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北京潭柘寺—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北京北京游记—北京潭柘寺—同程旅游博客

2007-07-29    17u.com

【出游地点】北京·潭柘寺

【出游时间】2006.02.18

【出游人物】斜月三星

【景点简介】

潭柘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人称“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它是北京西郊著名佛寺,位于门头沟潭柘山的山腰,距市区45千米,在戒台寺西北8干米处。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
潭柘寺始建于晋,名嘉福寺,故谚语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自唐至清,又有其他不同名称,唐代改名龙泉寺,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复名嘉福寺,清康熙年间改名助云寺,但其俗名潭柘寺流传最久、最广。现存建筑为明清遗物。这里四面环山,九峰拥立、古树参天、佛塔林立,寺院面积121公顷。寺内泉水终年潺潺,山门外南山坡上的上下塔院共留存75座僧塔。

【出游笔记】

公交车转地铁转的士的折腾了近两个小时后,我站在了这个牌楼之前。与同车的一对男女告别后,独自站在牌楼之下,远远的看躲在牌楼后面的景致。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垃圾筒的造型独特,当然造型独特也只是相对市区的垃圾筒而言。这照片是我准备离开时补上的,门票背后的地图上在牌楼前面标着两棵柘树,可是我看到的却依然不过是松树而已,全然不见柘树的影子。

山门之前的桥名曰怀远桥,为单孔石拱桥。过了桥就是山门,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而左侧才悬有寺名。山门的简洁和精致是我所没有想到的,印象中寺庙的门脸应该气势宏伟的。简单的迈进上门,没有目的的乱走,将眼前的景物和门票背后的地图相对应着。

沿着中轴线往寺院里走,看天王殿里的韦驮的时候,我在努力回忆这个韦驮意味着寺院怎么样的性质。可是想起来的只是精灵在相国寺的娓娓道来,却已然忘记了韦驮佛两种姿势所象征的真正含义。站在毗卢阁前,潭柘寺尽收眼底。灰色的屋顶夹杂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别有一种味道在里头。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的就喜欢上这组莲花蜡烛了。这些蜡烛摆放在毗卢阁前,供善男信女点香之用。似乎每个地方拜佛的方式不尽相同,家乡的人们烧香的时候,点香只用自己供奉的烛火。相比之下,家乡的烧香要复杂的多,进香的时候必须用左手,给每个神像进香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等等等等。于是,每次被朋友家人拉去烧香的时候,我总是紧随他人,依葫芦画瓢。

嘿,已经不记得当时为什么留下屋顶的一角,或许只是因为喜欢屋顶上那鸱吻吧。后来看资料才知道,原来大雄宝殿殿顶正脊两端的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高2.9米,色彩鲜艳。纵然如此,依然吸引不了我的兴致,我只喜欢屋顶码的整齐的瓦片。

潭柘寺二宝之一的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据说摸了石鱼之后可以消灾去病。我从来不信这样的说法,所以也就远远的看着,然后进殿。殿里的四壁绘着石鱼的由来,又是一个神乎其神的故事。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赐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摔在院中。当时轮廊已不清,经僧人雕修后,才成此样。传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

西观音洞的庭院的一角,烧香的人显得尤其的多。于是,我也只是这样远远的看着,不想在人群和烟雾里穿梭。自顾自的看着莲花池,看茶社摆放的别具一格的茶座。原来想等人少些在取这个镜头的,无奈的是我溜达一圈回来之后,游人只多不少。所以一切只是将就,只是那几缕阳光,是真的喜欢,而不是委屈求全而来。

穿过不起眼的侧门,绕过茶社,塔上阶梯之后,一座竹楼呈现眼前。楼内整齐的摆放着几张茶桌,显然此处也是茶社的地盘范围。只是此时无人打扰,竹楼显得清悠僻静。挑了张凳子,边喝水边端详着四周的景致。尤其喜欢屋檐下悬着的小葫芦,在风中轻轻摇晃。脑海里呈现的是儿时过往的印迹——《葫芦兄弟》。

告诉过自己很多次,以后不要再去留意这样的门洞,可是每次站在这样的门洞前,总是忍不住举起相机。终究还是因为喜欢而放不下,曾经还天真的想着用这样的门洞把家里的两个房间打通。大家说的没有错,我是个固执的人,我坚持着自己觉得该坚持的东西。好像很久以前,领导概叹过内向的人大多固执,当时我只是微笑,因为我在他的眼里是那样的不喜言辞。

不知道什么原因,好几个院就这样大门紧闭的,把我连同所以的兴致拒之门外。探着脑袋,通过门缝窥视着大悲坛里的景象。红灯笼上的字看的不全,只看的“无限光明在眼前阿弥”几个字,猜想紧随的一定是“陀佛”二字。第一次这样门缝里窥视,新鲜的很呢。

戒坛侧的一角,喜欢竹子并不是因为他是四君子之一。不过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竹子之前立着牌子,上书“金镶玉竹”四字,看来此竹应该大有来头,只是我无从考究。看着竹子,突然想起冰冰,想起那天对冰冰说的安徽的一个关于鬼怪的传说。

财神殿外烟火缭绕,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这样的景致总觉得不该出现在寺院之内。站在殿门,迎面而来的居然是武财神关公。这个倒是让我愕然,原以为这里供奉的应该是文财神才对,可是武财神却端坐正中。准备准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大殿右侧供奉着文财神。嘿,还真是文武两不误。

在东观音洞里往外取景,除了阳光和烟别无其他。洞里烟雾缭绕,呛的呼吸道难受的厉害。观音洞并不高,两个洞口,昏暗的光线里看不清楚供奉的佛像的颜面。只是接着微弱的光,我看到烟雾里有尊佛像而已。

说实话,我不喜欢这样的地方,因为我明白塔里存放的是什么东西,打小就知道。可是人说“戒台寺的松,潭柘寺的塔”,何况我不去也只是等车而已。于是沿着小路踏着堆积在地上的落叶,听枯叶在脚底吱吱作响,看塔前牌子上的文字。只是,心情不如在寺院里那样的平静。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78172.html3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