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丽江古城中的温暖时光 |
[游记]丽江古城中的温暖时光 |
2007-07-21 xjly8.com |
丽江古城中的温暖时光 丽江,因地处万里长江第一湾河套地区而得名,纳西语称其为“依古堆”,意为金沙江转弯的地方。几年前许多人还误将其当作一条小江,现在可谓盛名在外,联合国就将其确定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东部,云南省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辖古城区及玉龙、永胜、宁蒗、华坪四县,全市面积20600平方公里,人口115万。 丽江地处我国西部季风气候区,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全年季节性差异明显,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亚热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的特点,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2.6℃-19.9℃,年平均日照数为2321——255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10-1040毫米 丽江以风景秀丽著称,有“高原姑苏”之誉。它拥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万里长江第一湾、虎跳峡,以及被称为“世界植物基因库”的老君山、黎明丹霞风光及具有“蓬莱仙境”之称的泸沽湖。并且毗邻世界著名的香格里拉、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成为人们理想的游憩之地和观光中转之地。 丽江不但风景秀美,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化。东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样,也是一种宗教文化,是由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称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在美丽的泸沽湖边上还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母系大家庭和古老的“走婚”习俗。这里因此被海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和“人类母系社会文化的活化石”。 丽江旅游业发达,是云南省重要旅游基地。古老而神秘的“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同“丝绸之路”一样,茶马古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曾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文明的涤荡,这条古道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 , 坐落在丽江坝中部 ,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 13 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16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 30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 ~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 ~1368 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 年),楼高20米 。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 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玉龙雪山 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云下岗峦碧翠;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 玉龙雪山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山脉,它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分布地带,在大地构造上属横断山脉皱褶带。位于丽江市区北面约15公里处。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 这里终年积雪,雪山山体高耸,横亘排列十三座山峰,形似玉龙,故得名。其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为诸峰之最。玉龙雪山诸峰连绵起伏,由北向南排空飞来,足及丽江坝子的北端,是风景区的立体和中心。观看雪山,调个不同的位置,雪山所呈的景色也就迥然不同了。若观看雪山西面景观,可以从芝山麓上文海村,可观赏龙山西北侧的黑雪山景观。 攀登上白雪山来看它,它像一把白绫折扇展开在那里,所以有扇子陡和雪斗峰的名称。现在由锦乡谷的草坪中仰望上去,它像一片白玉壳,三面作放射状指向天空,在碧天白云中闪闪发光。整个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的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主体景观。雨雪新晴之后,雪格外的白,松格外的绿,掩映生态,移步换形,很像是白雪和绿松在捉迷藏。故有“绿雪奇峰”,雪不白而绿,蔚为奇观。 玉龙雪山是花的海洋。不曾到过玉龙雪山的人一定不能想象到它那遍地白雪遍地鲜花的奇景!玉龙雪山的花,岂能一口说得尽?但独占花魁的自是杜鹃!这是雪山奇观之一,矮的只匍匐地面,一旦花开,连枝条都看不见一根。高的枝条矫捷地与乔木争高,细细碎碎地开了个满天星。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紫绛纱的、如满斛明珠的、艳若桃花的、冷若冰霜的、大的花如牡丹、小的花如丁香,无一不是人间庭园的奇珍,却在这个寂寞的雪山上任意开放! 大面积的雪海是优良的天然滑雪场。据专家考察论证认为:这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滑雪场,也是最温暖的滑雪场。为方便游客,这里还建成我国海拔最高的旅游客运索道。通过索道可以带你进入这个神奇的世界。 香格里拉(Shangrila)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是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一颗明珠,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完美保留自然生态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净土,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城。中甸共有著名旅游景点24个,是一个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富集区域,是国家八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内雪峰连绵,云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壮丽。仅中甸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达470座,峡谷纵横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庆的自然景观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 这里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詹姆斯· 希尔顿(James 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它们是迪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 “不必到西藏就可领略藏族风情”。迪庆不仅有西藏高原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还可领略到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壮丽景色。 位于云南迪庆,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将可让来自低海拔国家和地区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而不必担心发生“高山反应”。皑皑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这个老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香格里拉,自古就是藏民族最理想的“如意宝地”,藏族民歌唱道:“太阳最早照耀 |
转自:http://www.xjly8.com/viewthread.php?tid=1433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