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千秋都江堰8级地震震不倒!

[游记]千秋都江堰8级地震震不倒!

2008-06-27    sina.com.cn

关于都江堰,两千多年来,已经有过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写过它,歌赞过它。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当代散文游记大师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

此文在余秋雨饮誉中外的《文化苦旅》书中,即或不算“压卷”,也是翘楚之作。一开头,余先生就冒“大不韪”,将都江堰同长城作对比,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余先生的具体论据如下:都江堰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永久性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是它的后辈”。

莫怪余秋雨如此褒贬对比,他所谈的,又有哪一桩不是事实呢?----据说余先生现在对长城的看法已经有所修正了,不过我还没有见到......

作为蜀人,我比余先生更早写过都江堰,但没有思考得那么深远。古蜀国是水文化的摇篮,而源头和结穴,就是都江堰。中国曾是水文化的国度。而北中国由于没有它的都江堰,已经明显凋零,难以承载人类的丰饶。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当年与“天府之国”齐名的八百里秦川,它的日渐贫瘠和衰落。余先生曾赞美蜀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川西平原,沃野千里。之所以如此丰饶,“水旱从人”,就是因为这个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它一身五任的调节控制功能(防洪、航运、灌溉、城市供水、漂木),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

在鱼嘴,在宝瓶口,在仰天窝,我曾倾听过它如雷吼鸣的涛声,在翻滚奔腾的雪浪花中,我援笔写下了《水神颂》、《水神考》等篇章,赞颂李冰父子“为民立极”的劳绩。前些时,我又写过一篇《益后效益细评估》的随笔,将近年完工的英法海底隧道工程拿来同都江堰作对比,发现都江堰的益后效益、益泽后人,竟仍然是那些“伟大的工程,渺小的经营与益后”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最近,我得空再到都江堰,翻阅地方史志及报刊,读到一篇《古堰备忘录》的文章。其中写到——
“1953年,为保证成都工业用水,在郫县石堤堰修了引水工程,由于位置选择不当,没有把下游需要的水引走,反而招致大量洪水引来,工程仅用了几年就报废;
“1971年至1972年冬天,200万大军改造成都平原的沟渠,要把‘长、宽、浅、弯、乱’的渠道改为‘沟端、路直、树成行’,谁知有一些不顾地形地貌的美妙的几何图形化方案,被洪水否决——阴柔的水变得非常狂暴”......

站在都江堰的索桥上,可见上游有一座大水泥礅子,细细一看,原来是一幢死气沉沉的厂房,这就是胎死腹中的鱼嘴水电站。1958年,在大跃进的锣鼓声中,调了3000名干部,10000名民工,在没有地质资料的情况下,轰轰烈烈地上马搞电站……可惜,这伟大的工程----上马匆匆,下马也匆匆,近亿万人民币扔进了岷江,留下‘三废’:废坝废厂废机器。如今,它与用了两千多年的都江堰相比,显得那么寒碜……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0bef69010094z7.html52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