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散记 |
[游记]平遥散记 |
2008-05-22 sina.com.cn |
这个世界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所以有些东西必须用心去寻找,比如理想、比如爱情…… 挣扎了很久,还是决定出走。在路上是我最放松的姿势,可以躲在车厢一角,静静看风景略去;可以走在陌生的街道,与熙熙攘攘的路人擦肩;可以吃路边小摊,两手各擎一种大快朵颐;可以记录每张或忧或喜的脸,想象他们的故事……就是这么随意放松地行走于陌生的大地,让思维天马行空。 选择去平遥,一方面是同学的极力推荐,更重要的是那儿厚重的历史感。1500年的历史古城,至今保存完整,民风质朴。站在高耸的古城墙上俯瞰古镇,思量一些记忆的琐碎,让闷闷的心找一个出口,该是不错的选择。 上完最后一节课,周四晚上,和一同学一起坐上去天津站的公车。从远郊的黑幕笼罩到城市的华灯初上,我钻在公车一角突然发现,这个待了三年多的城市给我的记忆是那么有限,而我还来不及仔细回忆,似乎已开始听到离去的钟响。 坐上火车后,开始呼呼大睡。同学笑我的嗜睡,前仰后翻,舒服至极,唯有睡眠和行走可以忘却烦恼。十二小时的颠簸后终于在周五下午抵达平遥站,这个山西的小县城。现在的山西没了明清时代的繁华,仅以煤矿和旅游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支撑,而平遥则是以旅游闻名。 来到班里同学预定的西裕成客栈,古色古香。这里以前是个染料店,现在则为过往游人提供住宿。我们的是一间楼上的房间,60元一天,床很大,绰绰有余,独立卫生间,电视空调一应俱全。最有趣的是我们上去的楼梯,是个暗门,乍一看像个衣柜,每次进去,都像走暗道。 夜晚的平遥城异常美丽,明清建筑厚重幽怨,高挂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曳,城楼上灯火通明,可以想象以前晋商的风光。城里的居民早早结束营生,关起大门休息。只有两条最繁华的街道,还是灯光璀璨,却不同于城市的繁闹,静谧安祥。古董、彩漆器、剪纸、脸谱……每件东西都似乎在浅浅低吟,述说历史的沧桑。这儿的商贩没有叫卖,只是安静地坐在摊前,守着一堆前朝的记忆,大概这些东西只是在找今世的有缘人。 周六一早就乘大巴去了王家大院,这个大院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但规模要比因电视剧而大热乔家大院大三倍,而且里面的建筑艺术更加多样精美。坐在大巴里欣赏山西的地貌,山峦连绵,黄土高飞。下车的地点是个特别荒凉凋敝的地方,肮脏的飞尘恶狠狠地朝脸上扑来,真怀疑王家主子的眼光。进了大院才知自己的无知,气势庞大,院落错落有致,设计精良,尤其是房屋的雕刻,手法精湛,叹为观止。它被四海游客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足见其价值。站在王宅的最高点俯瞰,不由自主开始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情致,如果生在那个年代,我会是在后花园赏月看花的闺中小姐吗?如果记忆还在的话,前世的我该在哪儿?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出来之后,远山还是烟雾缭绕,这才明白过来,不是早上的晨雾,而是山西的特色——烟尘,不过却因此而别有风味。同行的朋友累了,早早睡下。我一人漫步于夜晚的古城,特别喜欢这样的感觉:走在陌生的街道,听听内心的声音,记忆开始疯狂地摄录。两边的灯笼朦胧暧昧,让我遥想到当初的青楼,楼上倚立的绝色女子,轻纱小扇,寂寞哀怨。那个放荡不羁、终身潦倒的柳永啊,是否还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呢?我一个人,店里的讨价还价、酒吧的飘渺歌声渐行渐远,与很多人擦身而过,游人乡人,灯火阑珊,与我无干,我遗世独立。 周日的清晨来得比平常早一些,朦朦胧胧听到底下的熙攘声,想起是北街的庙会,兴致勃勃起来,匆匆忙忙赶去。路上终于看到了同学极力称赞的现做石头饼,拿特殊的石头热炒而成,香脆可口,不枉此行。二郎神庙免费开放,有个戏班子在唱戏,平日不出来的老人们都牢有兴致地观赏,好不热闹。村民们在街两旁摆满了各种东西,自家的农特产、生活必需品、小饰品、各种小吃,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南方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激动地直往热闹堆里挤。 回来的路上还碰到了一些当地的习俗:一个婚礼一个葬礼还有几个小孩的生日。婚礼人家红灯高挂、喜气盈门,播放的歌曲老的我们直笑,可气氛却热闹非凡。本想凑个热闹混个饭吃的,可看看那气势的门匾还是怯怯走开。走一段又遇上敲锣吹唢呐的,是一个气派的葬队,足有十人抬着棺材,围着平遥城走圈,看来是个大户人家。一婚一葬,在同一地方同一时间上演,不禁心生感叹: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开开心心即可。平遥小孩的生日可让我们开足了眼界,饭店前气派的充气气球,上面写着孩子大名,本想应该是有钱人家,可后来看到的不下四个,一打听才知道在平遥,三岁、十三岁都是大生日,非常重要的,这个数字怎么看都有点滑稽。 下午去了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的双林寺,正好碰到一个团,跟着他们听了详细的讲解。这是一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一进去就心生敬畏。寺内有两千余尊彩塑,有佛、菩萨、罗汉、金刚、侍女,都是宋代的真迹,保存完整。这些神灵神态各异、造型生动、雕刻精美,渺小的我只能在心里一一朝拜。那尊自在观音是我最喜欢的,印象里的菩萨都是端庄地正坐,只有她舒服随意地支起一脚,披肩飘逸。神灵的眼睛都是用琉璃做的,千年之后,还是炯炯有神,慈爱亲善,似乎时时注视着芸芸众生。因为历史价值极大,所以现在为了维护,在彩塑的外面都围了铁栅栏。有一位游客的话特别引人深思:到底是围住了神灵还是围住了我们。仔细想想,既有辨证的思维又有哲学的意味,还有宗教的神秘,妙哉妙哉!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9e82601008zag.html2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