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要去呼和浩特 |
[游记]要去呼和浩特 |
2008-05-22 sina.com.cn |
由于玉泉井水甘美爽口,随之兴建了茶馆,茶摊,饭铺酒肆、剧场、商号。街道两旁建筑古色古香,来往行人过客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给大召一带带来了一派繁荣景象。 可惜,后来因地震,地层塌陷,将玉泉井地下水源堵塞,井水枯竭。 198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自治区政府决定重新修复玉泉井,在井的北面墙壁上绘制了巨幅“御马刨泉”彩色壁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吸引了远近游客。 玉泉井旁边以前还有玉泉祠庙,庙前有一根青石柱,刻有“源泉常混混”。过去的归化城,曾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中的新奇景致。“石头旗杆”就是指玉泉井南边这青石柱,大召等木结构建筑的庙宇就是“木头庙”。让人听了觉得新颖、别致,很有风趣。 今天的青城人民怀着对玉泉井的留恋之情,把这一带建设得更加美丽。一条柏油马路直通玉泉井,街道两旁仍保留古式房屋,建筑形式别具一格。路两侧是商店。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玉泉井东西两侧的玉泉酒楼和玉泉茶馆,相对营业。客人们络绎不绝,时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 小召(崇福寺) 小召(崇福寺) 在呼和浩特旧城小召街,蒙语原称作把格召(是小的意思),汉译为“小”,俗称小召,又称崇福寺,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建成。小召原是明朝俺答汗(阿拉坦汗)的后裔俄木布洪台吉所建的寺院。到了清初顺治年间已经颓废失修。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康熙委派在小召坐床的托音二世做了呼和浩特掌印扎萨克达喇嘛。从此,托音二世展开活动,一方面受命入藏联络班掸,以后又随康熙皇帝出征协助策划。因这些原因,康熙西征凯旋回京时路经归化城,驻跸小召,并将甲宵、弓箭、腰刀等随身之物,留在小召做为纪念。以后又在小召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立石碑,纪念他的胜利,同时也表彰了小召活佛有功。 从此,小召在当时的归化城召庙中的地位曾一度凌驾于大召之上。小召喇嘛受到清皇帝的许多特殊恩赐。例如,独许应用蒙文经典。小召除了得到本地人的布施外,康熙皇帝还特别批准内蒙东部科尔沁十旗做为托音呼田克图的化缘地点。托音二世赴科尔沁一次,就得到布施银五万两,驼、牛三千头,貂裘、马鞍、金珠,哈达等不计其数。 小召这种显赫一时的地位,维持时间并不长久,在托音二世死后,逐渐走了下坡路。到了嘉庆年间,呼和浩特召庙的权利中心已经转移到席力图召。 近年来,人民政府拔款重新修茸了小召,加筑了围墙,保护了这座三百年前的古代建筑。现在也成为名胜古迹之一。 乌素图召 乌素图召 乌素图,是蒙古语,意为“有水的地方”。该召座落在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郊区攸攸板乡乌素图村西沟口的台地上,距市区西北13公里处。以村名命名召名为乌素图。 乌素图召主要由庆缘寺、法禧寺、长寿寺、广寿寺、罗汉寺五个寺院组成,乌素图召是其总名称。五座寺院都相距不远,毗邻相连,建筑宏伟壮观,别具特色。是蒙古族工匠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一座寺庙。 庆缘寺,位居乌素图召中心,为主寺。规模最大,是乌素图召第一代活佛创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建成;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即创建二百年后),又添建殿堂,次年才由清廷命汉名为“庆缘寺”。法禧寺在庆缘寺的东北,其建筑别致,内外装饰华丽,是诸寺中最富有特色的一座寺院,据考证,该寺是为乌素图召第三代活佛罗布桑旺扎勒于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所建。六十年后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由清朝廷命汉名为“法禧寺”。 长寿寺在庆缘寺的东面。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为达赖长木肃绰尔济所创建。这座寺院在清代前后修葺有六次之多,所以寺中殿堂彩画和泥像雕塑,到解放时,还比较完整。寺中有记载建寺及涡奕啄甏氖座,矗立于殿前的东西两侧,西为蒙文,东为汉文,碑文的内容相同?lt;BR>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785934010007ij3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