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颐和园 |
[游记]游颐和园 |
2007-08-30 7dtrip.com |
把周末去颐和园拍的照片放几张,有空再乱写几行字“滥竽充数”,好在皇上留下景是真的。为慈禧老佛爷祝寿搞得这“形象工程”,你还别说,真让人叹为观止感慨万千,如今还在造福后世呢!惭愧后代子孙修建的“世纪坛”,那是甚嘛玩意啊? 年初花一百元买的公园年卡,就去了一次景山公园(门票仅为两元),眼看07年时间过半,越觉得有“亏损”的压力。于是,周日趁着天色阴沉、灰暗,直奔颐和园而去。 怕正门不好停车,就去了北宫门,临到跟前却错走了右拐弯道,谁知将错就错,反歪打正着找了处不收费的地场,只是多走了三、四百米。 北宫门尽管不是主要入口,却也车水马龙,园子里跟集市似的,游人如织成群结队乌秧乌秧的。 就喜欢看先人们留存下的石刻,不论是人物还是飞禽走兽。在风雨中历经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年,可形态、线条仍十分的优美、流畅,制作甚是精细,个个神态依然栩栩如生。 感觉清代皇家园林、寺院,建筑风格多带有藏传佛教的特点,城里的雍和宫,承德的外八庙无不如此。 那高耸的红墙上,排列着整齐却又被封死的“窗口”(原来是窗户吗?),似乎真有些小布达拉宫的意思呢! 如是晴日,夕阳西下,屋顶琉璃瓦一片金碧辉煌,不远处西山环绕群峦起伏相得益彰。可惜我们赶上个灰蒙蒙的阴天,西山是瞧不见喽! 藏传佛教的塔,与中原的塔(比如少林寺的塔)大不一样,造型、色彩都有明显的区别。 远处是万寿山,偌大的园子走走歇歇,两、三个钟头愣没逛完。整个颐和园的大部分建筑,在“庚子年”惨遭入侵的八国联军焚毁,许多都是后来重修的。 这只幸存的造型精美的铜牛,身上有乾隆爷题写的篆字铭文。四周满是南来北往、各种肤色的游客,没法拍照,只得从后面取此牛的“首级”了。 这艘“停泊”了上百年的石舫,上面的亭廊带有鲜明的西洋罗马风格,不难看出中国人崇洋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 一对外国帅哥靓女,与一群外地来京旅游的孩子兴奋的合影,帅哥顺便亮出自己发达的肌肉。 当日《北京晚报》头版,有一标题霍然印着“暑假头天50万人逛公园”。拍了张昨日下午五时半,颐和园北宫门处熙熙攘攘的游人,以佐证晚报的消息并非虚言!
|
转自:http://www.7dtrip.com/ViewNews.asp?rid=8052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