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

[游记]不到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

2008-06-27    sina.com.cn

D4 10月2日 库车——喀什

库车唯一不方便的地方是交通不太方便,由于我们要从库车去喀什,有三种选择,一是坐班车先去阿克苏,然后再换车去喀什,二是坐火车,凌晨2点20分有去喀什的快车,三是坐飞机,先飞回乌鲁木齐,再转机去喀什。我们最后选择了坐火车,车站下午4点半开始卖票,结果排了半天队一问,没票了,上车再补吧,反正怎么也得补卧铺的。

找了个车站边上的小旅馆,有钟点房,5个小时10大元/人。凑合着能把自己放平了。

半夜爬起来上了火车,直接去补票,好多年没有这种体验了,挺过瘾的,有很多驴子背着包乱成一团在和列车员磨,希望能补个卧铺,呵呵,看着那些驴子稚嫩的面孔,听了听口音,有深圳的,广东的,上海的,当然也有北京的,全国驴子是一家的话,我是不太相信的,一看买票就能看出来了,呵呵,大家争先恐后的。到了阿克苏,有大量的卧铺被放出来了,我以前的经验还是帮了我大忙,看来经验再老还是管用的。顺利的搞到两张挨着的下铺。睡了,可累坏了。

中午11点05分,火车进了喀什车站,这里是中国西部铁路的头了,有意义啊。从车站出来直接奔喀什边防大队而去,路上和司机大概问了问办边防证的情况,这次来新疆,喀什是最重要的一站,而上帕米尔又是最重要中更重要的,所以做作业特别留心了办理边防证的攻略,大家提供的信息都太老了,而且都过于模糊,我这里给大家提供最新的最完整的信息,方便后来人参考。

关于办理边防证,上喀拉库勒湖,塔县,红其拉莆口岸都需要办理边防证,有一种情况下你可以不用办理边防证,就是你持有本人的私人护照,其他都需要办理,2007年8月1日开始要求全部办理边防证。办证地点是喀什边防支队,在色满路那边,出租车司机都知道的,喀什这边上班是新疆时间,比内地晚2个小时,所以是上午10点开始办理,到下午4点结束,中午还有2个小时休息时间。一般情况下,下午4点左右去办理人会比较少,节假日和星期日也办公,但是一天就办理4个小时,所以大家要安排好时间。办理的工本费10大元,押金10大元。办理要凭本人身份证,是否需要介绍信这个好象很灵活,根据边境安全情况而定,如果实在需要,可以找你住宿的酒店帮忙。这是第一种个人办理的方法,第二种你可以委托别人办理,可以提供这种服务的有色满宾馆,还有一些当地的旅行社都可以代办,具体价格具体协商。第三种办法,就是你到喀什之前,在你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提前办理。以上三种办法都可以办理边防证。

强调一下,目前,只要你持有个人的护照,就不需要办理边防证了。我们就是拿着自己的护照上去的,没问题的。另外,最好不要带任何老外,因为毕竟是边境地区,这里边境管理很严格,要知道这里还挨着阿富汗的,所以如果你的旅伴是老外,你肯定会遇上比较多的麻烦的。日本人是被严禁上红其拉普的。原因我这就不解释拉。

接着一路上找宾馆,路过了色满宾馆,太老了,这种地方适合参观,而不适合居住,最后我看中了温州大厦,一听就知道是温州老板开的,是啊,喀什这种贸易之都怎么能没有温州人的身影呢。标准间168大元,洗手间和床铺都还不错(够三星的标准吧)。关键是对面就是喀什老城区,非常方便。

包好了车,有鉴于来新疆这一路上的所闻所感,还是决定包车找汉族司机,毕竟沟通起来方便多了。司机李师傅是地道的喀什人,生在喀什长在喀什,人很正直憨厚,透着西北汉子的爽快。一看他黑黑的面庞,就知道常上帕米尔高原的,都是紫外线给照的。

已经下午4点了,太阳还高高得挂在头顶上,去老城转转去。李师傅告诉我们高台民居也被北京中坤公司给开发了,要收30大元的门票了,等到傍晚7、8那会去可以免门票了。我们直接从酒店出来就晃荡到喀什老城了。老城街道两边都是手工艺作坊,不象北京的前店后厂,这里就是前厂前店,边做边卖,这里的工艺品可都是极具维族特色了,而且都是维族人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东西。第一次感受喀什维族人的生意经,LP看上一个微型的热卡姆,维族老板不着急不着慌的和你讨价还价,从70大元砍到60大元,说真的,在砍价方面我们两都比较低能,给这兄弟100大元,只见这个维族老板不着急的又拿出一个漂亮的做工挺精良的小不锈刚镜子,说这个40大元,你要是喜欢,就拿去,见我们没动心,又拿起另外一个小壶说,这个怎么样,喜欢不喜欢,然后又另外拿一个东西,我旁边发现他是想再找一件大概值40大元的东西卖给我们,就不用找钱了,我觉得喀什的维族商人还是继承了他们祖上波斯商人的遗风呢,生意经念得很溜的。我觉得在这里买东西,享受维族式的生意经,真是一种莫大的乐趣,倒不在乎买什么,关键是看他们做生意的方式实在是有特色呀。最后,LP还是决定买下那个小不锈刚镜子,给还到30大元,这个维族兄弟痛快得终于找给了我们10大元,心满意足的完成了这单生意。作为同行,我本人对他的表现打一高分。

沿着街道有卖刚屠宰的羊肉的,卖各种手工艺品的,在耀眼的阳光之下,黄泥抹的房子散发出金灿灿的色彩,加上阴暗的角落,拍出了好多光影变化跳跃的好片子。在这里你可以找寻到维族人最传统的生活,最传统的问候,最传统的衣着,最传统的工艺,连做生意的方式也保留了最传统的方式。这就是喀什,所有维族人心目中的首都和精神家园。

喀什老城到处都保留浓郁的伊斯兰风格的建筑,这是一家口腔医院,比内地的三甲医院装修都豪华

这是老城区一户居民的院门,够恢宏,够气派

光顾着看两边维族的手工艺商店了,不留意间一抬头,呵,已经来到一个盛大的广场了,这里就是全疆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大清真寺,因为再过三天就是开斋节了,哪个时候这里会成为成千上万穆斯林的海洋。我们都不过是一介过客,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留下的也只是照片和自己的那份或多或少的感受。千百年来,寺院里的阿訇站在高高的召唤塔上,呼唤全城的虔诚的穆斯林做礼拜,不要忘记真主的恩惠。又有多少穆斯林把这里当做自己内心的净土来顶礼膜拜。

大清真寺的门票20大元,以前还有拍照费,现在没有这项收费了。

雄伟的艾提尕大清真寺,阿訇就是站在这里,发出空灵般的召唤,召唤全城的穆斯林做礼拜的

大清真寺旁边的巴扎,喀什的维族人都是天生的做生意的好手,毕竟受了1000多年丝绸之路的熏陶,商业意识相当到位

可爱的维族孩子,在看街边摆着卖的风景画

大清真寺在礼拜时间是不开放的,在没有礼拜的时间才对外开放,我们走进院子,恬静而神圣,有阿訇引领着到大经堂里面参观。中间并没有供奉什么神明,只是有一个挂钟,上面有很多时间,因为穆斯林的圣地是麦加,所以我估计最大的哪个钟的时间应该是麦加的时间,其他的钟应该是各地的时间,是为了方便全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在统一的时间里统一向真主做祷告的。由于我对穆斯林所知甚少,所以在这里胡猜,请大家不用当真啊。

现在再不做礼拜的时间里,女性也是被允许进入礼拜堂的,而穆斯林的女性这一辈子也不被允许进入礼拜堂做礼拜,只能在家里做。

说起来对穆斯林这些风俗我所了解到的都是来自于大学期间曾经看过的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里面详细地记述了很多穆斯林的生活习惯、风俗和一些宗教常识。当然这本书对玉的介绍也是我的玉器知识的启蒙。

从大寺出来,就近逛逛这里的大巴扎,其实喀什有两个巴扎,一个就是大清真寺这里的巴扎,还有一个是传统的喀什大巴扎,当地人叫东巴扎,在后面我会有介绍的。

大巴扎附近卖什么的都有,而我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和田玉,由于喀什离和田很近了,所以这里是和田玉交易的一个重要场所。由于有平日里在潘家园厉炼出来的那点量垫底,所以基本上可以趟趟这里的和田玉市场了。挑着一些比较大的门脸进去看了看,很多玉不用上手,就被PASS掉了。又挑了几家小店看了看,稍微上点眼的,一上手又基本被PASS了。阿富汗玉太多,稍微成色好的,也基本上是俄料的,实在是有点失望啊,虽然成色好的货商家不会放在柜上卖,但是基本的水平也太参差不齐了。索性看看其他的吧,路过几家巴基斯坦人开的店,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进去看看,巴基斯坦也是盛产玉石和宝石还有水晶的,我们看了一家卖水晶的,晶体还是挺干净的,发育的也比较好,一询价,报的高了,所以买的兴趣也不太大了,这个巴基斯坦老板很有贵族气派,一件标准的阿拉伯长袍,头上缠头巾还插了一个羽翎。

索性回到古城里接着溜达吧。看到很多驴子们扛着设备四处乱拍,呵呵,大家还是从根上无法根除到此一游的心态的。在一面墙上,赫然写着这样的标语:严禁自发朝圣,要走有组织有计划的朝觐之路。哈哈,看了简直是苦笑不得。想起了,在甘南的临夏,那里的标语是少生一个孩,政府奖励5000元。异曲同工之妙呀。古城里的维族孩子都兴高采烈得和我们打招呼,我们也同样高兴得打招呼给他们。在路边的一个卖馕的小店,买了一个馕,新烤的,香气扑鼻,店里的小学徒听说我们从北京来,特高兴的凑到前面和我们打个招呼,并比画着希望我们能给他照个像,看着CCD上显示出的自己,小男孩非常满意开心的大笑起来。有时候,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容易满足。顺便说一下啊,喀什的馕真香,直到离开新疆,都没有再吃过喀什那么香的馕了。

看着夕阳已经渐渐下落了,这个时候是出好片的时候了。赶紧打车去东巴扎,呵,这里的巴扎可真是太大了,比起大清真寺哪个,要大好几倍,维族人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有卖各种各样的维族小吃的,卖各种各样生活用品的,种类之丰富,眼花缭乱。喀什的老城区已经开始拆迁了,听说最后的老城就保留高台民居那一处了,以后再来喀什恐怕只能去那里找感觉了。穿过一片已经拆迁的空地,在夕阳的影射下,一大片黄色的维族老民居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象剪影一样的线条,谋杀了我们不少的快门。走过一个用胡杨木简单铺成的小桥,我们进入了这片老民居,和路上的维族人微笑打个招呼,和孩子们打招呼,大家都在温暖的夕阳下拉近了距离,也使得自己融入到了这片老城的生活里去。由于只想拍一些照片,不太想进去打搅了当地人的生活,我们便没有深入进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e1d8601009ffr.html4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