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吐鲁番 |
[游记]吐鲁番 |
2008-05-22 live.com |
--- 6月10日 昨夜乘火车来到了吐鲁番,清晨抵达。 吐鲁番的葡萄在内地连小孩子都知道。由于这里独特的气候特点,日光充足且雨水少,瓜果特别甜。这里随处可见的是绿棚垂荫,是大眼睛长辫子的维族少女。 在葡萄沟中我遇到了一个美丽的维族小姑娘,两条修长的眉毛画成了一条线,我便向她问起了“奥斯曼”。奥斯曼是新疆特产的一种植物,维族女子用它描眉,维族女子是天下最懂得美眉的女子,奥斯曼的汁液可以把眉描得藏青发亮,并且能滋养眉的生长。维族有个传统,据说眉间距宽的女孩嫁得远,眉间距近的女孩则嫁得近,哪个父母舍得让女儿远离身边呢,所以女孩子从小就用奥斯曼汁把眉毛连画在一起。小女孩见我如此热心,便要回家取奥斯曼让我瞧瞧,我哪有时间等她呢,只能平添一份憾事了! 这个时节,葡萄在藤上还泛着青光,沟中到处是卖干果的吆喝,时不时维族的哥哥就会塞我一把“乌达木”。我们去了一户维族人家做家访,一个团友换上了维族衣衫,戴上维族的小帽,简直就是个巴依老爷。 吐鲁番能成为沙漠中的绿洲主要得力于坎儿井,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古代新疆人创造的这项地下水利灌溉工程着实让人惊叹。它是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我们站在坎儿井边,犹如站在巨大的空调前,一片清凉。 当我们坐着驴车进入了高昌古城时,一群维族小姑娘随着冬不拉翩翩起舞,我的团友们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其中。高昌古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夯士筑成。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我们看着残存的城墙和一处城门,满目沧桑。 在去火焰山途中,经过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朝,历经唐、五代、宋、元朝,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回鹘高昌是该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本世纪初,又屡遭不良洋人盗劫破坏,雪上加霜,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多采多姿,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终于来到了火焰山,当年孙悟空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就是为了扇灭火焰山上的熊熊大火。放眼望去,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的确似烈火燃烧。维吾尔语称火焰山为“克孜勒塔格”,就是“红山”的意思。火焰山形成于喜玛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它的北部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山雪峰一年四季白雪皑皑。山南盆地中的艾丁湖则低于海平面155米。夏天,盆地内吸收的太阳能久聚不散,加上干燥少雨,通常地表气温在六十度以上,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焰山。 在吐鲁番,我们还参观了苏公塔,这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古塔,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苏公塔外部用清一色灰黄色砖砌成,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没有使用木料。塔身浑圆,呈圆柱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基直径10米,顶部直径2.8米,塔高37米,四周共有14个窗口,供通风采光用。塔内用砖砌出的螺旋式中心柱,72级台阶直通塔顶,塔顶面积约10平方米,可供了望。塔顶为穹隆顶,上有铸铁塔饰。塔身表面砌叠十四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或平置或斜砌或凹进或凹陷,这些维吾尔族传统图案,是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中寺院雕刻绘画艺术的代表。
|
转自:http://echo0726.spaces.live.com/Blog/cns%2196D9905D59A2FA79%21704.entry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