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潭景区景点介绍: 钟灵毓秀的皖南山乡,曾被国际人士誉为“中国乡村里的图画,中国图画里的乡村”。在这神奇的土地上,从此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的小镇——桃花潭镇。这是我省著名诗人、作家,安徽日报社主任编辑周根苗写的一段话。桃花潭镇位于皖南青弋江上游,泾县西南41公里处,是唐诗之乡。唐代大诗人李白《赠汪伦》的一首“广告”使桃花潭而闻名天下。 桃花潭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留下了一大批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保留了规模庞大密集的古建筑群,古街、祠、阁、塔,遍及整个景区。画龙雕凤的古民居现保存一百多幢,尤为被中国高级古建筑专家罗哲文题名为“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宗祠,占地面积、建筑风格和特色,都超过了省内外一些大宗祠,仅历代皇帝将臣赐名的匾额就有100多块,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闻名皖南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多且完整。隋开皇历年间建造的“风会馆”,不仅建筑十分考究,而且历史悠久,被中国会馆专家称为“中国会馆的鼻祖”。解放后我国在桃花潭上游建造了安徽省最大的水库——陈村水电站,大坝上游称之为太平湖,现成为国内颇有影响、游览和疗养胜地。 桃花潭气候温和湿润,特产资源丰富,是农、林、渔、副,性能广泛之区,耕地面积1080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豆类、玉米次之;经济以油菜、芝麻、花生、茶叶为著,蚕茧产量占全县四分之一,林业资源充足,中药材种类甚多,水产品主要以鲤鱼、翘白等品种,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英石等。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发展桃花潭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适应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镇组织实施了“十里桃花工程”,开发了“李白行踪一日游”的项目,推出了传统旅游产品:“兰花茶”、“雪花君鱼”、“玉带糕”、“酥糖”、“万字糕”、“香菜”、“根雕”等。“太白洞”、“娃山石壁”正在开发中。 小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按照镇政府确定的“保护老街、建设新街、提高纵向、横向、开发旅游、恢复景点”的发展构思,编制了一轮总体规划。在三里长的桃花潭街建起了15000多平方米的楼房,建设了标准化的水泥路面,在街道两旁实施了绿化工程保持了正常,同时建起了一座中地800多玉米 广场,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随着桃花潭镇知名度的提高,一些商农把这里看好是投资的热土,同时政治机遇也接踵而至,各级领导多次到桃花潭指导工作,去年三月,泾县县委六大班子汇集桃花潭畔亲自“十里桃花工程”,这给全县镇人民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机遇,桃花潭镇党委,政府决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搞好“桃花潭牌,唱好旅游戏”,做好经济大发展的文章,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小城镇框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资金,增强经济实力,力争早日把桃花潭建设成为青弋江上一个现代化的秀美山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