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恩鹏长篇散文翻越高黎贡山(连载)并简要作评

[游记]转恩鹏长篇散文翻越高黎贡山(连载)并简要作评

2008-07-01    sina.com.cn

李云龙简评《翻越高黎贡山》:

《翻越高黎贡山》,是一篇优秀游记散文,更是一颗真实心灵十分纯粹、宽广、高贵的呈现。在当代的记游散文当中,《翻越高黎贡山》极见性情、极有风骨、极具内蕴。这篇散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恩鹏滚烫的内心世界、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及对诗性光芒的映射才华。在一定意义上,这篇散文,其实就是一首诗,可以合乐的诗,是散文的诗,是诗化的散文;是尊重历史、敬畏自然、亲吻土地、置身现场的写作,是人事与峦峤肌肤相亲的吟哦,是魂魄与绝巘情意相随的唱和,是关于明丽河山的缠绵系念,是彩云之上的峭拔长歌。我被这些“渗进灵魂深处”的文字所虏获,只觉满耳都是这些精灵在雨中长短句般的低回婉转,禁不住心往神追。

我愿意有更多同好关注这位“上帝让我偶然遇见的人,一位真诚的歌者”。

(行走散记)《翻越高黎贡山》第一部

翻越高黎贡山

(解放军)黄恩鹏

对于我来说,我不愿把自己当作一个旅游者,而是一个自由的旅行者。“游”是玩赏、休闲;“行”是浴满风尘,是脚力的苦行与心灵的朝圣。

云南是我心灵朝圣的地方。那飘荡明亮云彩的天空和绿意欣欣的大地;那连绵起伏的横断山脉和纵横交错的银色河流、湖泊;那月光下婆娑的凤尾竹和古朴纯净的竹楼村寨,都是读不够、阅不尽的童话。每一回行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个收获都会让我细细咂味慢慢忆念。那情境像葫芦丝的缠绵,如巴乌的曼妙,渗进我的灵魂深处,并不停地漫漶、绵延,令我心驰神摇,兴奋愉悦。

我庆幸拥有这样的日子,自为自在又能予以我实质的精神餍足。而这个冬季,在行走了二十余天已有些疲惫的行程里,忽然间偶然的契机,让我和同伴以从来没有体验到的重重艰险翻越了伟大的高黎贡山。望着这座世界闻名的大山,胸中难抑情感波澜的冲击。然而,作为渺小的我是否真的读懂了它的真髓与内涵?它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大山?我怎样才能真正融进它的灵境、感受它生命的体魄和精神?

古朴的曲石镇——徐霞客走过的茶马古道——大香樟树火灾亲历——月光下的大山

实际上,我们所走的路线,完全是一种感觉。每到一个地方或事先要去的地方,都仅靠一张地图或者是旅游方面的图册介绍。春节之前,我怀揣地图,独自一人去了石林、澄江抚仙湖、绿充渔村、建水古城、坡头黄草坝哈尼村寨、云阳等滇南几个地区,山转水转,寂寞孤旅。画家齐亭利和郑春龙来了之后,我们便在高黎贡山的周边环行,即在滇西北的保山、潞西芒市、畹町、瑞丽、盈江、铜壁关、腾冲、和顺侨乡等几个地方转悠。一路下来,古朴而纯净的旷野风光抚慰心灵:遍地开放的金黄色油菜花。一片片颀长高挺的翠竹。高大壮观的古榕树。丰硕婆娑的芭蕉树。碧翠似毯的小麦。紫色粗壮的甘蔗林。自由飞翔的鹭鸶。远近连绵起伏的山峦。清澈透朗的山泉。田野上劳作的人们。古色古香的民居……等等这些在阳光下坦陈的自然语汇丰富而多彩,让我开始怀疑起自己的生存本态及“幸福”的真正要义。我不知道我这一生所要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东西?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令我今生留恋的,是乌烟瘴气的名利场,还是这自然清新的田园美境?

所以,这里的每一刻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但我还是意识到了此次的行走已进入了尾声,心中有着些许的不甘,盼望着能有什么样更加美好的“亮点”震荡心灵。在现代奔狂的社会里,还有什么能比心灵更重要的东西?一位作家曾感慨地说:“现代人早已失去宗教式的虔诚和坚忍,也在失去自己的心灵。一切跟心灵有关的东西,都在失落之中。”些许无奈、些许失望尽在这怅然的喟叹之中。而攀登高黎贡山,确实是此次旅行计划之外的。在腾冲大空山国家地热博物馆,一位叫赵国蓉的女孩告诉我们,她和同伴即将去翻越高黎贡山。望着地形图上横断山脉那条巨大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想像的翅膀早已飞临它的上空,盘旋成鹰的姿态。那里的一切是神秘的,也是迷茫的,像一个神祇昭示与它有关的灵魂。望着这位瘦小单薄的云南女孩,真不敢相信她有这样的胆量和毅力。于是,本来想去其它地方的我们当即改变主意:翻越高黎贡山,再到保山。

赵国蓉拿过刚卖给我们的一本介绍腾冲的书,指着图上标示的三条腾冲至保山(古时叫永昌)的茶马古道,告诉我们可选择中间的这条茶马古道。令我们兴奋的是,这条古道就是当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最后一次“万里遐征”走过的路线,也是连通腾冲和保山两个重要城市交流的“通道”之一,即腾冲——曲石——江苴古镇——南斋公房——风雨桥——百花岭——怒江——保山。

茶马古道实际上是一些弯弯曲曲坎坎坷坷难以行走的山道。因为当时没有公路,这些骡马踏出的窄小山道,便成了南来北往从事商贸活动的主要交通线,马帮也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这些古驿道,连通了周边地区的商贸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沟通了地区间的文化脉息。这种文化是以相互的生活资料交流为前提的,其商贸活动,主要是以茶、盐、布料和其它生活用品为主,这些羊肠小道,便被称之为茶马古道,也叫古驿道。这些古驿道,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沿途村民修筑的。有些古驿道十分险峻,险峻得让人触目惊心,望而生畏。

在我未到达或进入高黎贡山前,我的耳畔早已响彻着森林的轰鸣声、泉瀑的流淌声和鸟儿的拍翅声。这些声音和想像的画面随着起伏的古道一起深入我的内心,让我的思情尽情地漫溢。而事实上,高黎贡山的茶马古道早已经变成了历史,绝大多数已经荒弃了,只有一些背包暴走族愿意走这样的古道,试图能寻觅到让心灵得以安慰的东西;还有一些马帮,主要是为了运输生活用品。在地图上,我曾无数次用手指在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上滑动,手指滑向它的最北端的丙中洛再往西一点,就是被称为“死亡之谷”的独龙江大峡谷,那里与外界每年有半年的时间被大雪隔绝,记录片《中国最后的马帮》就是在最北部那段高黎贡山拍摄的,其险恶的气候和环境让看过片子的人心有余悸。而现在,我所需要的,是通过想像把古人行走的影像连接和完整重现,就如同想像昨天的东方文化是怎样的飘然出海一样。上述的古道线路是一条让后人喟叹不已的文化线路,充满曲折艰辛也充满自豪和向往。

按着赵国蓉的指路,登完大空山后,我们返回腾冲和顺。第二天一早起程,先是来到一个叫玛玉窝的山谷地带,在一处很不错的玖龙温泉旅馆住上一天,拍了一些照片,晚上又泡了舒适的温泉,缓解一下多日奔走的疲惫。第二天上午已近11时,拦住一辆小客车前往曲石镇。

中午12时到达曲石镇。这天正是赶集日,熙攘攒动的人群,古朴宽绰的街道,低矮老旧的房屋,街道两旁婆娑的绿树,令我们的目光驻留。

正午的阳光十分明亮,天地之间也显得明丽而洁爽。我站在视野开阔的街道上东张西望,摆摊的小贩、路两边的小商店和赶集的人匆匆的身影映入眼帘,使这温情的小镇有种曾经故乡的感觉。目光穿越黑色屋檐和远处田野上零星坐落的村庄的上方,就是伟大的高黎贡山。高黎贡山以它高贵的雄姿亘绵,最高处的山顶上有一缕缕白云似细流轻漾,如柔纱舒卷,更像白发长须似的老者,清空细风里飘逸一种哲人思绪。或似一个神龙不见首尾的青兽静静地盘卧,那颀长的身躯凸现硕大的骨骼,曲线优美地舒展和重叠,沟壑处皱褶分明富有质感,如果此时一道闪电或惊雷滚过,它会不会就能腾空而起,直冲九天?

应该说,高黎贡山是大地上盛开了无数个世纪生命的美丽花瓣。在历史的心灵深处,它宗教般地坦陈深刻的思想。在一种大宁静、大静美之中,它以一种神的谕令逼迫万物缄默。在它面前,我们都是幼稚的孩子,都是大自然观想下的渺小生灵,在这万古的缄默之中,我只有仰拜和虔诚的祷祝,只有亦步亦趋的朝圣,任何一种对它的蠡测都是徒劳可笑的。它逼迫我听见了大地生命的心跳。更让我深信,渺小的我所看到的,只是尘埃中的世界;而伟大的高黎贡山所看到的,却比人类看得更辽远,是整个宇宙。

我的想像越过了高黎贡山,那边就是怒江。

“地上的躯体和田野中的精灵/是纯洁的/从我的带着双倍欢欣的快乐的口中流出的赞美/是纯洁的//你的美丽是一条流动的小溪/教旅人驻足/是一座游宴的屋/一切人/都在那里敬拜自己选中的神”这是古埃及《亡灵书》中的诗句,在这个地方被我突然想起。灵魂在这里找到了家园,也在这里看到了生命的许多本真的姿态,让我怎么也不能放弃一种梦想的追求。

那梦想是绚丽多彩的,是我生命灵魂最美好的居所。

身着各色服装人群迎面而来,有赶着黑猪的青壮男人、有肩负竹背篓的老人、有身背孩子提着竹筐的妇女,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平静的微笑。我们在曲石的街头等车,一处卖鱼的商贩的门脸前有几个小凳子,我和老齐坐下和主人攀谈起来。小郑掏出小本子在一边记着路途感受,一会儿又画了起来,只一会儿工夫,路边几个活灵人物便跃然纸上。

半个小时后,我们拦得一辆小客,车上乘客不是很多,所以司机驾驶着小客在曲石镇上走走停停,来回兜着圈子,等上了一些客人之后,才摇摇晃晃地向江苴方向驶去。

车子在爬坡。路是土路,车轮辗起的灰尘漫进车里,毫不留情地洒落脸上、衣服上。我们已习惯于这样的土路,而且照比先前却好得多。前段时日,为了能看到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刀弄山上40余米高、树冠投影面积8亩、有支柱根118米、树龄250年的“独树成林”古榕树王,我们从盈江乘挤满乡民的中巴一路颠簸到号称明清两朝“八关九隘”之一的、位于高黎贡山西南一脉的铜壁关,再从铜壁关搭乘陈世良师傅运木材的大卡车到边城拉扎,又从拉扎乘小蹦蹦车穿林钻树到刀弄山,拜见完古榕树后再坐中巴返回盈江……8个多小时的土路和险路的颠簸,人已似灰堆里滚过一样,途中幸好有几张消毒纸巾掩鼻护嘴才不致得“尘肺病”。现在,我临窗而坐,只将头伸出窗外,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想着心事。此时,老齐与车上一位老者攀谈得起劲。老者姓陈,我们叫他陈大叔,是大理白族人,在江苴居住。听说我们要去翻越高黎贡山,便讲述高黎贡山的险峻与神秘,非有向导不能攀越,并说他已有八次翻越高黎贡山的经历。

看得出,陈大叔十分热心,也想往成为我们三人的向导,一个半钟头的路程他与老齐谈得十分投机。到了江苴,陈大叔将我们三人领至家中。这是一个很大的院落,平整的四合土院、老式的二层木楼、马厩猪舍以及粗糙的石墙,石墙上悬挂的马鞭、镰刀、铁铲和铁叉等农具,空气中夹杂着青草的味道和马粪气息。陈大叔拿出三只木凳和一塑料桶自酿的米酒,再拿出三只瓷碗,斟满酒,放在屋前的石板地上,我们一边喝着酒一边攀谈起来。老齐展开腾冲县地图,再次核实我们所处的位置及所要走的路线。

我们急于了解古镇的历史,陈大叔说领我们先看看古镇,看看当年穿镇而过的茶马古道。

来到镇上,没多大功夫便踏上了这条据说是当年西行商旅必走的一段茶马古道。

江苴古镇,曾经是“西南丝绸之路”翻越高黎贡山必经的第一个驿站,自明清以降,南来北往的马帮商队络绎不绝,赋予了这古老小镇浓浓的烟火和繁盛景象。从一些古旧的楼肆上也能读出古镇的一丝文化脉息。据说近几年发现了明清时代的印刷作坊,当地称作“大渔塘书房”。大渔塘原叫明善堂,是一个由教徒主持,举行礼神拜佛的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书房的第28代主人,年近百岁的番复明老人对“书房”的历史记得很清楚。由这个印刷作坊印刷的书籍很多,成为古道上文化兴盛的佐证。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岁月毕竟如流水,多少年过去了,昔时担茶赶马、四方行脚的客商和秉烛苦读的书生所构织成的景观渐渐地从这历史的古道上绝迹,而今留下的,是不足百米、已磨得圆滑闪亮的青石板残路,路面上随风起落着萎黄的树叶、杂草、脏破的方便袋和细碎的纸片。在青石路的尽头与之相衔的,是细如盲肠的起伏土路,像一根续接得不够完美的布带,系连着昨天和今天,无声地翻阅岁月留在上面的匆匆履痕。

青石板古道很短,短得让人忧伤它可怜的遗存。

我望着古镇出神。轮回的时空,让活着与死去的生命都有了某种可能被言说的话题;迷茫与伤感,总是在希望中看见一些令人深思的东西。古镇很静,静得让人怀疑它是临时搭起的老电影的布景;古镇很旧,旧得沧桑在目;古镇很破,破得让整个岁月摇摇欲坠。而古道的两边几座旧式高脚木楼又总会让人牵念过去的影像。

江苴,是一座停滞在历史深处的边城小镇。

在一处十分古老的木屋前,我看见门扉上店主用白粉笔写着某某流行的电影光盘某某歌星唱片已到货字样。显然,现代化的信息已渗入这样一个看似闭塞的地方。只是门户紧闭,没有生意可做,业主可能在休息。几个孩子嬉闹着、在用细高的树木扎成的秋千架下荡秋千,那稚嫩的笑声给沉静的小镇平添了一丝淡淡的清新和活力。镇子东头是一片低洼的开阔地,站在高处可以远眺黄绿相间的田野风光和被朵朵白云缭绕的远山;低头看,有清澈小溪脚下流过,溪边两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在洗衣服。我们匆忙拍照后便返回街上。

我们在街上小食摊上每人吃了一碗一元钱的米粉,尔后沿街遛达,在水果摊上买了几斤带绿叶的鲜桔,边走边吃,不觉间来到“聂家食馆”旅社。

“聂家食馆”是镇上惟一一个家庭式的旅社,从这里要去攀登高黎贡山的人或从东坡保山方向翻越过来的人,都要在此地住上一晚。照比一般的民户,“聂家食馆”显得有些阔绰。我们从陈大叔家取回背包,“聂家食馆”主人老聂将我们领上二楼木阁楼,小郑怕我晚上打呼噜吵扰,选了临街的一个小单间木屋;我和老齐挑了一个临内院的双人间木屋。说这是“小木屋”是想自找点诗意,但也真的如此:小木屋木墙木窗木床,连屋顶也是木板的,从上面垂下一盏15瓦的白炽灯泡。我坐在木床上,伸手摸了摸床垫子,是稻草压的“塌塌密”,上面铺着干净的褥子和大红棉被。小木屋虽小得只容下两张床和一张小木茶几,但却干净、舒适,老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说在这里最好住上一个星期,彻底地体味一下这个小村镇的风情。还用他的索尼717数码照了相。照完相,我踩着吱吱响的木梯下楼,见老聂家的小院四周的铁线上、竹杆上晾挂串串青菜和青烟叶,很有趣。转进一层“大厅”,又见木板墙上贴的多张高黎贡山翻越者的钢笔漫画,上面题的无外乎是成功翻越高黎贡山后的兴奋之语及走过的路线等等,当然还有外国人的英文留言。让我们感佩的是,居然有一位60多岁的美国老妇也成功地翻越高黎贡山!老聂将这些成功者的留言字画贴在食馆墙两侧,一为纪念,二为招徕生意。这些热衷行走的背包暴走族,已代替了昔时的商旅客人,成了如今小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给小镇的客商们带来了一些小小的收入。

除了这些画外,还有一些手机号码直接以粉笔或粗油笔写在木板墙或木门上(有点像城市里到处可见的“办证”那种,在这里却是温情的印迹),可能大都是给老聂留的。字与画组成了一种十分前卫的现代艺术氛围,包裹着这个古旧的楼阁。老聂是个十分热诚的人,很快我们便成了朋友。我们坐下攀谈,询问当地的一些事情。老聂说,攀登高黎贡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历一些意想不到的艰险,最好是在这里休息一天,找好向导,购足食品,后天再去翻越高黎贡山。

言之有理,按老齐的计划,也想在此住上一天,体会一下江苴的风韵。

已是下午三时,三人都不愿呆着,带着闲散心情,到附近的金家寨转转。

我与老齐从“聂家食馆”出来,向右一拐,就到了一条下坡土路,沿坡下行,田野开阔景象扑入眼底。穿越绿油油的小麦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地,我们来到一片浓密的竹林前停住。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ceb1c70100a1w6.html6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