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是游记的都江堰行记 |
[游记]不是游记的都江堰行记 |
2008-06-27 3608.com |
11点多,放学。因为今年比往常要热,桂花小学和那些帐篷学校一样,下午都不上课,中午放了,就等于端午假期开始。孩子们回去了,老师却都在,没走的意思,问过才知道,这儿的校舍等修好后,好几位老师家庭被安置过来,部队还特地挨着围墙建了个简易的灶棚,几户人家便在此开伙做饭。时近中午,各家“厨房”均开始忙活起来;我被大家留下来吃午饭,他们告诉我,都江堰的餐饮服务还没恢复,跑出去没地方吃。恭敬不如从命,而且这样可以和老师们谈谈,听他们讲讲学校恢复重建的话,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帮助。边吃边聊,说到了震后这么多天,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高强度的辛劳,这时,吴女士深有感触,她的原话我无法复制,但大意如是:“地震之后,最开始非常投入,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但是时间这么久了,心里也挺复杂的,要坚持,心里要克服很多东西……我女儿、我老公和我,现在是分在3个地方,唉,没办法……”她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我留意到,她的手机屏上,是女儿的照片。我了解道,震灾使得胥家镇有了4个孤儿,是她,一直没有停止过给予这些孩子们照应,但是,她的无私投入,并不意味着她就不是一个凡人,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丈夫的妻子,她有牵挂小家的权利。饭桌上这短短的一小会儿,发乎自然的真情流露,远比标语和口号更能直指人心。 离开桂花村小的时候,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真是一个很秀气的地方。校门外,是一条引水渠,分流过来的岷江水,流得哗哗的,滋润着大片的稻田,刚插完的秧苗绿油油的,生机盎然,一派平原风光。穿过田间,走进一户院门,震坏的两层小楼旁边,搭着一顶帐篷,一家三口走出来跟我打招呼。我说:“你们家秧都插完了?”男主人热得光着膀子,冲着我回答:“是呀,这两天刚弄完。”吴女士在一边补充:“镇上跟大家都说了,生产自救,现在最要紧就是插好秧。” 确实,地种下了,秋天粮食就不愁了。 走的时候,男主人送到门口,一直在说“谢谢”。这既令我惭愧,也让我暗自发愿——不管事情大小,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三山区 去龙池是我临时的决定。 头一天跟当地官员见面时,都江堰市委书记介绍说该市的两个山区乡,受灾情况比平原更甚。最简单的比较是:平原的房屋有四分之一左右尚可维修恢复,而山区的房屋几乎全部需要重建。具体到龙池乡,这里跟外界的交通中断了3天,当地村镇干部冒死翻过塌方的大山,才得以送信给市里。见面会结束,我特意查阅了四川省地图,龙池和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镇几乎就一山之隔,应同属龙门山地质带。当即,心里很冲动:我要去! 穿过都江堰市区,往西北不远,渐渐就开始盘山转了。走了一会儿,司机提醒我说这里是二王庙,车速也放慢了一些。我能看到的,仅仅是靠路边被掀开的屋脊,以及拉的警戒线。想必,里面的古建已经开始在清理、维修了吧。可能,冥冥之中李冰父子一直在庇佑着这方水土,不然,为什么他们的合祀之所都被震垮,而泽及整个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工程却基本未受损坏呢? 进山一开始,路面情况尚好,不过路两边受损的房屋在提醒我们,若干天之前这里曾有过怎样的地动山摇。继续往前,路上的塌坡、积石感觉多了起来,又转了若干道弯,紫坪铺大坝便赫然在目了。这次强震令全四川一度很担心紫坪铺水库,因为这里离成都才不到50公里。而事实上,此处的安全性确是受到了影响:大坝局部出现一定沉降,发电机组最初几日全部停机。尽管目前实施了泄洪,降低上游库区水位,已经排除了险情,但是,坝顶上忙碌的人群、车辆,以及往大坝上游不远、沿着公路成排停着的数十辆军车,依然说明了一点:对这个大坝,后续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紫坪铺大坝四周的山体,可以看到很多滑坡崩塌的地方,那是大山被撕裂的一道道伤口。包括前方的公路上,依然横着很多滚落的巨石,几乎占了一半的路面。空气里能感觉到弥漫的尘土,视线里的景象全都是灰蒙蒙的,正如我的心情。 紫坪铺水库从2001年修建时起,便一直争议不断。尽管它戴着“西部大开发十大工程之一”的高帽,但是批评者强调的是,这个工程的选址在地质断裂带上,它犹如端在成都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一不小心便将成为隐患。这场大地震,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岷江上游的干流包括紫坪铺在内,竟然已经开发了10座水库。而地震给水库造成的一系列揪心情状,让我们意识到,当初反方的意见绝非空穴来风,而且,更尖锐的疑问是:这一次,我们为水库排了险,但是,下一次呢,人真有能力永远保证下一次有惊无险么?这些年来,对怒江是否进行水电开发也是争执不下,如今岷江水系的代价,可作明鉴了吧? 继续前行,到了在市区就早有耳闻的龙池隧道。隧道长1公里左右,里面一片昏暗,好几处地方搭着脚手架,有工人在修补顶上被震出来的裂缝。司机开着车灯,小心翼翼地通过。顺着灯光,能看到隧道里原本双向的两车道之间,也裂开了口子,大的足可以卡住车轮,并且,两跟车道已经不在水平线上,一边比另一边高出了十几公分。车子快开到隧道的那一头,前面一片亮光,我们这才松了口气。不过,更有挑战性的路段还在后头。出了隧道,原来的公路已被滑坡体彻底封死,后来抢修的便道是又陡又窄的“之”字形,等司机右拐左拐地开到下面,我闻到一股刹车片的焦味,司机放松下来,感慨道:“这要是开的越野车就好了。”
|
转自:http://blog.3608.com/article/51441.html33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