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五台山游记 |
[游记]我的五台山游记 |
2007-12-17 163.com |
我的五台山游记(原创游记) 2006年5月2日,这一次我到五台山已经是第三次了。记得第一次是在1983年,是和原来单位的我们几个搞陶瓷美术的同事一起来写生拍照的。当时的五台山远没有现在这样热闹,寺院多数还未经过修缮,尽管有些破旧,却是本来面目,古朴自然。人称小朝台的黛螺顶还没有上山的台阶,在爬陡峭的黛螺顶时我们是“四脚着地”一口气爬上去的。第二次来是1991年了,这时我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单位,是和同事们专门来旅游的。当时的黛螺顶刚刚修好了上山的1080级台阶,而且有了专门为人们上山而提供的马匹服务。我的同事们有的选择了骑马盘山而上,我和其余的人一起登着台阶一口气爬了上去。这一次到五台山是陪着我父母和爱人还有我的儿子一起来的。现在五台山的台怀镇已经完全不是过去的模样,旅游热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建的商铺、宾馆、饭店到处都有,市场十分繁荣,同时也失去了过去宁静。多数寺院已经重新修缮,处处流光溢彩。 我们从晋中的“常家庄园”赶过来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吃过中饭第一站当然还是爬黛螺项了。我这一回爬黛螺顶可不像从前一口气能爬上去了,中途歇了足有10多次。看来的确是年龄不饶人啊。 黛螺顶位于台怀镇的东南方向一个陡峭的半山脊上。从山下仰望,只见巍巍高山的半山腰间又耸起一座小山。远处只见黛螺顶寺庙的山门和牌楼围在树木之中,云雾缭绕隐约可见。小山的形状如同大螺,盛夏草木萋萋,呈一片黛青,因此山顶寺庙取名大螺顶,也叫黛螺顶。据记载黛螺顶创建于明成化年间,后来在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和补修过。寺内中殿檐台下左侧的石碑,正面刻着乾隆十五年冬御制大螺顶碑记,对大螺顶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在碑的背面又有乾隆五十一年暮春月登黛螺顶御笔题诗: “峦回谷卷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 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 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 供养五台曼殊像,者黎疑未识真宗。” 在这里供养着五台曼殊像。曼殊即是文殊的另一种梵语音译。五台山共有五座台山,在五座台山的山顶各有一尊文殊菩萨法像,五座台顶相距很远。传说乾隆曾经多次想朝拜五台文殊,终因风大路险,没能如愿,便下令将五座台顶的五方文殊,总塑于此,以方便朝会者到此参拜。如果你有时间有体力转遍五座台顶,朝拜了五尊文殊菩萨,叫做“大朝台”。黛螺顶是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要是把五座台顶都转遍,除了具备较强的体质,还得有足够的时间。而登黛螺顶,来回有半天时间就够了。同样能了却“朝台”的心愿。所以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寺内第一座殿为站坛殿,这在五台山的寺庙群中是别具一格的。殿内主供站坛佛,释迦牟尼佛不是常见的趺坐形样,而是站立于佛坛之上。第二座大殿为五文殊殿,这个殿是正面三间,侧面两间,外加半间宽的四面出廊,单檐歇山顶。在这里供奉的就是集五座台顶五种文殊法像于一室的五位文殊,正中殿坛上,中间供的是中台的“孺童文殊”,左侧供的是北台的“无垢文殊”,右侧供的是南台的“智慧文殊”,左侧殿坛供的是东台的“聪明文殊”,右侧殿坛供的是西台的“狮子吼文殊”。 站在黛螺顶极目远望,只见南台、中台、北台横出天际,与寺院背靠着的东台绵连在一起,象是天然大屏障,围护着台怀腹地的寺庙建筑群。俯瞰台怀,又见殿宇鳞次,楼阁峥嵘,佛塔对峙,石阶层叠,琉璃瓦反射着金光,红围墙一道又一道,呈现出一派佛国风光。 我们这一次来五台山,正赶上五一黄金周,人多车多,行动极不方便。不过现在上黛螺顶比过去要省劲多了,通往山顶的缆车给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让妻子陪母亲乘缆车上山,父亲在山下等候,我是和儿子一起顺着那1080级台阶爬上去的。步入黛螺顶寺庙院子,只见朝拜者拥满了寺院,烧香的、祈祷的、拜佛的、念经的。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人们都在祈求平安、祈求幸福,在寺院中人们左手取佛香点燃后都在朝四方菩萨弯腰朝拜,再向正殿的五方文殊菩萨朝拜。由于人太多,时不时出现了互不相识的人头碰了头,屁股顶着了屁股的情景。我的母亲和爱人早已加入到朝拜的人群中,我站在大殿的台阶上向远处观望寻找她们,可是一向下边看有好多人在向大殿朝拜,就像是在向我朝拜一样,我赶忙走下了台阶。向所有的佛朝拜后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我们带着虔诚的心顺着那1080级台阶下了山。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五爷庙,在这儿朝拜的人比在黛螺顶朝拜的还要多的多。据说在这儿许愿最灵验,也不知是否真的是那样。不过人们还是非常虔诚的抱着很大的希望许着各种美好的愿望。虔诚的人们,但愿你们的愿望都能够早日实现。 我的母亲和我爱人当然也毫不例外地加入了许愿者的行列,许下了她们各自的愿望。我也许下了自己三个心愿:第一就是保佑我的父母身体健康,父母的健在这是儿女的福气啊,这不管儿女年龄多大;第二就是让我的妻子永远是那么的美丽康健,因为他是陪伴我一生的人;第三个就是让我的一双儿女学业有成,因为儿女是父母的希望啊。虔诚的人们走了一拨儿又一拨儿,许愿的高潮一个接一个。这种场景也足以让人浮想联翩呀,它能给你一种期望、一种等待、一种感叹、一种震憾! 许下了自己美好的愿望,我们又来到了台怀中心的塔院寺,寺内正在举行大型佛事,在高大的白塔下聚集着大约五、六百名僧人和尼姑,在大殿前通道的两边,和尚与尼姑各站一边。我们一进寺院大门只见几个年轻的和尚正在扭打一个年纪稍大的和尚,后来一问才知原来是在佛事上给每个僧人发放生活费,那名年纪稍大的和尚已经在前边领走了钱,却又混到后边想再领一回。被护院僧发现后出现了那样的一幕。看来僧人们尽管出家吃住在寺院,尽管脱离了红尘,也难以摆脱利益的纷争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在其它的几个寺院走马观花的游览了一番,便驱车就上路了。经过一路的颠波顺利地回到了我的家乡,路途十分顺利,这也许是佛祖在保佑着啊。 山西 马 林
|
转自:http://mnlwy.blog.163.com/blog/static/624882420079288450876/3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