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6年新疆游记之喀什噶尔的胡杨 |
[游记]2006年新疆游记之喀什噶尔的胡杨 |
2008-06-27 sina.com.cn |
游过乌鲁木齐、吐鲁番和天池以后,挥师南下,前往传说中的南疆!坐了一夜的火车,第二天早上八点多到达了库尔勒。在库尔勒巴州宾馆用过早餐后,真正开始了南疆之旅。南疆的主要目的地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喀什,抑或叫喀什噶尔! 之前知道有两个同学在库尔勒附近工作,路上与他们联系了一下,结果才知道他们远在距离库尔勒一百多公里的轮台县。恰好一同学当天也赶往库尔勒,但由于我们的车先出发一步,我们在库尔勒314国道的入口处擦肩而过。本来商定晚上到我住宿的库车县相聚,但因他们最近施工任务紧,而且轮台到库车还有大概一百六七十公里,没能成行,为此次新疆之行留下了最大的遗憾! 南疆行程共三天。 首先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看看!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陆性气候,风沙强烈,温度变化大,全年降水少。这儿风沙活动频繁,沙丘形态奇特,最高达二百五十公尺。沙漠四周,沿叶尔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车尔臣河两岸,生长发育着密集的胡杨林和树柳灌木,形成沙海绿岛。特别是纵贯沙漠的和阗河两岸,长生芦苇、胡杨等多种沙生野草,构成沙漠中的绿色走廊,走廊内流水潺潺,绿洲相连。林带中住着野兔、小鸟等动物,亦为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点生机。考察还发现沙漠中地下水储存量丰富,且利于开发。有水就有生命,科学考察推翻了生命禁区论。浩翰沙漠中,迄今发现的古城遗址无数,尼雅遗址曾出土东汉时期的印花棉布和刺绣。塔克拉玛干沙漠,系暖温带干旱沙漠,酷暑最高温度达67.2,昼夜温差达40以上;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底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每秒达300米。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南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流动沙丘占80以上。据测算底矮的沙丘每年可移动约20米,近一千年来,整个沙漠向南伸延了约100公里。丝路古道南道的精绝、小宛、戎卢、圩弥、渠乐、楼兰等古代城镇和许多村落都被流沙所湮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光着脚走在上面,烫烫的!感觉还不错! 塔克拉玛干很神秘,很诱人,但导游却给我们带到了一个所谓的罗布人村寨,一看就知道是后人搭建的假村寨,现代人工痕迹很重,真正的罗布人已经随着罗布泊的干涸而销声匿迹!当然,罗布人村寨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看沙漠和胡杨!这汩汩流淌的塔里木河,为沙漠边缘的人们带来一点希望。河边生长的就是传说中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的胡杨树!!! 当天晚上到达库车,参观库车王府!“库车王府”位于新疆库车县城,是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的。到本世纪初,原“库车王府”仅存部分房屋和城墙。2004年库车县政府投资1300万元,根据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回忆,在原址重建“库车王府”。库车维吾尔王(回部亲王)史始于清朝乾隆23年(公园1758年)。鉴于库车、阿克苏、拜城阿奇木、回部(维吾尔)头领米尔扎.鄂对伯克为维护祖国统一、在平定准葛尔及大小 和卓叛乱所做的贡献、清乾隆皇帝封他为“一品扎萨克达尔汗”(为世袭封建统治者)和散秩大臣,册封米尔扎。鄂对伯克为南疆六城中心莎车城汗王,授予亲王府。直至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共历十二代维吾尔王(回部亲王),近200年的历史。这里生活这中国唯一健在的王爷--十二世库车王达吾提.买合苏提!他两岁时,他被伯父——十一代库车王麦夫斯王抱到库车王府,定为库车王爷继承人,在王府,他受到了良好的宗教礼仪学习。1937年8月,麦夫斯王被盛世才抓走,后被杀害,一夜之间,库车王府全部家财被充公,他也被逼无奈回到了亲生父亲家。世事弄人,1941年,盛世才为加强对新疆的统治,由当时的督办公署下文批准14岁的他为第十二代库车王,自那以后,他和家人将库车王府修缮了一番,开始靠种庄稼过日子。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封建特权被废除,他几经变迁,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任库车县政协副主席至今。达吾提.买合苏提作为库车王府的“主人”,他不再是一个封建特权下的王爷,而是人民大众中普通的一员。我们也有幸见到了这位已愈八十岁的王爷!不过因其最近身体欠佳,没能近距离接触! 当晚入住库车饭店!第二天启程前往喀什噶尔,很辛苦地一段旅程!全天乘车愈900公里!路上还有些许沙尘!途中参观了天山神木园!所谓的天山神木园实际就是一篇森林,但这里的树木不知道怎么长得,很多都是奇形怪状,随便哪棵树放到其他景点都能编出一个传说,但在这里,看多了就有些审美疲劳了,就给大家看一个吧--马头! 晚上到达喀什!喀什的居民百分之九十以上是维族人,如果不是街上同时也有汉语的招牌和路标,真会以为到了外国了!导游说维族人结婚一般选在下午或者晚上结亲,没想到还真被我遇见了几个,没什么好车,前面也有录像的,最让我惊奇的是还有乐队--吹着唢呐、敲着小鼓,感觉有点像印度人玩蛇的那种音调,看起来有点搞笑。 第二天参观喀什。首先是香妃墓!阿帕克霍加墓坐落在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处的艾孜热特村,始建于1640年,是今新疆境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教“霍加”(即圣人后裔)陵墓,墓主为喀什噶尔“霍加政权”国王、白山派首领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5代72人。相传墓中还葬有清朝皇帝的“香妃”,故当地群众又称之为“香妃墓”。主墓室为陵园主体,位于陵园东部,是全疆最大的穹顶式建筑。其四周为长方形,底面横长35米,纵深29米;四周各立1座半嵌在墙体内的巨大砖砌圆柱,底圆直径达3.5米,柱顶又各有一小“邦克楼”(即召唤礼拜的小楼)。主墓室通高26米多,四周墙壁自下至上全用深绿色琉璃砖贴面,上面绘有彩色图饰与阿拉伯文警句.墓室顶部中央为半球形圆拱,直径达17米,其顶部亦有一“邦克楼”。这四楼一拱和上面铁柱高擎的五弯月牙参错环抱,造型和谐,使整个建筑物显得格外庄严峻拔。墓室门朝南,内中高敞明亮。离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0260a01008t4j.html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