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宣城游记:桃花潭:永不衰老的记忆 |
[游记]宣城游记:桃花潭:永不衰老的记忆 |
2008-06-10 17u.com |
桃花潭:永不衰老的记忆 唐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长江的支流青弋江上一叶行舟缆绳轻解,辞岸启程。行行迟行行,轻舟划破了满潭如春的梦境。就在这个早晨,诗仙李太白就要告别桃花潭了。 忽然间,岸上的桃花深处,传来爽朗的歌声,且歌且行。桃花灼灼,潭水清清,歌者是归隐田园的汪伦。李太白面对此景此情,感慨万端——即兴赋诗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风雨1200多年,水流1200多年,花开花谢1200多年。位于皖南泾县的桃花潭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衰老,反而在人们的思想中、情感里越来越年轻,而且来桃花潭渡口追寻李白和汪伦足迹的人也逐渐多起来——在时空的隧道里,友情和艺术大概是永远不衰老的。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记者站在了李白和汪伦曾经行走的桃花潭古村落里。没有什么游人,静静的街道、星星点点的灯火证明着桃花潭还没有像西递、宏村那样商业化得正在失去它的本色。 早晨,呼吸着皖南山区新鲜的空气,踩着千年的石板路,走进晨光洒落的古街巷,看着老房子,还极少有人出来活动,行走中恍然间回到了几百年前、上千年前…… 唐天宝年间,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今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春风桃李花开,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辙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和,留连忘返。李白在桃花潭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日子。临别时,汪伦踏歌古岸,李白写下千古绝唱。 如今,诗仙、隐士已去,但桃花潭却因一段真挚的感情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上刻有“唐史官汪讳伦之墓”。有人说是李白所题写,但真伪已无从考证。 沿着一条古老的巷子向江边走去,巷子弯曲而狭长,地面铺着青石板和鹅卵石,两旁是清一色的徽派建筑。走完长长的巷子,眼前是一栋古色古香的过街楼。登楼远望,青山、绿树、村落、人家、渡船,一派绝美的田园风光。一块巨大的石碑立在河边的青草滩上,上书“桃花潭”几个大字。穿过过街楼的拱门,即可看到过街楼额上刻着“踏歌岸阁”四个大字——这就是当年汪伦送别李白的踏歌古岸了。汪伦看着渐行渐远的友人,心里自然会产生一种难分难舍的柔情,也许汪伦还落下了惜别的泪水。 站立古岸,桃花潭尽收眼底,潭水清冷镜洁,对岸怪石耸立,老树纷披,山峦起伏,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登舟荡桨,岸边有妇女在洗衣服,还有黄狗在游荡。站在船上,不禁感叹,今天在什么地方还有1200多年前的歌声中的热情相送?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97569.html35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