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坛游记 |
[游记]天坛游记 |
2007-11-27 live.com |
November 18 这周又去逛北京了,原来老是把目标放在北城,这回第一次深入到了南城哟.... 天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和祈祷丰年的建筑,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建造在南北纵轴上。天坛占地272万平方米,整个面积比紫禁城还大些,有两重垣墙,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正殿及东西庑共围于一平整光滑的圆墙之内,人们在墙的不同位置面墙说话,站在远处墙边的人,能十分清晰地听到,此为回音壁。皇穹宇台阶下,有三块石板,即回音石:在靠台阶的第一块石板上站立,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声,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两声回声,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可以听到三声回声,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 皇穹宇向北是连接祈谷坛的一座长长的台基,叫丹陛桥,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丹陛桥中间是神道,左边是御道,右边是王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神走神道。桥下有东西向隧道,是祭祀前将牲畜送去屠宰的洞口。 祈年殿后面是皇乾殿。这是一座庑殿式大殿,覆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有汉白玉石栏杆的台基座。它是专为平时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版的殿宇。斋宫位于天坛西天门南,坐西朝东,是皇帝来天坛祈谷、祈天前斋戒沐浴的地方。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座小皇宫。目前尚在施工中,所以无法看到...... 现在这里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庄严肃穆,与之而来的是城区独有的森林公园。明清以来天坛广植松柏,至今已成森然巨林。每天晨曦微明大量中老年人就从远远近近的地方赶来,人手一张年票到园中的外坛舞拳使剑踢毽子喊嗓子遛弯,比鸟儿们都活跃神完气足地开始他们新的一天。 1:35 PM | Add a comment | Send a message | View trackbacks 0 | Blog it Comments Add a comment Trackbacks The trackback URL for this entry is: http://bi4qi2.spaces.live.com/blog/cns!96937a915df8ffb4!500.trak Weblogs that reference this entry
|
转自:http://bi4qi2.spaces.live.com/blog/cns!96937a915df8ffb4!500.entry4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