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偶遇散落在山野间的围龙屋 |
[游记]偶遇散落在山野间的围龙屋 |
2008-05-22 egaa.cn |
一、中途偶遇:散落在山野间的围龙屋 周六,早上八点,出发。立秋后的阳光少了份三伏天的躁热,温煦了许多,但太阳似乎还未完全睁开惺忪睡眼,无力穿透城市上空的那层尘雾。广州的天空似乎一直这样灰蒙蒙的,但并没影响我们前往梅州的兴致与激情。 亮黄的QQ,一道流动的风景,在高架桥上飞速行驶,很快就驶出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们顿时挺直腰杆,坐正身子,两眼圆睁,为眼前满目绿色一阵欢呼欣喜。澄澈的天空是那么纯净、高远,朵朵白云,让郁郁葱葱的山多了份诗意,而这条山野间逶迤的高速公路,则像一条通往天宫的仙道,将我们带向那心灵的归宿。 我们一路欢歌笑语,忽然一个陡刹车,我们正想臭骂司机五阿哥,没想到一幅逼真的“山水画”将我们震住了。 一栋风格独具的半圆形建筑,坐北朝南,前低后高,依山而建。建筑的后面是一个碉堡楼,正门的前面是一块空地,紧挨着是一片半圆的水塘,与整个建筑正好构成一个圆。门前,一个老人倚门向远处望着,一条狗在悠闲地度着步,为这片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灰瓦白墙增添了一丝乡土情趣。山野间,半山坡,老人,狗,古朴典雅的围龙屋,寂静安详,恍若世外桃源,令我们这些久居樊笼的城中人,耳目一新,可惜我们已属高速公路违章停车,不能久留。围龙屋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半路偶遇这样的客家民居,想必梅州不远了吧。不知那围龙屋里有着怎样神秘的故事呢?是否也有着《围屋里的女人》那样曲折坎坷的心酸历程?围龙屋又有着怎样精巧的结构布局呢? 二、 相约万秋楼,体验客家风 带着对围龙屋的好奇与向往,很快,一块“梅州,欢迎您”的牌子映入眼帘。“噢,终于到了!”希伟雀跃得像个孩子,“已是正午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先解决肚子的问题啊?”他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响应。 大约一点,我们来到在当地享有盛誉的“万秋楼”。当QQ驶进一片空地,停在一个院落的围墙边时,我们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呢。没有都市饮食店的嘈杂,没有咨客小姐亮着招牌式的微笑立马迎过来,但正门前贴着的一幅鲜红的对联,一对高挂的红灯笼,以及门口一架破旧古老的水车,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温馨的家。迈进门槛,一块枣红色的高大屏风,像少女的面纱,令人不禁遐想后面是怎样一幅靓丽的容颜呢? 掀开“面纱”,是一座高大的钟楼,厚实的墙体,花岗石圆柱,石柱、门窗和屋檐上布满了精美的浮雕图案。正当我疑惑这个有点西化的建筑,何以见我们中途所遇的那种半圆形的客家民居时,我们已从高大的钟楼进入下厅、中厅、上厅,直贯围龙屋,一排弧形的房子像一把展开的纸扇,横亘在我们眼前。整个围龙屋采用了大小五个天井采光通风,精致的回廊可使人避开日晒雨淋达到屋内的任何一个房间。各个厅堂室内都时清一色的红木家具,豪华的灯饰,洁白的瓷盆,奇形怪状的“哈哈镜”,还有悬挂在走廊两侧的客家童谣,“一一一,松树尾上一管笔,两两两,两子亲家打巴掌,三三三,脱去棉袄换单衫,四四四,两子亲家打斗趣······” 据说,万秋楼是最年轻的围龙屋,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旅马来西亚华侨夏万秋所建的住宅,经过一系列的变更,后由台湾人士龙振水先生和陈秀锦女士买下此楼,经过修建整合,变成了今天中西合璧式的万秋楼。万秋楼集西方歌德式建筑与客家围龙屋风格于一体,既有西式的尖屋顶大钟楼,又有中式客家围龙屋,现在用来作茶客们品茶论谈,旅客们旅游休憩,游客们观光游玩之地。 |
转自:http://www.egaa.cn/tour_news_html/20070925/2007092509390788.htm3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