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梦幻之旅(2)岷江风情

[游记]梦幻之旅(2)岷江风情

2008-05-22    sina.com.cn

今天是8月8日,昨晚导游电话通知今天七点出发,于是定好手机闹钟6点就起床了,草草漱洗过后收拾好行李直奔餐厅用餐,这酒店赠送的免费早餐实在不敢恭维,说起来还是自助餐,细数也就是一人一个硬梆梆的小馒头、一只清水煮熟连盐味也没有的小不点儿鸡蛋、一小块忘记搁鸡蛋的全面粉蛋糕再加一碗水米分离的稀饭。看着这些倒胃口的食物,实在难以下咽,勉强往胃里塞进去一个馒头,赶紧逃出餐厅找我们的汽车去。

院子里停放着好多旅游大巴,挨个询问一遍也没找着承载我们的幸运之舟,都七点半了咋还不见导游影子呢,眼看着一辆辆大巴载着不同的旅行团驶离酒店绝尘而去,同行的团友们和我们一样焦急地翘首期盼着导游快快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快到8点时,终于驶来一辆九寨旅游运输公司的比较破旧的大巴,前两排已经坐了几个游客,从车上下来一位20多岁,着红T恤、小巧黑瘦的小伙子,沙哑着嗓子开始点名,原来这就是我们这次九寨“梦幻假日”之旅的导游。跟随导游上车后,大家依次摆放好行李找好座位,原以为可以出发了,谁知汽车在街上兜了几个圈,又接了两拨十几个人,车上好一阵搔动,这样,我们这个由散客组成的临时集体,终于凑齐了,男女老少总共34人,分别来自辽宁朝阳、甘肃酒泉、广西大学、湖南衡阳和江西等地,这个队伍真够大的。

旅游大巴载着我们从成都出发,由四川盆地中央沿路顺岷江而上,向西北方向奔驰而去,车窗两边极目眺望,映入眼帘的是川西平原美丽富饶的景象。当汽车穿过都江堰市区时,抬眼可见立在主干道右边的一座巨大的城雕和道路左边的李冰父子雕像,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都江堰的前身为四川省的灌县,因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而更名。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山地区。古时候每当春夏山洪暴发的时候,江水奔腾而下,进入成都平原,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他为民造福,排除洪灾之患,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这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蜀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治水之功,修建了二王庙,从此,敬李冰如神明,20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香火。

离开都江堰,继续沿岷江逆流而上,天府平原渐渐被抛在身后,汽车已行驶在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上了,一边是陡峭山壁,一边是滔滔岷江。江面时而宽阔平缓,时而激流怒吼。两岸山光水色、青山俏立,古时留下的险关隘道,随处可见。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雄峰、陡壁、高原平地。最为惊险的一段是叠溪海附近,公路从海拔六百米绵延十二层到达山顶至两千二百米,此时从车窗往外看下去,蜿蜒如蚯蚓,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说到叠溪海,听导游介绍,这是岷江上游最大的一个海子,据说是一九三二年发生的一场特大的地震而形成的。当时地震发生的时候,全村只有在山坡上放羊的三个小孩幸免逃离了灾难,才幸存了下来。到如今这三个幸存者中最后一位老人也于去年辞世了。

汽车进入阿坝藏羌自治州境内时,沿途两岸可看到集居的少数民族村寨,主要是羌,藏两族,用石头搭成的是羌寨碉楼,很高,踏实而坚固。木板房是藏族的寨子,前后立有许多经幡,如五彩的星辰散落在山坡。据导游介绍,阿坝州主要居住着汉、藏、羌、回等民族,约有84万人口,羌族是仅有语言没有文字,是少数民族中最小的民族,仅有20万人口,而茂县就占了8万,是羌族主要集居地,导游小沙就是地道的羌族人。说起羌族的五绝:羌桥、碉楼、羌服、羌茶和羌笛,小沙如数家珍般顺口即来。随后又向我们介绍了藏家三宝:烤全羊、青稞酒和酥油茶以及藏族五大吉祥物:哈达、龙达、经幡、转经筒和白塔。

傍晚时分,汽车带着我们进入西川门户边陲重镇松藩县,此时已距离成都320公里了。松藩地区属藏族文化,民风民俗又不完全同于西藏,由于这里正处于从藏区到汉区,从牧区到农区的过渡地带,因此具有厚重的边缘文化色彩。五百年前,九寨沟的先民们从遥远的西藏阿里迁徙至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与周围的羌族、回族、汉族携手合作,创造了独特的康巴文化。进入松潘,便随处可见,一幢幢古老的二层木楼,一条条随风飘舞的经幡,一片片绿中泛黄的青稞麦田,以及茂盛的草甸上放牧的牦牛还有穿着藏袍、在农田里忙碌着的身影等,仿佛在向游者诉说着那数不尽的古老传说,无不昭示着藏家的特色与风采。在寺庙及藏民居周围,凡是有藏民居住的地方,到处可见一排排高矮参差的旗帜, 如同一条条彩龙,随风翻卷,蔚为壮观,这便是经幡了。长数丈的红、白、黄等色的布料或绸缎,印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竖挂在旗杆上,山风每拂过一遍,便是咏诵了一遍。据说藏族同胞是以此来昭示日月,代行念经,达到修身养性,抑恶扬善,忏悔罪孽的目的。这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寄托,灵魂上的安抚,并以此希冀并感谢上苍给予的温煦阳光、和暖春风、滋润雨露、肥壮牛羊。。。。。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374af010005hk.html2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