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闲话客家围龙屋

[游记]闲话客家围龙屋

2008-05-22    sina.com.cn

围龙屋最早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在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半公顷,大的占地两公顷。一座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巨大的堡垒。屋内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生活的典型缩影。

围龙屋结构设计的一大特点是窗小井多。窗小主要是出于防御的需要。客家人迁入偏僻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出于安全的需要,窗小的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天井主要用来采光,补充因窗小而造成光线不足的缺陷。这种互补的设计足显客家人在民居建筑上的智慧。

客家围龙屋除了精巧的设计,奇妙恢宏的布局外,它还富有客家民俗文化和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内涵。

首先,反映在它的布局上,客家围龙屋是呈外圆内聚状或外方内拢状的,这一布局深刻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宗室团圆的伦理思想。从总体布局上看,几十座围龙屋错落有致地成网状分布在池塘边。网能打鱼,而鱼在中国文化里常有吉利、富余、多子多孙之意。

客家民居建筑主体依次设下、中、上三个大厅。下厅用于进出,中厅是家族举行重大聚会和喜庆活动的场所,上厅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地方。三个厅之间用两扇屏风相隔,举行婚礼时打开门槛很高的下厅屏风,新娘跨过这道门槛,再跨火堆,踩簸箕,才算自家人。婚娶、祭祀在客家人的生活中的重要由此可见一斑。而更有意义的是,与建筑文化融和在一起,客家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娶、祭祀文化。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1447c0100099e.html36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