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祠游记之二 |
[游记]晋祠游记之二 |
2008-06-27 sina.com.cn |
在贞观碑的西侧另有一碑,碑文及字体与唐碑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唐碑由于日久天长和人为破坏导致下部一些字体模糊甚至脱落,为弥补这一缺憾,清乾隆年间晋祠人杨(左土旁右青)依照旧拓片又原样复制了一通唐碑,以供游人对照阅读。这块复制碑,尽管非真迹,但由于复制技艺高超,与真品相较如出一辙,冷眼一看难辨真假。所不同的是复制碑的额首是两条龙。这种真假二碑同居一室而且假可乱真的情形恐怕也只有晋祠独有。 说到御碑,还有一通,但其命运截然相反,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所立《太平兴国碑》。赵光义历尽周折攻下晋阳后,彻底毁灭了古城,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深为太原民众怨恨,于是就把愤怒发泄在赵光义在晋祠所立的碑上。这样,为赵宋歌功颂德并记述重修晋祠的《新修晋祠碑铭并序》(也称太平兴国碑)在游人的长期刀刻石磨之下,碑文渐渐消失殆尽,最终变成一通无字碑。而且乾隆朝之后,原立于唐碑东面的《太平兴国碑》没有了下落。多年来人们以为现立于胜瀛楼北面台基上的的石碑就是无字碑,但经最新考证并非如此。究竟无字碑在哪里,现在仍是一个谜。 关帝祠 晋祠既是祖庙,又有佛寺,还有道观。晋祠的道观叫昊天神祠,位于唐叔虞祠东侧,由三清洞、关帝祠、玉皇阁三部分组成。神祠以供玉皇大帝为主,因玉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名昊天神祠。 神祠分前后两院,后院有三清洞与玉皇阁,前院便是关帝祠。正殿所悬“如天之平”匾额,意为与天同高,赞关公之伟大。立于1861年。殿内供关帝塑像,两壁是80余幅关羽故事的连环彩绘,为明代作品。 人称红脸关公,为何此像为黄白脸?这要从关公早年说起。关羽原本姓冯名贤,晋南解州人,以打铁为生,膂力过人,忠勇刚直,爱打抱不平。当时解州有一恶霸,号解州虎,串通官府把全镇水井填封,只留他家一口井,借此敲诈勒索,欺男霸女。冯贤愤而夜杀解州虎,逃到潼关。因捉拿他的画像已贴在城门口,所以难以出关。正当危急之际,遇一老妇指点,他便打破自己的鼻子,把鼻血涂了满脸,原本白净的脸面一变为大红,并装疯卖傻,指关为姓,顺利骗过把关兵卒,混出关门。出关后,当他在涧水中洗面时,却再也不能洗净,因而变成面如重枣的红脸大汉。但家乡人自然知道关羽的本来面相,所以给他塑了这尊并非红脸的关公像。 出关帝祠,迎面这座名为“钧天乐台”的戏台,是专门为关帝演戏所用。 奉圣寺与舍利生生塔 奉圣寺,位于晋祠的最南部,坐西朝东,全名十方奉圣禅寺,又名释迦厂。最初是唐高祖李渊为功勋显赫的大将尉迟敬德所修别墅,但惯于征战冲杀的尉迟公在这里住来并不自在,夜里常作砍杀之梦,睡不踏实。敬德大惑不解,便去请教国师智满。国师告诉他:“将军一生杀戮过甚,血腥气太浓,你必须修建一座寺庙,立佛堂,超度众生,方可解救。不然,会天长日久自困而亡”。敬德听罢,便将自己的别墅捐献出来,改为寺庙。从此,将军日日焚香,天天忏悔,颇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诚意。别墅改为寺院,时间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2fbb2601000apz.html3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