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 下午两点多钟,游船陆续地靠岸。这是外事码头,船都是豪华型的,画梁雕栋。 岸边两位老人抬着扁担,两头各站一鱼鹰。引得下船的各国游人照像,老人旁专门 有几个人收照像费,每次五元。 Juha夫妇的“阳朔青旅4号”也到了。俩人远远地向我招手,他们一定很有兴 奋。船向前行,转了圈,约一刻钟后回来。我们在短暂的分离后又团聚于异地,感 到欣喜。 上得码头,抬头指点阳朔路时,眼前的情景使我吃了一惊,完全不同于上午的 景象。人们好象从天而降,一下子涌到街边,各就各自摊位,密密麻麻的摆满工艺 品、服装之类。 我无暇细看,却奇怪这里有那么多真丝织品,瞥见一件衬衫不错,一问120 元。转过身来,价钱已掉到80。而西郎山饭店的房间,带卫生间、沙发,还有阳 台,仅八元一天,但Kirsti没看中。又到阳朔饭店,它座落在一个山脚下,庭院幽 静。到住房,经过一个更小的院子,清幽异常。但房间的设备陈旧,已闲了很久。 虽然现在游客住得很少。房价仍每位八十元,Kirsti还是不太满意,不是对房价, 而是对设施。稍适休息,出得门来,沿街而行。我可细读阳朔。 早就在报纸上读过“阳朔现象”。果真如此。淳朴的民风、低廉的消费、琳琅 满目的商品,更主要的----美丽的山水。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在这里游览,以至于居 住生活。 工艺品店、时装店、字画店、餐馆、咖啡屋,许多只有英文招牌,每间虽然格 局不大,但各有情调。当地的农贸市场,卖些菜果食物,热闹、丰富。 来阳朔路上不时看见路边有堆成小山似的沙田柚。到了阳朔,见街上仍有这葫 芦样的水果。现在不是沙田柚的收获季节,这时的柚已是过了一冬的。但沙田柚耐 保存,可贮藏一年以上,香味更加浓郁,素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选金黄色的 买了一个,自然免不了与几个妇女讨价还价。Kirsti在一旁看得有趣,不由得拍下 镜头,闪光灯亮后,妇女们不好意思了,点头同意便宜一些。晚饭后食柚,果内清 香,有蜜味。 走得有些乏了,Juha想喝咖啡,我记得见过一个雅致的草棚,棚前挂有木牌, 上书“咖啡屋”。领他们到那里。中部台阶将草棚分为两间,各间摆有桌椅,也是 木竹之类的本色材料,草墙上缀满民间工艺品,如草编物、瓢等。屋里走出一位女 大学生模样的姑娘,她很为自己“返朴归真”的小店而自豪。我们在里间沿河边桌 椅坐下。一个很象先前姑娘妹妹的女孩子,拿来菜单。她们的身材模样十分相近。 菜名中英对照。我们喝咖啡闲谈,女学生也坐下来。她是广西师范大学刚毕业的, 回乡开个小店。她问我们的安排,希望我们在这里用餐。我说第二天要去福利,然 后回桂林。她告诉我,福利的特点是画。阳朔的画在都是由福利人做的。 晚饭后,我们又来到草屋,姑娘的男朋友也在,一个二十几岁的壮实小伙子, 西装领带。他在路口处开了一个外语学校,自己是校长,一部分学生在这家小店实 习,迎来送往各国游人。他们夫唱妇随地介绍阳朔的情况 。 Kirsti要买cd,她让我介绍。由福利的画使我想到岭南画派,而且刚从广州 过来,心里还有影子,于是推荐广东音乐。音像店里有许多cd,而且价格不贵。 我选了一盘集有《平湖秋月》、《春郭试马》、《蕉石鸣琴》、《步步高》、《鸟 投林》等曲目的。我想她一定喜欢这种活泼流畅、细腻缠绵、艳郁华丽的丝竹乐。 天色暗下来了,山也变得黑黝黝的。河上却是灯火通明。仍有许多外国人,三三两 两,或独自漫游街头。他们有的是学生模样,背着大而满的双肩挎,也有男女恋人, 相依而行。我不止一次地问Juha,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外国人?他解释说。 他们认为阳朔是典型的中国城填。街旁旧屋,人们生活的样子,是他们心目中的中 国。我还是不满足他的回答,象这样的城镇在中国还很多,为什么偏偏选中阳朔? 问Kirsti,她微笑不语。 要回房间了,心里还惦记着真丝衬衫。在饭店门口终于停下来,进了一家店。 女老板一家人在屋里围桌吃饭,我在门里门外挂满的衣服中挑选。Juha静静地站在 旁边。我想离开,但Kirsti怂恿我买。可几件都是爱不释手,女老板边吃饭,边不 住地抬眼应答价格。最后要了两件。侃价时,女店主说:“我实在不骗你,况且你 又是中国人。”我见她一脸诚恳,价格又实在不贵。便决定买下来。也问:“阳朔 哪里来的这么多真丝织品。”她说:“杭州。”我不太相信,但不管怎样,还是物 美价廉,回到北京,穿上后car戏称我为“马来王子”。女店主的女儿大概八九 岁,放下碗来收钱,被母亲叫住:“我来吧,还要找叔叔几块钱,你没有。” 4月5日一早,我们去咖啡草屋吃早餐,只有妹妹上来。我问:“你姐呢?” 她板着脸回答,“她?不是我姐。是我的老板。”我诧异:“她很厉害吗?”她竞 滴下泪来。菜单上有各种早餐,我点了美式的,Kirsti点了欧式的,Juha要了中式 的。我无意望见女老板从后门奔出,买回面包、饮料和包子,放在盘子里端出来, 分别收10元、8元、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