文化经济渗透到旅游业

“我们把《印象丽江》当作一个品牌在经营。今后,我们可以把这个品牌延伸至其他产业,创造更多价值。”王潮歌表示。

当地旅游界人士对此充满期待:“我们希望《印象丽江》不仅给丽江带来更多高端游客,更希望丽江的旅游业由此注入更多文化元素。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发来挖掘和保护民族民俗文化,而文化内涵又为旅游业注入新发展活力。 ”

“以纳西族为主,兼有白、彝、藏、傈僳、普米等少数民族的丽江,其文化充满魅力。”王潮歌称,丽江人只需俯首向下,随便挖掘一点本土文化的“皮毛”也能让异乡人惊艳。《印象丽江》有人就看了五六遍,每一遍都能看出新意,因为这是丽江多元、灿烂的文化缩影。

如果说古朴、精致、山水一体构建了丽江古城的血肉,那么怡然自得、宽容厚重的纳西文化才是古城的魂。确实,在旅游业“空壳化”蔓延的今天,留住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才能留住丽江旅游的“魂”。

丽江独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明显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聚集性,具有较强市场吸引力,要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以文化为灵魂、主线、主题、内涵发展旅游,使旅游活动形成一种文化体验。这也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潮流和时尚。

丽江,这个旅游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近一半,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近一半的城市,两个一半充分说明了旅游业对于丽江的重要性。现在,丽江除了借《印象丽江》“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外,还提出了要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到旅游集散地的转变,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市到旅游经济强市的转变,实现丽江旅游的二次飞跃。

■小资料

《印象丽江》(雪山篇)

演出在玉龙雪山海拔3100米的山腰举行,壮丽的玉龙雪山是舞台背景,500名在当地招募的农民演员是全体阵容,歌舞

转自:http://www.52blog.net/user6/esoogle/archives/2007/1103323.shtml22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