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稻城游记] |
[游记][稻城游记] |
2007-07-16 ukbbs.cn |
稻城到亚丁的都是碎石路,但路基平稳,所以还算好走。我们车上少了两个人,也就显得安静了很多。我一路都很少出声,除了偶尔问一声左师傅是否喝水,总感觉得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多余,只想用眼去记录,让心去体味。 赤土河水潺潺流淌,河谷两岸的藏房星星点点。远远两株桃树开满粉红的花,立在房后河边,让人觉得热闹而艳丽。我望着师傅,他笑笑,慢慢将车在路边停了下来。我没有象其它车上的朋友,跑到树下,近距离的拍摄,只是站在路边,望着它们,也就只是望着。 告别桃花,车左转进一条小路,左师傅说带我们去参观贡嘎郎吉岭寺,它应该算是稻城地区最大的一个黄庙寺院。见过很多的藏传黄教寺院,而这所寺庙留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那些殿堂和佛像,是庙门外沿着斜路设置的转经桶,配殿旁高大却缀满花的树,树上和花相映衬且在风中飘动的经幡。 车到日瓦乡时,满眼的绿让我们心旷神怡,那是青稞露出的苗。这里没有大片的平地,藏民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地,哪怕是只有一米见方的小小平地也被种上了青稞。一块一块的绿,连在一起,让人知道高原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真的没想到,从管理区的门口到龙龙坝,车行还要一个多小时。路确实是不好,而且尘土飞扬,但我却大开着窗,宁愿做着“洗尘器”,也不愿让自己的眼前隔着任何的东西,我要让车外一切的一切都明晰地呈现。车在山路上兜兜转转,各种形态的雪山也随着山路时隐时现。三座神山有两座在这条山路上可以看见,但被厚重的云雾遮挡着,没有露出真容。 在住宿地下车,背着自己硕大的背囊,在木屋中随便找了一张床放下行李。住宿地的条件比我想象中好很多,起码不用打地铺~~ 已经过了吃中饭的时间,但接待地的人员仍忙忙碌碌地准备着。除了我们这台车,另外还有三部车,人加在一起有十七、八人,片刻功夫,住宿地就热闹起来了。大家交流着一路的经历,一路的见闻,询问着余下的行程和计划,交换着各自的来处和去处。一部车上有四位姐姐,她们从桂林来,今晚要和我睡一间屋。当所有人得知我孤身赴亚丁,都问我怕不怕。我没说什么,只是以笑容回答他们。真的,一路走来,我还真没想到过怕。有什么好怕呢?我没有时间去想,也没有心情去怕,我只有一路的开心和收获。 高压锅很大,满满一锅米饭。饭很香,菜就马马虎虎了。我们却很满意,在这种地方,还有四菜一汤,真是不错。狼吞虎咽后的目的地是青蛙海。和我同车来的L的高原反应还在折磨着他,他放弃了,那只有我独自上路了。好在珠海来的一帮人很是友善,主动让我和他们通行。他们中也有一个人留了下来,要和高原反应继续战斗。 吃饭前联系好的马队已经等我们好长一段时间了,见我们出门,纷纷走过来挑人。藏民很心疼自己的马匹,都想找身轻瘦小的,于是我们几个女同胞就很快被分配完,剩下两个男同胞在藏民不断“你要减肥”声中也爬上了马背。其实我们的这个马队中骡子反而居多,我是骡马不分,后来才知道自己骑得也是一匹骡。 以前也骑过马,所以在马背上很快就找到了感觉。帮我牵马的是个老人,满面沧桑。我估计年龄很大了,实际上也就五十出头。在这里,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人确实是老得快。他们的汉话还算可以,起码能和我们沟通,这得益于旅游的发展。“上山伏下身,下山往后仰”,这句话被藏民们一路说着,提醒着,让我们小心地骑。去青蛙海的路很不好走,一直沿着山边的小道,旁边就是悬崖。小道上长满了各种原生植被,都还没露出绿色。 我估计骑了一匹懒马,不拍拍它的“马屁”,它就会停下步子,满足一下自己的口福,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老人家递过一条马缰,让我自己赶。我不忍心,每次也就用手轻轻地拍拍,跟它说好话,它就又会迈开蹄子。在山道上是不能信马由缰了,只好一匹跟一匹地慢慢走。前面的马匹都停了下来,人也下来了。原来是路太险,怕马失前蹄,所以让我们自己走。在老人家的帮助下,我爬下马,把装住吃、喝的袋放在马背上,自己空手走。这里海拔已经将近四千,而且是往上爬,我只觉得自己的心就要从嘴里跳出来。天也不助美,下起了雪,使泥泞的山路更滑更湿,让我们一脚深一脚浅,走得更加辛苦。 不停有人从身边过去了,回头看看,我已经掉在最后。找了一块相对干点的石头,就一屁股坐了下去。风从各个方向吹来,寒冷刺骨。雪粒打在外套上,发出沙沙声,天地间好像只有我独自一人。望着上面,不知何时才到,心里泛起了下撤的念头。这时听见头顶有人说话,抬头看,原来是珠海朋友中的一位妹妹要回去,她实在是爬不动了。陪她回去的是一位藏族的小伙子,看见我坐着,也让我和他们一起走。我站起身,犹豫起来,望望上面,看看下面,下又不甘心,上又不知自己能否坚持。上面远远传来呼叫声,有人大声叫着我的名字,让我加油,说坚持一下,再爬很短一段,就又能骑马了。是啊,山长水远我都走了,就这小小一段陡坡就要让我后退?不行,我告诉自己,战胜自己是最难的,但也是最有意义的,我一定要上去。等我气喘如牛地爬上去后,大家给我了热情的鼓励,自己也是特别高兴,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战胜自己”。再次骑上马背,觉得马背上再怎么颠,也好过让我自己走路。在高海拔的地方走路爬山,对我们这些零海拔地区长大的人来说,确实是对体力和毅力的大挑战。 涉水过桥,在一片较平坦的高山草甸上,藏族同胞提出要休息。我们骑马多长时间,他们就走了多长时间,他们比我们更辛苦。虽然他们自幼生于兹长于兹,早已习惯高海拔的生活,但也确实累了,从出发到现在,我们走了一个多小时了。我们爬下马,拿出各自的食品,也给每位藏族同胞分一些,马儿们也趁机休息一下。我没有什么胃口吃东西,水也不想喝。那水因为气温低,冷得像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喝一口,牙齿都打颤。草甸上都是低矮的灌木,零星地有雪覆盖。我端着相机,做了一个三百六十度的扫描,让所有眼睛能看见的全留在了里面。地上有些黄点,是什么?我伏下身,仔细一瞧,竟然是花。天哪!在这个地方,这种天气,还有花开,真是顽强的生命!我大声叫着,让所有人来看,看这些打动人心的生命。 为花儿留下倩影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雪越下越大,马夫们催促我们抓紧时间,怕等会难以下山。地上的雪厚了许多,前进的速度极慢,剩下的路已不是在悬崖边,是在树丛中穿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伏在马背上,一是因为上坡,二是避免被树枝挂到。大家都无声无息,只有马夫偶尔的吆喝声和马蹄踩断枯枝声,我们都在心里盼着目的地的早点到来。走出树丛,前面是一大片的开阔地,也算是个高山草甸吧。这里海拔更高了,整个天空白茫茫一片,远处的雪山也看不见了,能见度很低。 马夫让我们下马,说到了。哪里有海子?海子在哪里?我们用眼睛寻找着。前面好像是有一片亮色,但也是灰灰的,根本没有高原湖泊特有的湛蓝和明净。我们在风中雪中蹒跚着,走过去,是的,是个海子,而且还是个很大的海子。但湖面冰封,没有对我们展现她的妩媚、美丽和多彩。我们来早了!后悔吗?吃够了苦头,只看到这样一个海子?不,所有的人都没有,大家都是兴高采烈,只见在灰蒙蒙中不时有闪光灯在亮。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不在乎结果,在乎的是路上的感觉和心情。 回程用了更长的时间,因为地上的积雪太厚了,很多路马夫不敢让我们骑马,怕出危险,所以我们更多地是用自己的脚。每个人的体力不同,走起来速度也差了很远。我始终是在后面的,但我没有来时那么辛苦了,毕竟是下山。我的高帮登山鞋这时体现了优点,没有一丝的雪跑到鞋里,保证了脚的干爽。穿低帮鞋的人的脚全部都湿了,因为一步下去,整个脚踝就不见,等拔出脚,鞋里面也都灌慢了雪。走路的时间真长,长到以为没马可骑,一直要走回营地的时候,马夫叫上马了,而我差点连爬上马背的力都没了。过不多久,又让下马,就这样在“上马、下马”的交替中,我们总算回到了营地。 营地中已经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我们。我们洗净手脸,一碗热汤下肚,全身马上热乎了,从青蛙海带回的寒气也一扫而空。汤足饭饱后,坐在门口的长凳上,望着外面淅淅浬浬的雨,想着明天的行程,只愿老天帮忙吧! 早在刚到时,我们就被告知,到晚上九点就会没有电,因为这里的电是自己发的,不可能整晚都有。我们晚餐后就抓紧时间盥洗,其实也就是用冰冷的溪水刷个牙,洗把脸,其它就算了。才七点钟,我就脱了外套,穿着很多衣服钻进了睡袋。盖上两床被子,还是冻得打抖,一点也睡不着。和我同房间的桂林姐姐们还是很讲究,找热水烫脚,洗脸,一直在进进出出。我躺着,看她们忙乎。她们几次问我是否被吵到,我都真心地告诉她们没有。在这样遥远的地方,离开家离开亲人,有人做伴,有人在身边叽叽刮刮,那感觉是让人安心且满足的。 外面有人在叫,“羊烤好了!趁热吃!”。哦,是的,我们还有一只烤羊呢,怎么就忘了呢?爬出睡袋,冻得哆哆嗦嗦,穿上所有能穿的衣服,带上头灯,奔进雨里,向厨房跑去。唉!忘了自己在哪里了。刚跑了两步,就上气不接下气了。只好停下步子,狠狠地喘上几口气,乖乖地一步一步挪过去。厨房我们吃饭的大桌上,一个大盘里,一只流着油的烤羊在冒着热气。营地的大厨正在“庖丁解羊”,一把尖刀已经将羊刨成了两半。陆陆续续所有在营地住的十七、八人都到了,在昏黄的灯下,大家围坐一圈。不够凳子,有人干脆站着。营地旁边有户藏民,好客的主人主动为我们送上了滚烫的酥油茶。老阿妈拎着装满茶水的铜壶,见到谁的杯空,就为谁续上。我一口气满满喝了三杯,才放下了杯。滚烫的酥油茶真香!比我在其它地方喝到的都要香,是因为心情吗? 羊肉被一块一块的解下,放在盘中。我们也不讲究那么多,直接就用手抓来吃。羊烤得刚刚好,入口咸香,就着酥油茶,真是一大享受。门外传来一阵歌声,是用藏语演唱的。我们每个人几乎同一动作,一只手抓羊,一只手端杯,都把头往外探,看是谁在这寂静的夜里放声高歌?随着歌声,走进一位喇嘛,年纪也就二十出头。穿着黄教特有的袍服,光着头,两只眼睛不大,却清纯明亮。原来,快到“五一”长假了,亚丁风景管理区要安排长假的接待工作,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都召集到龙龙坝开会。这个喇嘛是冲古寺的,陪活佛下来的。营地的人和他们都很熟,知道他没什么事,就请他来和我们聚聚,为我们的旅途生活增加一个亮点。他不吃羊肉,只喝酥油茶,老阿妈不停为他满杯。在我们的要求下,一首一首的藏歌,从小屋中飞了出去,飞进夜空,飞向雪山。 小屋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笑声不断,歌声不断,而屋里的寒气也被我们的热情和欢笑驱赶得无影无踪。真是意外,在茫茫雪山下,在寒冷雨夜里,本以为辛苦难挨的一晚,变成了终身难忘的印记,永远地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老阿妈走了,桌上的羊也不见了,有人相互扶持,摇摇晃晃地走回各自房间。也有人拉着喇嘛在聊天,留影。我站在空地上,望着头顶墨黑的天空,心里大声地说着,“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没电的木屋好像更冷了。旁边床上的人一直在辗转反侧,估计和我一样难以入眠。迷迷糊糊中,桂林姐姐们有人呕吐了,被高原反应折磨得非常痛苦。我在半梦半醒间挨到了天边发亮。木屋里的人陆续起床了,没有两个人是睡安稳的,但看大家的精神都还不错。历经了千辛万苦,就要和三座神山相对,确实让人精神振奋。 |
转自:http://www.ukbbs.cn/dispbbs.asp?boardid=2&id=852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