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并日记之《晋祠行》 |
[游记]旅并日记之《晋祠行》 |
2007-07-16 bokee.com |
旅并日记之《晋祠行》- - 童年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名字叫《晋祠》,里面介绍了这座丰富的艺术宝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期待了很多年后的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走近晋祠。 晋祠距离太原市区并不远,从我入住的山西饭店附近坐公共汽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天气很好,不时有些薄云遮着太阳,因此感觉不躁热,但是也不冷。空气中弥漫着树和花草的清新气息。晋祠公园里游人不多,若我这样一个人徜徉的更是寥寥无几。面对着满目葱茏的树木盛开的鲜花,心情非常安静。 晋祠原本是一座祠堂,最初建立于北魏年间,是用来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的,叫“唐叔虞祠”。叔虞是晋国的开国诸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剪桐封弟”的故事,被封的就是叔虞。叔虞来到这个当时被称为“唐”的地方,励精图治,鼓励农耕,为一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情,其福荫及后世700多年,当地一直国泰民安,他死后人们就修了祠堂来纪念他。因为里面的水源叫晋水,国号也从“唐”改为“晋”,就又简称“晋祠”了。 我几乎是一边默诵着那篇著名的课文一边仔细观看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的。晋祠三大国宝建筑的中国最早的“立交桥” 鱼沼飞梁、宋代圣母殿、金代的献殿正好处在一条中轴线上,视觉上一气呵成,叫人叹为观止。还有栩栩如生的圣母殿侍女群雕和“金人台”的铁人,每一件每一处都叫人发自心底地赞叹。圣母殿中的一群侍女塑像被称为艺术珍品,据说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曾经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殿前的柱子上雕刻有8条木质飞龙,每条姿势各不相同,非常精致。 喜欢晋祠的那些随处可见的古树,大多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有银杏,有柏树,有槐树,树身都非常高大粗壮,要至少三四个人拉手才能够合围,枝叶一概非常繁密,遮出很大一片阴凉。其中的一棵周柏已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树身上的一个和眼睛一样的疤痕被称做龙眼,据说摸一摸会消灾弥难的,我伸进手去摸过了,希望也能沾些恩泽。 极喜欢晋祠的水。晋水的源流叫“难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所著的《水经注》书“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所说的水,就是晋水。晋水不光是晋祠的灵气所在,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方百姓的生命泉。难老泉从悬瓮山流出,在晋祠内弯转回旋,又通过10个孔分别向两个方向流到乡间阡陌中。泉边有水榭,恰好没什么人进来,我就一个人斜倚在水边的木栏上,看流水上的柳丝轻拂,看闲花上的蜜蜂飞舞,享受一份难得的悠闲和自在。 这是个有着非常清晰的历史痕迹的地方,单就历代名人所留下的碑碣就有三百多处。有据说可以和王羲之《兰亭序》并肩的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有后世文人提写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晋祠时写下了这样美妙的诗句:“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1959年,郭沫若先生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晋祠》:“圣终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荇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仔细体味这些话语,再对照眼前的景物,感觉齿颊芬芳,实在不虚此行。 回去的路上再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晋祠》,由衷佩服那文章确实不错。一个文化人的人生之旅,不来山西实在是莫大的损失。若是来了山西而不到晋祠去看看,那更会是非常大的遗憾。 2004年6月18日 - 作者: 窈窕好淑女 2004年07月31日, 星期六 12:16 加入博采 Trackback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blog/tb.b?diaryID=26693 |
转自:http://yaotiaohaoshunv.bokee.com/26693.html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