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大,水浸街,阿妈担菜上街卖...... 听到首歌,童年的回忆油然心生。下雨、水街,都是小时候的记忆。 有人说,以前水街的人常到河边担水食,成条街水粼粼,因而得名。也有人说,水街之前是因为是卖水的,才有“水街”之名。还有人说,水街是因为多年前常遭洪水和内涝浸泡而得名,无论水街因何得名,水街所代表的,是一种浓郁的南宁风情。水街,代表着南宁的传统,是最南宁特色的老城区,水街也因水而名、因水而旺,只要一提起水街,老南宁人就知道指的是那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水街菜市的经营品种丰富,几乎涵盖所有农贸产品,这里的海鲜、河鲜等等邕城市民喜爱的美食,不仅货色上乘,而且品种齐、价格较其他菜市低廉。 原来的水街其实是个农贸市场,但也有众多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小吃,不少小吃代表着南宁的饮食文化,很多“老南宁”往往只认准在水街上吃到的才是正宗的南宁小吃。比如生榨米粉、炒粉虫、粉饺、凉粽、年糕、芋头糕、马蹄糕、芝麻糊等等。记得小时候也曾和老爸骑自行车去水街买菜,只是离家也还是有点距离,去的次数还是比较少了。而且家里不喜欢带我在外面吃东西,所以在我印象中水街只是一个菜市。前几年因市政工程原因,水街已经进行了拆迁,虽然现在在原位置上做了小范围的重建,但是还是缺少了当年的味道。想来,真是非常的遗憾。 其实一直很想到水街走走,但是浩子老嫌不好停车不肯去,3月底的清明前夕,正好和浩子的几个同学碰一块,几个贪吃的MM商量一下,决定去水街美食一把,于是,也才有了我第一次的水街美食之旅。 走进水街,一股浓浓的南宁味飘然而至。改造过的水街,让我已经想不起小时候来时街道的模样,好像就是普通的菜市场,但是熟门熟路的MM,带着我们几个人,在水街挖掘着美食的痕迹。 最先尝试的就是那个黎叔炸腰卷,地点就在从解放路下石巷口中间的位置 关于腰卷的由来和做法,我在超越水街的美味炸腰卷那篇也写了,黎叔炸腰卷其实还是不错的,至少放了一段时间还是能吃到比较脆的感觉,只是怎么比,还是不如自己家里做的真材实料。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清明前,在水街也就看到了很多应节的食品,各式做五色糯米饭的植物让我们眼花缭乱,呵呵,反正我也没有勤快到要自己做五色糯米饭,不认识也就不认识了。不过卖糯米饭旁边的粽子,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翻了翻照片,水街卖的粽子,最便宜的是猪肉绿豆粽,8毛前一个,看起来个头也不少,比我在西塘看见的5毛一个的一口粽大多了,呵呵,什么时候也去买几个尝尝。 第一次去水街,其实也就吃了,拍了那么些东西,去得太晚,胃口太小,老街坊的花生芝麻糊已经卖完了,生榨米粉下午也不开门,算了,等下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