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鲜网络生活-新鲜昆明热线独闯片马-游记攻略 |
[游记]新鲜网络生活-新鲜昆明热线独闯片马-游记攻略 |
2007-07-24 ctrip.com |
片马,这个听起来便十分偏僻和遥远的地方,是省级边境口岸。在看了无数只言片语的简单描述后,我只记住了其中一个人说这里十分的狂野,很像美国西部牛仔片。也所以,对于自己将要独行,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从怒江峡谷出来回到丙中洛,WLF期期艾艾地对我说她们觉得太赶了,想去丽江休息。虽然这意味着我将一个人走后面的一半行程,但是在出行上我从来不喜欢通过说服或是什么方式勉强别人,因为每个人休一次假都不容易、每个人想看的东西也都会有不同。爽快地说好,决定自己独行。这个变化的确超出我的预期,但是竟然不是特别沮丧,虽然跟朋友发短信说自己很郁闷。想起十一的时候,劲不停地问我招了些啥人,一定要找理念相同的,那时候根本没理他,现在想想很有道理。 当晚,我们仍然一起从丙中洛赶到了贡山。长途车上一个普通话讲的很不错的人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当地的风情。2008年,公路将通到德钦,哈!碧罗也不必翻了。从前这里两岸的大山上都是原始森林,而兰花便会在花季从高高的大树上攀沿绽放。后来因为木材的砍伐以及兰花的贵重,这些情景就只留在当地人的记忆中了,当然,这不过是20年间的事情。所以有了道路,我们得以一天便从六库走到丙中洛。望着车窗外不曾给我惊喜的山野,实在无法想象曾经的那种茂盛和浓郁。想想雨崩和西当的村民始终阻挠修路,一个原因是他们可以家家户户排队赚游客的背包费,另外一个原因可是他们预见到了这一点?无论如何,去雨崩,我们是在原始森林中穿行。而这里,我甚至无法找到我所企盼的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当地人说杜鹃花很少,其实这里本该是杜鹃花的故乡。 贡山县城,有着一个环境非常好的中学和上下坡度的街道,脚下,怒江缓缓流过。到贡山,已是晚上,居然飘起了小雨。察瓦龙出来的那个司机说要下雨还真准,幸好我们已经出了怒江峡谷,幸好我们看到了因阳光而更加生动的五里村舍。 投宿,晚餐。终于吃到了一顿像样的饭,其实我的感觉很平淡。出行的时候,食物对我来说真的不重要。而后网吧查资料,跟朋友聊天,发EMAIL,我还是得过现代生活。 清晨很早就醒了,怕起得太早影响两位同行者的睡眠,忍到7点起床,去坐7:30到六库的车子。7点多钟,天还只是给了一点点光,街灯都还亮着,清静的街道上,零星的早点铺子亮了灯,勤劳的店主们开始生火,刷刷的清扫街道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更显得这个早晨的寂静。 车票在车站宾馆里面的前台卖,车就停在门口,空无一人。走到相邻的早点铺子,坐下一碗豆浆一个麻团解决了早餐。 车准时开了,司机非常友好。我们渐渐驶离县城、沿着怒江、再次向着大山前行。天色渐渐明朗,雨一直没有停,但是很小。山间村林,云雾在淡淡升起,缭绕着,伴着炊烟,淡青色、杳渺而又清晰。山间有颜色,红绿黄纷呈。那种黄色的树木很多,司机说当地人叫水冬瓜(到了片马,才知道真的是叫这个名字,因为木材厂外写着收购水冬瓜),因为只有水多的地方才能存活。水冬瓜的叶子在这个季节的颜色非常美丽,远看山间,甚至以为开满了黄色的花。这时候,我似乎才感觉真的在路上了,仿佛我的旅行才刚刚开始。 路过一个个村寨,溜索在江边依然构成着当地人的主要通途。司机说,那个花花的民族挎包里便是溜索的工具,当地人多半是随身装在包里的。而溜索都是两根,利用高低形成的惯性行进。溜索还可多人同行,也可以将骡马渡过去。 途经一个叫甲腊的地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一段植被异常的繁茂,也许因为山上多岩石的缘故,很多森茂的大树盘曲在墨色的岩石上,非常美丽。而山里还有村庄,竟然掀起了我想一探究竟的愿望。随意走一天,走到一个不知名的村子里,去真正拜访一下怒江的山与人民。也许会比去五里和秋那桶感受要来得深刻。下次吧,明年不是有6月份去独龙江的计划吗? 接近六库,人声鼎沸的一个集市。山民到这里用马帮驮上核桃,回家砸开、挑出桃仁,再回来交上挣得一点点现钱。然后这些桃仁便辗转到工厂,被加工成琥珀桃仁之类的食品……想起来有点心酸,我曾经酷爱的零食的来历居然如此的重要也如此的艰难。也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马帮,看清楚他们是怎样把货物架上去的,而马帮的人大多羞涩和善。因为堵车,我把相机对准他们,马夫发现了,便对我笑笑,让开身子,让我清楚地照他们的马队。 到六库,下午两点。到调度站问能不能买到片马到腾冲的票,却没有片马的电话,问多人无法,只好还是决定先去片马。 去片马的车很多,30元一个人,车满即走,车程3小时。上了车我依然不停催促,担心到了片马的垭口天就黑了。司机和乘客都非常好,不停安慰我。 旁边坐着个四五十岁的人,车门口的是一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儿。两个人知道我是一个人去片马旅行,都十分认真地告诉我要注意什么,到了那里怎么玩、住在哪里、怎么坐车等等。甚至到了片马的风雪垭口,那个女孩坚持下车帮我照相。我穿着冲锋衣还觉得冷,她可是穿着裙子。满车的人毫无怨言等着我,司机更是不厌其烦地挪动货物让我出入。所有这些似乎都源于他们本性的善意和对我一个独身外地女孩的照顾,特别是他们知道我来自遥远的北京。 片马的风雪垭口海拔4000多,雪大时冬季会封山。我经过的时候刚好下过雪,也正在刮风,所以前后都是白茫茫一片。回程的时候天气很好,与去时的凄风苦雨大不相同。 风雪垭口前后,有着森森的古木,天色渐幕,略显狰狞,然而也十分伟岸,每一棵树都有着不同的形状,在其他地方都会成为一道风景。想象一下,20年前,满山林木的感觉吧,现在只能把这些当盆景欣赏了。 我旁边的那位也是在片马做木材生意的,说是今年生意不好做,很多木材积压,因为没有批文运不出去。现在的木材都是从缅甸运来的,我说等缅甸的木材也砍光了怎么办?他说现在缅甸政府也开始禁止砍伐了。邻近片马,木材厂渐渐多了起来,大量的木材堆在路边倒是很适合拍人物相。 到了片马,车上人指了两个旅馆给我,司机告诉我第二天在哪里买票。车就停在片马抗英纪念馆门口,一条街道的两边都是小饭馆和小旅馆。我最后住在了一个叫丽江旅馆的地方,单人间15元,有双人床哦,价钱不变。 放下包,去那个叫重庆饭店的地方吃饭。这是我问到的最好的一个馆子了,其实在其他地方我是进也不会进的,看着就象一个小吃店。不过菜的味道不错,最普通的青椒肉丝和青菜豆腐汤填饱了我的肚子。这一天只是早餐和半包菠萝蜜干在支持,所以晚饭吃得很香。 时间还早,又去网吧。写信的时候,边上的人一直在看,后来又问是不是做旅游的,赶忙说不是的,不再说话。其实那人也没有恶意吧?只是走在街上,男人很多,女人很少,我这样的估计很久也不进来一个,所以非常招人侧目,也所以我也多了一点自我防卫意识。 问了几个人,都不建议我一个人去那个岗房的界碑。第二天一早在犹豫中存包出门,这天天色不好。 先去片马纪念馆,没有看到有人在门口。径直上了台阶,一个中年男子在那里打拳,以为是看馆的。问起才知道是是山东人,来这里开矿的,早晨在这里锻炼而已。得知我一个人,他甚是热心,穿好衣服说带我去山上的纪念碑,怕我一个人不安全。我还小肚鸡肠地想不会这个人更不安全吧?纪念碑在纪念馆侧身的小路上山有台阶上去,很近。说是胡耀邦到六库的时候让修的。所以这个偏僻的破烂的小镇才有这么好的一个纪念馆吧? 纪念馆里存放着英军的飞机残骸以及一些图片说明。从不知道这里还有着光荣的历史,19世纪末,英国吞并缅甸后,先后派军队侵占片马,焚烧汉学堂,赶走教师,逐步进驻鱼洞、岗房等地区。后来由傈僳、怒、茶山人、独龙等民族组成的100多人的蓑衣队,取得抗英胜利。1960年,中缅签订边界条约,片马才回归我国。在这里碰到两个来旅游的东北人,说是刚刚从16号界碑回来,马上就离开了。可惜,我本来想忽悠他们跟我去那个界碑的。 山东人一直陪着我,参观完纪念馆带我去找去岗房的车,帮我确认到哪里下、是不是安全,又帮我找了去16号界碑的车才离开。 去16号界碑坐那种电动三轮车,2元一个人,有人就走。山路,很多木材厂。片马外地人比例高达80,大多是来做木材生意的,所以人说片马除了木材还是木材。 去界碑要经过边防的准许,一个领导指派一个士兵带我去,我还暗自高兴这下有人帮我照相了!结果根本就不准许,说是领导没有批他不敢。郁闷得我只好偷拍了两张。 看过这个界碑我已经对另外一个毫无兴趣,万一不小心过了界再变成偷渡可不是好玩的。 回到车站,才10点。所有的司机都在,昨天带我来的那个和第一天到六库准备包车不肯降价上了包又下了包的那个。司机让我先到六库然后转车10元到勐腊,之后再15元到漫海桥,而后再转车去腾冲。他说你是来旅游的何苦搭夜班车?这样今天也可以到腾冲还可以看风景,不用在这里白白等到下午4点。正合我意。等车的间隙,和这个司机合影,感激于他的善意。即将搭车的司机也凑过来,自然之后给了我一路的欢声笑语。 再次坐到面包车上去六库,三经六库啊!如果明年来可能还得经过两次,倒!车上除了副驾驶一个女的就是我了,我还夹在6个男人中间,偏偏他们还都抽烟!不过人都挺好的,看我怕烟味,抽烟的时候都开窗,而且很集中。 回到六库车站,下午1点多一点。司机将车停在车站大门口,带我进去找去勐腊的车,也不顾边上人跟他说车子不能停这里啦会罚款的。勐腊也是这种面包车,两辆在排队、司机在午餐,说是10几分钟应该就可以走了。我说我也要去吃饭啊不知道来不来得及?一个司机说够呛啦,你就买一盒饭和我们一起吃吧,于是去买了半盒饭(因为脑子有点糊涂所以付了2元钱)回来和他们一起吃。嘻!这就是霸王餐啦!菜还意外的好吃,加上早饭没吃,我基本上是狼吞虎咽了。不过饭后速走的愿望没有实现,差不多等了一个小时,2点我们才出发。 之所以说是“闯片马”,因为那个边陲小镇真的荒凉,似乎也充满野性。然而一个晚上一个早晨的枯燥旅行,却因为当地人的善良和友好而让我感到非常温暖。虽然走过之后我认为片马可以从整个行程中抹去,但是用上一天的时间也不后悔,景致固然重要,与当地人的交流也让我获益匪浅。印 |
转自:http://km169.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49960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