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行

[游记]周庄行

2008-05-22    sina.com.cn

周庄行

亮兄安排我们去周庄,小王陪同前往,用亮兄的话就是:上海不仅有高楼大厦,也有小桥流水,周庄啊、同里啊,都是。要看一下的。

吃罢早饭,我们乘越野车往周庄而来。一路上高速公路,路很好走。江浙一带的公路修得都很好,因之交通比较方便。

周庄这些年来名气不小,已经不像一个乡下的小镇了。路拓得很宽,两边的房子也大都是新修的,堂皇中泛着气派。小王停下车,请了个导游。天气很热,车内有空调,尚不碍事,下得车来就感觉热气扑面。

周庄古称摇城,春秋时为吴国太子摇的封地,旧名贞丰里。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其田庄200亩捐给全福寺作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称为“周庄”。

水多是周庄的一大特色。围绕周庄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等大小三十多条河流。镇中流有四条主河道,有“水乡泽园”之称。真正有代表性的地方为四面环水的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在交通不很发达的旧中国,水似乎成了人们安全的屏障。明清时有钱人家搬到这僻静的孤岛建房造屋,民国时从上海跑到这里居住避难的人更多。进古镇除了乘船,只有走桥,桥一断,镇与外界完全隔绝。车是进不去的,也不让进,只好步行。行至乘船处,我们就要了个乌蓬船,船主是个三十岁上下的当地妇女,一身素花衣服,热情地边摇橹边向我们介绍周庄的历史及沿河的景致。

下得河来,便发现岸比河高出许多,河并不太弯曲,呈井字形排列,内河通向外河,沿河有诸多的可登船可洗刷的石阶。船吱呀着向前荡去,高高低低的民居簇拥在水巷两边,有屋里的晾衣和干菜从窗户向河巷探出。水拍打着房屋的基石,基石上满是鲜绿的或干褐的青苔。河水缓缓流着,不时有石拱桥上的藤蔓向着游客摇曳,不由地想起一句古诗:“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船姑见我们有兴致,不由唱起了家乡的小调,歌唱得婉转哪呢,只是听不太懂。我不由想起威尼斯,那年随团去威尼斯,在威尼斯水城巷道里也乘小船,掌船的是个年轻小伙子。那时心情也很兴奋,但感觉完全不同,那小伙子也唱当地民歌,也一样听不懂,但却没有今天这样如此宁静安逸,如此令人遐想。威尼斯河道里的水流急,船夫不时地要避让对面来船,又要赶紧走开,不要挡住后面船的路。歌唱得也高亢湍急,我们听的人心情也跟着激昂豪迈。这好比西方的美声和中国的江南民歌,两种文化、两种艺术。风格特点对比鲜明。

桥是周庄第二大特色。周庄至今仍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各具特色的十四座古桥。周庄的桥完全是马致远笔下“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江南小桥。精巧别致,便利实用,完全是为方便百姓所建的。这种小桥只有江南才有,跨过小河,连起小巷,通行小船。我也见过巴黎赛纳河上一座座雄伟的、富丽堂皇的桥,那是皇家的、贵族的,有一定纪念性炫耀性的建筑。是为达官显贵们修的。而周庄的桥却不是,它是百姓平民的,村翁村童可以走,村姑村妇们亦可走。

最著名的桥莫过于“双桥”了,双桥又名钥匙桥,银子浜和南北市河两条河在这里交汇成十字河。石桥联袂而筑,桥面一横一纵,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的钥匙,所以当地老百姓叫它“钥匙桥”。

双桥过去并没有名,它和周庄之所以有名气,要归功于已去世的画家陈逸飞。1984年,陈逸飞以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故乡的回忆”油画,连同其它37幅作品在美国石油大王阿爱德·哈默的画展中展出,引起了轰动。陈运用油画和中国传统山水画手法创作的江南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境地。当年哈默访华时,高价将“故乡的回忆”买下,作为礼品赠送给邓小平先生,被各界传为佳话。第二年,这幅油画又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邮票图案,从此默默无闻的双桥连同周庄一起走向了世界。

明清古民居是周庄的第三看点。周庄古民居数星众多,全镇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为明清建筑,仅有0.47平方公里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

大建筑较有名的当推沈厅,沈厅坐落于富安桥的东南侧,沈厅建于乾隆七年,为号称江南第一富户沈万三后代所建,沈万三是否曾在此住过无从所考。据说沈万三曾经一个人拿出钱来替皇帝朱元璋犒赏三军,为此遭朱元璋猜忌,惹来杀身之祸。门厅敬业堂三个大字为沈万三之后沈本仁所书,清末改名“松茂堂”。堂坐东朝西,临河跨街计有七进、大小一百多间房屋。整个厅堂呈“前厅后堂”形状,前后屋间均有过街楼或过道阁接连,形成庞大的走马楼。朝正堂的砖雕门楼最为雄伟,高达六米,有扁额“厚积流光”。四周有“红梅迎春”浮雕,所雕戏文故事,亭台楼阁栩栩如生,异常精神。沈厅前部为水墙门,河埠,可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中部为正厅、茶厅、为招待客人、议事及办理重要事情之所。后部为生活起居之所。各有分工,井井有条。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bb93701000bde.html27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