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4)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明十三陵大型考察报告专题(4) |
2008-06-10 17u.com |
明长陵是北京十三陵之首陵,明太祖朱元璋之四子———明成祖朱棣皇帝及皇后的合葬墓。明长陵位于天寿山脚下,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又有龙山、虎山相对,势如天然门户。明长陵是历代皇帝陵寝中建筑规模最大,原古建筑保护最完整的一座。历经近600年,仍然金碧辉煌。工程浩繁,用料严格,动用了全国的人力、财力。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永乐十一年建成。地面上建筑至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3月基本完工。 长陵的陵宫建筑,朝向为南偏西,占地约12万平方米。其平面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主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有陵门、祾恩门、祾恩殿、棂星门、明楼、宝城、宝顶(下面是地下宫殿)。附属建筑分列陵前左右。 1-长陵陵门,单檐歇山顶的宫门式建筑,面阔显五间,檐下额枋、飞子、檐椽及单昂三踩式斗拱均系琉璃构件;其下辟有三个红券门。陵门之前建有月台,左右建有随墙式角门(已拆除并封塞)。院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各五间,神厨之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均毁于清代中期 2-长陵早在1961年便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红券门,游览的入口,门洞不是很大,不知当年棺椁是从何进入 4-长陵游览示意图,前方为三进院落,后方为宝顶 5-长陵碑亭,位于陵门内东侧,内有驼龙碑一座,碑原为空白,清重修时,用此碑刻上了顺治皇帝谕旨和乾隆的诗文。 6-驼龙石碑 7-碑首的盘龙 8-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写的顺治皇帝谕旨和乾隆的诗文 9-长陵内的龙柏 10-长陵棱恩门,为单檐歇山顶形制,面阔五间(通阔31.44米),进深二间(通深14.37米),正脊顶部距地面高14.57米。檐下斗拱为单翘重昂七踩式,其平身科斗拱耍头的后尾作斜起的杆状,与宋清做法俱不相同。室内明间、次间各设板门一道,稍间封以墙体。其中明间板门之上安有华带式榜额,书“稜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门下承以旱白玉栏杆围绕的须弥座式台基。其栏杆形制,为龙凤雕饰的望柱,和宝瓶、三幅云式的栏板。台基四角及各栏杆望柱之下,各设有排水用的石雕螭首(龙头)。台基前后则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其中路台阶间的御路石上雕刻的浅浮雕图案十分精美:下面是海水江牙云腾浪涌,海水中宝山矗立,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矫健的巨龙在云海中升降飞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象。 祾恩门两侧还各有掖门一座,均作随墙式琉璃花门,门上的斗拱、额枋,门顶的瓦饰、椽飞均为黄绿琉璃件组装,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分明。 11-近观陵恩门,华带式榜额上书“稜恩门”三金字。“稜”字系后世修葺时误写。 12-神帛炉,陵恩殿前各有一座,明朝陵寝祭祀完毕时在炉内燃烧祝版和神帛,因而在古代又称燎位,炉体用琉璃构件组装,单檐歇山顶,下承须弥座,中为外饰棱花槅扇的炉室 13-院内,北面正中位置建有高大巍峨的棱恩殿。这座大殿在明清两代,是用于供奉帝后神牌(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长陵的这座棱恩殿,是明代帝陵中唯一保存至今的陵殿,堪称是我国古代木构建筑中的珍贵遗物,它与北京故宫内的太和殿,曲阜孔庙中的大成殿并称中国三大殿。原殿内日常陈设有神榻(灵座、龛帐)、帝后神牌、册宝、衣冠、御座、香案,以及各种乐器。朝廷遣官致祭时,殿内再增置陈设祭品用的正案、从案、三牲( 牛、羊、猪)案匣等。 长陵祾恩殿建于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仿明代皇宫金銮殿所建,下面台基由三层汉白玉石雕成,高3.13米,占地面积达4400多平方米。台基周围绕以三层荷叶净瓶纹饰的栏板和雕有云龙翔凤的望柱。此殿脊至台基地面高25.1米,殿顶全部黄色琉璃瓦覆盖,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使大殿更加金碧辉煌。红墙、黄瓦、彩绘额枋、斗拱、白石台基,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仙境。 14-台基前后设踏垛三道,古称"三出陛",即古代宫殿前的石阶。中间御路石雕,下层是海水江崖,云腾浪涌,两匹海马跃出水面凌波奔驰,上面是两条龙在云海中上下翻腾,追逐火珠,呈现出一派波澜壮阔的宏伟景象。 15-汉白玉石基座 16-基座上的龙头出水孔 17-殿面阔九间(66.75米),进深五间(29.31米),九五,代表帝王九五之尊。殿内总面积1956.44平方米,是我国罕见的大型殿宇之一。大殿构件全部是楠木,不加修饰,当你步入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根根楠木巨柱,矗立在柱础石上,直通天花板。这里共有60根立柱支掌殿顶。直径最粗的达1.17米,二人合抱不能交手。古代有墙倒屋不塌之说,主要是立柱的作用。 18-为了丰富该殿的陈列内容,增强长陵历史文化内涵的宣传,1998年7月21日,明成祖朱棣铜像在此殿内落成。 该铜像是以1934年《故宫周刊》第369期和有正书局珂罗版《中国历代帝后像》中明成祖朱棣的画像为主要形象设计依据。为全身坐像,座长(进身)2.9米,面宽3米,总高4.08米,总重约5.6吨。 19-在这里我们只能看到天花板下面的部分,而它全部的建筑结构,柁、檩、方、椽等木构架则在天花板上面。古色古香的本色楠木构架泛着几分神秘色彩,殿内装修虽不尚华丽,但是古雅大方。 20-殿内除了让人惊奇的楠木巨柱外,还有让人惊叹的铺地金砖。金砖又称细料方砖或"澄浆砖",敲起来有金石之声,所以叫"金砖"。烧自江南苏州,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烧成。铺墁时还要仔细加工,即所谓"磨砖对缝",首先要经过试铺合适后再正式铺墁刮平,最后还要浸以生桐油,才算最后完成,用金砖铺地,表面光润,不滑不涩。 21-穿过祾恩殿,步下石台阶,进入内红门,便到了第三进院落,院内建有棂星门和石供案。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39426.html6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