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心情游记]暴走卢沟桥 |
[游记][心情游记]暴走卢沟桥 |
2008-06-14 tianya.cn |
作为第一场自命为“暴走”的暴走,出发点选在了六里桥,一下公车,呼啸的北风就吹散了我们的睡意,如同一缕缕轻烟般,倦意瞬间也化为乌有。看着远处的通用大厦,作为出发点,我们想以此为留念,在刺骨的寒风中谁也不想伸出双手来帮我们拍照,可怜的我们啊,在寒风中连问数人,才有一位大哥伸出了红肿的双手,帮我们照了此行的第一张照片,可是寒冷导致了我未能以真面目示人,只能颤颤微微地躲在了羽绒服中,不幸遮盖住了双目与下巴。 绕过庞大的六里桥,沿着京石高速辅路一直向西南方向走去,与高楼林立的北京市东面和万市嘈杂的北面相比,西面显得格外的冷清,偶尔看到路过的汽车和路边的清洁工,才能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存在,大风之中,本已很低的温度似乎又降低了许多,空气倒是清新了许多,偶尔见到几只滞留的冬鸟,却是倦缩在树干之上丝毫无视我们的到来。为了增加温度,我们走的奇快,我们相互搀扶着,步行一致间感到了彼此的温度,见惯了市内的喧嚣,郊区的景色显得格外的宁静、清亮,虽是如此,大风在后面不停地催促我们前进,行走过程中也只有走马观花,取一舍三地观赏着周围的一切,北风呼呼的刮着,羽绒服却只抵住上半身的严寒,两腿只有不停地快速行走来增加温度,双手缩在袖子里却也受不了这样的温度,忽然发现有一个小的批发市场,进去买了副手套,吃了热面,感觉到了第一丝的热度,店主老爷子听说我们要步行走到卢沟桥,惊的张大了嘴巴,瞪直了双眼,而服务小生却一脸的不屑,我知道,他在想,你们有病吧? 出了小店,到了岳各庄桥,才知道已经到了四环了,离着目的地还有十多里地,路途虽不远,却是大冷天,绕着桥盘了半天,终于又回到了京石辅路,我们带上耳机,听着刚刚有感觉的“菊花台”,跳起了小天鹅,差点被过往的车辆撞个正着,居然忘了这里是路口,听着音乐,向着太阳,深冬的太阳明亮却不刺眼,很舒服的,我打了个哈欠,伸了伸双臂,一股风沙抢过来,被它逮个正着。 过了一个小村庄,看到一间房子在一个小土堆之上,格外的新奇,好像是旧时留下来的房子,有点像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驻军所在地,房子在参天古树之中,幽深的矗立着,守护着这一小片区域,忽然间,“赵登禹将军墓地”几个大字横躺在路边,赵登禹将军?我们惊奇此时的发现,原来抗日英雄赵登禹将军的墓地在这里,我们认真读完了赵登禹将军简介的每一个字,对这位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的将军倾佩不已,摘掉了帽子手套,怀着对烈士的景仰,我们默默地在墓前掬了三个躬。。。 前进中,看到了一个路标,指示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我们想,既然到了这里,无论如何得去纪念馆看一看,与路上的冷清相比,这里多了一些人气,虽然才将近西五环,这里却与市内大相径庭,即使与东六环和北六环相比,也是相差甚远,冷清的村落中,甚至还有毛驴在街上走动,静谧的环境带给我们对历史的缅怀之情,走着走着,路中央的小摊渐渐多了起来,毛驴拉着水果,到处都是穿着皮衣的大老爷们儿,路边的小店也开始张啰了起来,天色渐暗,气息延伸之处,形成了一股股白雾,与旁边的古树毛驴搭衬,更显出了这里的与世隔绝。 路的尽头出现了一面城墙,偌大一面城墙,却有一个小的桥洞,进入内部,原来是宛平城,确切地讲,是宛平古城,这个小城不大,却全是清一色的清朝与民国时期的建筑,古香古色的装饰灯,幽深的院落,可爱的县衙雕像与石狮子,光洁的石板路面,真想像不到,繁华的北京边缘会有这样一个古城所在,看着这里建筑,才知道什么叫作城,这确实是一座小城,里面居户,院落,邮政局,学校,县衙,样样俱全,如果不是这里的居民,我们还真以为置身到了清朝,要去拜访一下县官大老爷呢。 小城的中间是一个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面五星红旗,广场的对面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不幸的是,我们到的点,纪念馆已经关门了。这也是我们此行唯一一个遗憾了。 本想在纪念馆前留影,左看没人,右看没人,就找了守门的老大爷,教了半天,终于给我们拍了一张没有任何画面的“照片”。 |
转自: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Writer=0&Key=0&strItem=travel&idArticle=158390&flag=13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