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奇的吐鲁番(游记) |
[游记]神奇的吐鲁番(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啊,我明白了,原来,天山雪水源源不断的流入盆地,渗入地下的水取之不尽。坎儿井就成了地下大动脉,引来浇灌吐鲁番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水。据说,贯通吐鲁番地下血脉的坎儿井有近千条,总长度达5000公里。人们把坎儿井和长城、京杭运河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人造工程。坎儿井真正是人类顽强不屈精神的体现,是智慧创造对恶劣自然条件的挑战,堪称奇迹!据说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自然条件的恶化,坎儿井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不要三十年,新疆境内的坎儿井将全部消失,这又不得不令人忧心啊! 参观完坎儿井,导游带我们驱车来到一处两山之间的峡谷地段,这就是吐鲁番最著名的葡萄种植和游览地——葡萄沟。這是火焰山下西侧一条长达十多公里的大峡谷,从峡谷半山腰的公路上往下俯视,只见河水哗哗奔流,葡萄田层层叠叠,藤萝交织,树影婆娑,村舍农家,掩映其间。及至下到谷底,串串金黄色的葡萄低垂于眼目之间,流光溢彩,真令人馋延欲滴。问主人卖不卖?主人连忙点头,并伸出两个手指,“两元一斤?”(在新疆一斤就是一公斤)主人点头。乌鲁木齐还要四元一斤呢。夫人要主人在葡萄架上摘了几串买下,一尝,天呢!你说咋?甜呗,那个甜啊,沁入心底,无法形容,比乌鲁木齐的葡萄不知要甜多少倍!想知道这里的葡萄为什么这么甜吗?当然得益于特殊的生长环境。这里气候高温干燥,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非常适合葡萄糖分的积累,其他地方就很少有这个条件了。 这里还有一景不能不提,那就是一座座足有两层楼那么高的土坯建筑,犹如碉楼似的密密麻麻耸立于峡谷河岸两旁,这是做什么的?这是吐鲁番人独特的晾制葡萄干的“阴房”,四壁镂空,用土坯砌出一个个规整的通风孔道,借助火焰山的热风,把垂挂于阴房的串串葡萄阴干(我一直以为葡萄干是晒干的呢)。这真是巧夺天工的设计,是吐鲁番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告别葡萄沟,一路风尘,眼前出现一垛垛高低不平、错落参差的土堆,这又是什么呢?哦,高昌故城,我们来到了消失的吐鲁番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的遗址。此时正值中午,烈日当空,地面温度已达50度,满地黄沙,热浪滚滚。赶毛驴车的维族小孩极力游说坐他的车,并说,塑胶鞋底在黄沙里走,不到一分钟就会消失无影(不是夸张吧?),我不信,径直向黄沙而去。你说咋样?狼狈呀,我的500元一双的鳄鱼皮鞋立即变形了,女儿在一旁笑弯了腰,夫人责怪说,你这个老顽童就是不信邪,这下惨了吧!没奈何,只得花十元钱坐上维族小男孩赶的毛驴车,尘土飞扬地向故城中心而去。 高昌故城,海拔150米,周长10公里,呈方形,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驴车一路驶往深处宫城,只見四周都是半坍塌风化的土堆,土堆上有洞,那是古人住的房子。有的土堆略尖,是昔日佛塔。有一座讲经堂,稍作修整,供游人参观。据说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此地,被国王强留在此讲经月余才放行。前方正北有一处保存较完好的土建筑,那是宫城。站到高处,放眼望去,满目洪荒。今日的荒凉颓败,反衬出昔日的繁华。遥想当年,这里曾是京都大邑,三街九市,货通财旺,衣冠隆盛,物阜人丰。波斯印度胡商僧侣纷至沓来,中原内地使者旅人不绝于途。各路货物集散,多种文化交流。佛教旌扬幡举,香火隆盛。摩尼、景教并立,包容兼顾。汉唐至宋的吐鲁番盆地,繁荣兴旺,盛极一时,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市场,东西方文化的十字路口。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858ba01008xsa.html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