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四姑娘山是在2001年的春天,我读到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知道四姑娘山是我国离大城市最近的高原雪山风景区。那儿有高耸的雪峰冰川,有辽阔的高山草甸,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那儿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从那时起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有机会一定要到那里去看一看。 2003年9月19-26日,我赴四川省广汉市参加农业部召开的会议,行前又读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四川专辑,该期杂志介绍了四川的山、水、城、人,它又一次激发了我,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到我魂牵梦绕的四姑娘山去一堵她的风采。 一、走进卧龙区 从成都到四姑娘山有200公里路程,坐车需要五六个小时。路上所经过的第一站就是都江堰。1988年5月底我到过都江堰,这个中国古代李冰父子治水的经典杰作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它已经与青城山一起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前山有许多道观建筑,最著名的莫过于道教创始人张天师的天师洞。但我更喜欢后山,因为青城山地处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登山途中往西看,极目都是连绵的大山。川西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如果把中国的地形比作三层楼,那么川西就是从二楼到三楼的第一级楼梯。 穿过都江堰市区汽车就基本是沿着岷江而行了。岷江就发源于阿坝州的九寨沟,在经历了落差数千米,驰骋几百里的流泻以后,岷江在此进入了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这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后的涓涓细流汇成的绿水,千百年来浇灌着巴蜀大地,使这广袤的土地养育了富甲一方的民众。 “为把阿坝建成藏区第一州而努力奋斗”,这一巨大的过路匾牌告诉你,这里已经进入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是四川的第一大州,从都江堰进入阿坝的第一个镇则是汶川县的漩口镇,漩口镇是阿坝的经济强镇,这里有比较发达的建材工业,所以周围的空气质量极差。漩口镇还是岷江支流寿溪河的入口,由于岷江在这里有一个直角的大拐弯,寿溪河与岷江成垂直交汇,所以水流成旋涡状,当年百姓不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认为这是妖魔在作怪,于是在汇合处的小山上建了一座九层砖塔,并取名“镇妖塔”,以镇妖降魔。继续前行就到映秀镇,这里是前往九寨沟和四姑娘山的分道口,丁字路口的指路牌上标着,右转沿岷江而行可到九寨沟,左转则是沿岷江支流皮条河上行到四姑娘山。 从映秀镇开始汽车就开始沿着卧龙河行驶,两边是高深的峡谷。川西高原的大山是在数千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的,所以深切的高山峡谷是它的典型特征。由于海拨尚低,这里的大山和沟壑都被绿色的植被所覆盖,虽然视野有限,但眼前是绿色的世界,仍使人觉得心旷神怡。汽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捷弛,一会儿紧靠河边,一会儿稍稍离得远些,一会儿几乎与水面一般齐平,一会儿又稍稍地钻到半高处。我坐在车上静静地想着,这样的美景多么像一个家庭啊!那绿色的大山就象男人,有着高大的身驱和宽阔的胸怀,那溪水就象女人,躺在男人的怀抱里,温柔多情,而这条公路就象他们的孩子,总是离不开父母亲的关怀,它靠近水边就象是扑在妈妈的怀里撤娇,它走到半山就象是骑在爸爸的肩头嬉嬉。大自然多么地与人类亲近啊! 汽车依然沿着河谷前行,不远处的一个竹牌楼和几幢别致的小屋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近前一看,才知道前方正是大名鼎鼎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耿达两个乡,是四川省直辖的一个特区,总面积约70万公顷。从四姑娘山进入是耿达乡,出口则是巴朗山区的卧龙乡。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区内5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01座,最高峰就是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3000多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29种。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二、翻越巴朗山 从卧龙镇到巴朗山垭口还有相当的路程,路边的景色依旧,还是高耸的大山,浓绿的植被,沿着溪流蜿蜒的公路。这边上的小溪叫巴朗河,也算是岷江的支流之一,巴朗山的冰雪融化后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流淌,一条向东就是这巴朗河,另一条在山的那一边。 巴朗山海拔5040米,抬头望去,只见峰峦峭壁嶙峋,高山草甸犹如一幅幅巨大的地毯覆盖山间。汽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山坡上都是绿茵茵的草甸,其间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漂亮极了,还有许多牦牛在山坡上啃食。从行驶的大巴上往下看,那盘山公路就似藏族人民显给远方来客的洁白哈达,妩媚地飘落在绿草丛中。那场景实在是太美了,我不由得从心里升起一股赞叹!这一生中能到这里来一次真是应该满足了!大巴在盘山公路上不断地爬升,窗外的空气更加凉爽,汽车沿着弯曲的山路盘旋,窗外流进草原的片片绿色,车内传出悠扬的歌声,我们眼见着草甸的消失,进入眼帘的是刀削斧劈般的岩石,大巴接近了巴朗山的垭口。 险境是巴朗山风景的一绝,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没有娇媚、没有造作,只有亿年岁月的挤压与万载风云的裂变。由于自然作用,这里岩石突兀、峭壁嶙峋、山势险要,公路婉蜒其间,自有“无限风光在险峰”之感。巴朗山的垭口海拔4523米,这是我有生以来到达的最高地点。刚过山口就在路边见到了圣洁的藏族庙宇、玛尼堆和经幡,在这里临高远眺,雪山连绵、峰回路转,蔚为壮观,难怪有清代文人过巴朗山时曾写道:“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拨开云雾依辰极,身在青霄紫气间。”那浩气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 三、远眺四姑娘 翻过巴朗山就进入四姑娘山所在的小金县了,一路下山,车上开始播放藏族歌曲,听着藏着的歌曲,给人一种由于大山的阻隔而产生的无奈,以及冲出大山对外面世界的深深渴望;而蒙古族歌曲是一种辽阔奔放的激情;《春江花月夜》则给人一种温馨舒畅的感觉。总之歌声代表了人们的心理。 在连续转过了几个弯道后,汽车停了下来,这里海拔高度可能还有3800-4000米,路旁有一条小溪,与山南的流向正好相反,这应该算是大渡河的一条支流吧。由于落差较大,溪水撞击岩石涌出阵阵浪花,在这里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巴继续下行,在转过了一座山梁后又停了下来,这里就是猫鼻梁,是观看四姑娘山全景的最佳处之一。 四姑娘山位于小金县和汶川县交界处,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交接地带,属于横断山脉邛崃山系,是邛崃山的最高峰,也是四川省的第二高峰,因此把它称为“蜀山皇后”,它更是我国经度最东的第一座6000米以上高峰。四位姑娘中,以小妹四姐为最高,海拔6250米,大姐5355米,二姐5454米,三姐5664米。四姑娘山以雄峻挺拔闻名,山体陡峭,直指蓝天,冰雪覆盖,银光照人。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之“中国的阿尔卑斯”。但《国家地理》杂志撰文说,阿尔卑斯山只有绵延四百多公里,其规模和范围都不能跟四姑娘山相提并论。四姑娘山周边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峰105座,整个姑娘山保护区面积达1376余公里,是真正的“雪山王国”。如果以巴朗为中心,加上卧龙自然保护区,面积更是达到3376平方公里。 关于四姑娘山名称的来历,还有一个悲壮的传说。相传巴朗山是一位名叫巴朗的老人,为了不让山神墨尔多强占自己四个美丽的女儿,与墨尔多展开激战,伤重死后所化。巴朗老人死后,他的四个女儿不畏强暴,继续与墨尔多山神抗争。她们向蜀山之王——贡嘎山神借来两个法宝——日月宝镜和人参仙果,终于打败了墨尔多。但是这时墨尔多打开了天河之水的闸门,天河水一泻而下,眼看就要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四位勇敢美丽的姑娘毅然化作了四座大山挡住了汹涌澎湃的天河水,保护了当地的百姓,这就是关于四姑娘山的神话传说。传说中,四姑娘剪下长发,育成了山林;扯下衣裙,化作了鲜花;摘下项链,变成了贝母;用动情的歌声,唤来了百鸟啼鸣;而四位姑娘与墨尔多山神激战时洒下的鲜血,则化作鲜红的苔藓覆盖在山石上,给这里增添了炫目的色彩。 我在行前多次看过有关四姑娘山的文章和照片,即使从来没有来过四姑娘山,也能从众多的雪峰中一眼认出四姑娘山。远远望去,四座雪山自北向南逶迤并列。今天天气并不十分晴朗,天空漂散弥漫着淡淡的云层,在袅袅云雾的包裹下,四姑娘山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说还羞的样子,让每一位游人留恋忘返。她们肩并肩,常年头顶白云,肩披冰川,腰系翠森,一个个冰洁玉润,清丽俊俏。美的山峰、美的沟壑、美的行云、美的流水,不愧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车行双桥沟 大巴穿过四姑娘山所在地------四川省小金县日隆镇,来到下午的浏览点------双桥沟。:双桥沟是四姑娘山最美丽的沟,全长34.8公里,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景区共分三段,已开发了20多个景点,坐车进沟就可看到十几座海拨4000多米以上的雪山。从沟口深入峡谷,一路上可见到白杨林带、日月宝镜、五色山、撵鱼坝、人参果坪、沙棘林、牛棚子、猎人峰、老鹰峰、月兔峰等景点。 进得沟内,但见两侧的山峰更为陡峭,峡谷更加显得深切了。这里就是阴阳谷,由于峡谷陡而深,阳光无法同时照到峡谷的两边,总有一边阳一边阴,所以藏族同胞就取了这个名字。路边的山坡上,千姿百态的树木给我们增添了许多的好奇和遐想。你看,高大的乔木,或似山峰般挺拔,或似游龙般扭曲,在我的家乡是绝对不可能看到如此美妙的画面的。汽车经过一大片树木时,导游介绍说,这里是沙棘林带,沙棘是一种沙漠植物,一般都是灌木为多,只有在这四姑娘山一带才呈长成高大的乔木。 汽车经过一处绿色的草甸子,路边的小溪上架着一座小木桥,绿地上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的山脚下,草地上还搭有一个小亭子,这天然的大草坪加上小桥流水,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我心里不禁思忖,在这深山里竟然还有这般浪漫幽静的一幕,大自然的造化真可谓了不得呀。导游说:这里就是人参果坪,这条小溪的水就是从雪山流下来的,如果在这里洗左手可以升官,洗右手可以发财,两只手同时洗可以交桃花运。 一路上导游还介绍我们看到了老鹰峰、猎人峰、布达拉峰、五色山等,都是5000米以上的雪山,也都如藏民们给它们的名字一般,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老鹰峰就像一只站在山顶俯瞰大千世界的雄鹰,猎人峰像一位戴着毡帽两眼警惕地注视前方的藏族猎人。 沟底就是月兔峰脚下,这里就是地理学上所说的典型的极高山——海拨5000米以上,相对高度超过1500米,有雪线和终年积雪的山峰,从山顶向下依次可以看到雪峰、冰缘、草甸、森林。 我们只在那里逗留了 15分钟就返回来到人参果坪,这里的景色对来自大城市的人们很有吸引力,高山、森林、草地、溪流、小桥,既有观赏的空间,又有休闲的享受。一位小伙子在上车后的几句话充满了哲理。他说:哇!那水好凉啊,原来升官发财交桃花运都不是那么轻松的呀。我想:那水来自冰雪,当然是很凉的啦。但对于人生来讲,权利与义务是相伴而生的,你要得到享受的权利,你就得付出代价。你得到正当的权利,你就付出正常代价;如果你想得到非分的权利,那你的付出也会是非常的,甚至是痛苦的。 傍晚时分返回日隆镇,我们在“雪原宾馆”晚饭、住宿。路边有一条小河,这条河发源于长坪沟的雪山脚下,名叫沃日河,是大渡河的一条支流,与巴朗河的流向相反,它是向东流然后汇入大渡河的。岷江和大渡河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支流,别看涛涛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一路高歌、汇入东海,如果没有这青藏高原的雪山融化,没有这涓涓细流的汇聚,那就没有了它存在的根本,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呢? 五、骑马长坪沟 长坪沟全长29公里,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是四姑娘山景区“一山三沟”中离日隆镇最近的一个。山路转过一个弯,圣洁的四姑娘山全景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初升的太阳照在洁白的山顶积雪上,由于有湛蓝的天空作背景,山峰给人一种无比宁静的感觉。左侧山坡上一座破败的喇嘛庙在晨光的沐浴下显得更为苍凉,藏民们告诉我们,这座喇嘛庙原是附近规模最大的一座,文革期间毁于红小兵的“革命行动”。这里是观赏四姑娘山全景的最佳之处,当初喇嘛们选择这个地方也确实具有非凡的美育情趣。 从入口到枯树滩景点步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时间,我们在树林搭成的栈道上徒步前行。从用料上可以看出,这个栈道是近年新修建的,它沿着山坡蜿蜒起伏,一路前行,四姑娘山始终在我们前方,由于不时有高大茂密的树林遮挡,雪峰在我们的视野里时隐时现。山坡上依然是浓浓的绿色,山谷里依然有潺潺的流水,更有那远处的美景吸引着我们,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到了枯树滩。 从枯树滩再向前的所谓马道并不是我想像中的那种石板路,实际是穿行在林子里的一条崎岖山路。马夫讲的四姑娘山的传说杨导游讲的并不一样,他说:传说中天神养育了四个美丽的姑娘,有一天,妖魔看中了四位姑娘,想把她们占为自己的妻妾,姑娘们得知后决定连夜出逃,在她们飞向远方的时候遇到了大风雪,她们被冻死在崃山的深处,她们美丽的身躯化作了四座山峰,就是现在的四姑娘山。 在马匹涉水经过一个小溪时,我们发现溪水里有几块红色的石头,很有特色,马夫说马上要到红石阵了。传说中的红石阵就是四姑娘的月经,四姑娘山周边的男性藏民每到八月初三,都要由他们的父亲或兄长带着来到红石阵,进行祭拜活动,主要意思是,女人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流血的过程,男人不能忘怀母亲的养育和妻子的辛劳,要懂得尊重和关心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我由此想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诸多优秀传统的民族,重男轻女恐怕是近代才产生的吧。 马匹转过一个山梁,眼前呈现出一片宽阔的草甸子,山坡下有一座小木屋,不远处的河边有一个长满水草的小池塘,面积不过十来个平米,这就是干海子。我大吃一惊!这就是每个介绍材料上都讲到的干海子!太令人失望了!马夫说,就是因为海子没水了才叫干海子啊,我想倒也是。是我自己想像太美好了,所以就有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的古训啊。以我读到的知识,所谓海子,是在高山峡谷中由于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泥石流堵塞了河道形成的小湖,地理学上叫“堰塞湖”,既然称之为湖,总应该有一定的面积要求吧,否则还不如叫塘更贴切呢。 大约走了二个半小时,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梁,穿过了一片又一片林子,趟过了一条又一条小溪。翻过一道小山梁,眼前壑然开朗,我简直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由衷地感叹:这里的一切实在是太美了:雪峰、峡谷、牧场、森林、小溪、牦牛与蓝天白云组成了一幅巨大无比且精美绝伦的水彩画。你看啊:抬头是飘浮着朵朵白云的尉蓝天空,两边是高耸的雪山,山顶的积雪像流泻般舒坦,山上的岩石又是那样的冷峻,一刚一柔就组合在你的眼前;山坡上满是挺拔笔直的冷杉,虽然知道有冰雪袭来,但显得那样的凛危不惧;再向下就是宽阔的草甸子,秋天的到来使它们呈现出成熟的美,上面盛开着的青紫色小花,似乎要告诉每一位远方的来客,这里的紫外线含量特别高呵!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溪,从雪山峡谷走来,水中倒映着雪山森林,几头牦牛在水中漫步。如果说从进山到现在,森林给人以幽静甜润,草甸给人以宽阔遐想,雪山给人以峻美刚强,溪水给人以柔和委婉,那么所有的感觉这里都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放在每一个地方都显得那样的和谐,这是何等的享受啊! 这里还给人远离尘世的感觉,有句话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我在这里要加上一句:不到川西不知道中国有多美。我之所以说这句话是有两个前提的,不到这里不知道什么叫蓝天白云,不知道什么叫空气清新。坐在这个大草甸上,雪峰离我是那样的近在咫尺,好象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我的视线从身边逐渐向前延伸,就可以看到森林和雪山,我在想:我难道不能登上去吗?雪山就那样的可怕吗?在这里绝对不是“高不可攀”的感觉,而是那似刀削般的山脊,据说四姑娘山还是没有人登临的处女峰。我想:雪山应该是神圣的,没有毅力的人不可能登顶的。我不禁敬佩起那些登山队员,能够登顶绝对是一种胜利,但不幸长眠于此的人,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神圣。说不好听一点,像我这样的人想死在那里也都不可能!如果自己能选择在哪里死的话,我倒真希望自己能埋进那洁白神圣的冰雪里,那是何等的超凡脱俗啊!还有那里的空气,我简直想象不出到底作什么样的词汇来形容它与家乡混浊空气的区别,反正吸进你的心肺就是一种甜润流畅的感觉,这几天,我因为感冒引发了呼吸道感染,但在这里硬是没有感到喉咙有什么不适,这难道不是对空气清新的最好注解?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几位来自广州的年轻人,其中有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早晨七点半从沟口进来的,到这里下马后,他们继续向山里走,从这里前行一个多小时,那里有一个大海子,景色更好。那女孩子还情不自禁地把她照的数码相片拿出来给我们看,那幸福劲就别提了。我懊悔极了,只能为自己下次再来增添一条新的理由。我在大草甸上坐下,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让自己的眼球充分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我是主张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我不知道现在这个人类生存的星球最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我坚信,一定是人类自己毁灭了自己,如果说眼前的一切能够给人一点什么启发的话,那就是人类应该保护它们,而不是为了现在而破坏了它的未来。 六、面对大熊猫 从日隆镇出发只半小时,汽车就爬上了巴朗山口,今天的天气依然很好,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导游说,如果天气特别好的话就不一定能看到云海了。汽车在盘山公路上一路下行时,导游突然高喊:大家看呐,前面就是云海!我们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纷纷向汽车的前方看去,只见前面的山峰间升起了团团白云,那大片大片的白云飘在山间,铺满了整个幽长的山谷,远处有几个山头浮在云朵上,就像大海中的小岛,给人以海市蜃楼的感觉。巴朗山风景一绝便是云海。由于此地谷间植被丰茂,湿度较大,地面的水汽抬升使山腰间常浮动着茫茫白云,远远望去似波涛般迷弥。浓云自山脚径直而上,如巨龙翻卷腾挪、千变万化,置身山中如坠九宵云天。 汽车依旧在峡谷中穿行,我面对着这一座座大山在想: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川西这样的崇山峻岭中到底怎么搞开发呀?选什么产业进行开发?开发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到没有?我始终没想出一个完整的答案。依我看:四川省实施旅游开发战略也失为一个好的思路。但问题是,一旦某个旅游景区成为热点后,它的特色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同时凸现出来。就像九寨沟目前只能依靠控制游客数量,虽然眼前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看仍不免会产生新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确实是一个令世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继续下山的途中就到了中华大熊猫苑。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是地球上仅存的几处大熊猫栖息地之一,保护区内建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及繁殖场,游人可以与国宝大熊猫面对面、近距离的接触。由于近几年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增长很快,目前已经有70余只,这与卧龙保护区只有3公顷大小的面积极不相称。 于是国家林业部在雅安的碧峰峡建立了新的繁育中心。碧峰峡离卧龙300余公里,但自然条件与卧龙基本一致,9月21日,首批8只大熊猫从四川卧龙基地启程,被运往碧峰峡基地。 这里饲养的大熊猫分别有圈养和半放养两种,路左侧圈养着10多头成年大熊猫,每个圈门边都挂着资助认养者的姓名,大多都是日本人,也有少数国人,许多游客看了忿忿不平。有几头大熊猫显得特别活跃,上窜下跳,左冲右突,逗得游人开怀大笑。路边还有一座造型独特的房子,那是年幼的和刚出生的大熊猫护理中心。走到若大的玻璃窗前,看到里面大约有五六头可爱的小宝宝,有刚出生体长不足二十厘米的,也有体长五六十厘米的,它们都生活在婴儿培养箱内。我想,这么稚嫩的生命如果在野外多么危险啊。非洲草原上的长颈鹿、狮子、斑马等生下来半个小时就能奔跑了,可初生的大熊猫却是这样的不堪一击,难怪野生的大熊猫会越来越少了。要把这么幼小的生命培育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科研管理人员要吃多大的苦啊! 短暂而愉快的旅程结束了,但四姑娘山留在我心里的美好形象却是永远的。对于山和海来说,我历来是喜欢看山胜过看海的,我到过北戴河、连云港、普陀山,总觉得都是一种味道;我也到过张家界、峨眉山、武夷山,每座山都有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回味。但四姑娘山给我的感觉是我过去看过的任一座山所没有的。四川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人称童话世界、人间天堂的九寨沟,有稻城亚丁三神山、景色谁比的得荣,还有我国唯一的冰川旅游区贡嘎山、海螺沟,等等,都是我十分向望的,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