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寻梦

[游记]周庄寻梦

2008-05-22    sina.com.cn

江南寻梦到周庄

近年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声名鹊起,人称江南第一水乡,我早已神往。春节假期,我们一家三口驱车到周庄畅游了一番,深为江南水乡古镇风情所陶醉。
开车从苏州出发向东南,不到一个小时便到周庄。一下车,四周全是现代化的停车场、宾馆、饭店和商铺,并不见想像中的水乡古镇模样,一问,原来古镇区已被圈围起来,想去得买票参观,全然不是预想的水乡古镇周庄是开放式的,供游人自由徜徉观光。
从停车场步行,随着一队游人向前走了大约两公里,便来到一座高大的牌坊前,上面有江泽民同志亲笔书写的“周庄”二字。进入牌坊,再走过一段商业街道,才到周庄古镇游览区大门。跨进大门略走几步,迎面便看到了一条水巷,巷内有三两条载满游人的木船翩然划过,岸边是黑瓦白墙、参差错落的江南民居,还有铺着青石板的狭窄的古镇街道,到处游人如织,人声鼎沸。
这就是梦中数次追寻的水乡古镇周庄了!
据介绍,周庄地区春秋时曾是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古称摇城,到宋代,在此设庄经农的周迪功郎,捐田庄在白蚬江畔建寺,百姓感其恩德,将其地命名为“周庄”,这就是镇名的来历。南宋时,北人南下侨居,人烟渐密。周庄依据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手工业和商品集散中心,由于商品经济发达,镇民多以商工为业,生活较为富裕。现在古镇区人口3000余人,总面积0.4平方公里。
进入古镇水城,你首先会为这里优美的水巷、独特的民居所吸引。据介绍,周庄古镇内河港纵横交叉,形成“井”字形骨架,千百年来,人们依水筑屋,前街后河,临水成街,因水成路,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情。
游览周庄,移步换景,我的脑海中始终在不断地浮现着一个词:精巧。是的,精巧!周庄的精巧,第一在于它的水巷。在中国,水城并不少见,有的滨江,有的临河,有的靠湖,各有风情,但称得上精巧的,在我看来,惟有周庄而已。它不同于那些滨江滨河滨湖城市的开阔与明快,它的水巷全是窄窄的,宽度仅两三米而已,最宽处也不过十多米,河沿全部用石头垒砌得整整齐齐,水巷岸边间植各类江南树种,常年郁郁葱葱。鳞次栉比的传统民居,有序地夹河形成水巷。毗临的过街楼、临河的水阁、水埠、水墙门、驳岸、石栏杆比比皆是,布局之巧妙,建筑之精致,容易使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城镇,而是一座经过规划设计和精心营造的园林。周庄的精巧,第二在于它的石桥。有水必有桥,中国造桥历史悠久,大江南北,石桥可谓多矣,可是,哪个地方能比得上周庄有如此众多的石桥?而哪里的石桥,又有周庄的精巧?这里的石桥,千姿百态,风情万种,有拱桥,有平桥,有连桥,特别是许多拱桥,在江南平直的地平线上,它们拱背隆起,环洞圆润,打破了单调,将远山近水烘托得那样调和;周庄的桥,皆有名称和来历,比较著名的桥有富安桥、世德桥、贞丰桥、富洪桥、太平桥、全功桥等,最负盛名的当数富安桥和双桥。富安桥四周建有桥楼,桥楼下半部是朱栏回廊,上半部是木格花窗,四角飞翘,桥楼合一,格外美观,人们可以从楼里跨过落地长窗门槛登上桥石,也可从桥上方便地进入楼内,据说是当今江南水乡惟一幸存的桥楼合一的建筑。“双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所构成,为明代所建,一为拱桥,一为平桥,两桥相连,形成“双桥”,旅美画家陈逸飞当年轰动一时的名画《故乡的回忆》就是以双桥为背景。古老封闭的周庄也因此桥此画而走向世界;周庄的桥,造型优美,不少都是造桥工艺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精品佳作,这样就使桥不单是一个实用的构筑物,而且成为一个文化景观。许多桥上刻有楹联,记述史实,描绘景色,借景抒情。在全功桥,我看到刻有两幅楹联,桥北侧的一幅是:北濒争水泉源活,西控遥山地脉灵。桥南侧的一幅是:江上渔歌和月听,月边帆影带云归。前联告诉人们此桥交通位置之重要,后联则是提示人们此处宜赏“渔舟唱晚”之绝妙景色。在周庄,处处离不开桥,桥桥相望,桥桥相连,“粉墙风动竹,水巷小桥通”,使水乡的风貌更丰富。
周庄风光旖旎,环境幽雅,自古就是官宦退隐、富商置产、文人雅居之地。公元三世纪的文学家张翰、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人都在此地寓居或交游过。周庄现存的大宅主要有沈厅、张厅、叶宅等,保存都很完整。沈厅,是元末明初富商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在清乾隆七年所建,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房屋100余间。前面一部分为河埠,可以停靠船只、洗刷用品,中间一部分是前厅、茶厅、正厅,为迎宾、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之用,后部是大小堂楼、后厅,是生活起居之处。正厅叫“松茂堂”,堂名匾额为清末状元张骞所书,厅前门楼嵌有大量的砖雕,雕刻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等图案,精美绝伦,门楼中间刻有“积厚流光”四字,苍劲浑厚。张厅年代更早一些,为明代建筑,型制布局与沈厅有所不同,最有特点的是,此宅最后一进为茶厅,后窗临河,窗台做了一个木靠栏,即“美人靠”,此处设计,是为了方便凭栏观水。宅后有一条小河,取名“箬径”,隔河为后花园,茶厅后跨河建有廊道,小河就在茶厅下面,形成了“船自家中过”的情景。小河在屋后拓宽成一丈见方的水池,供船只依靠。花园、水池、小河、廊道、水榭,处处造景精致,别有情趣,简直就是一座小型园林。江南建筑,尤其园林大宅,讲究极多,学问极大,个中巧妙,难窥一二,每当到此,惟恨才疏学浅!
到周庄,还有一样事情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热闹的街市。周庄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是苏州附近著名的棉布、稻米、水产品和竹器的市场,据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周庄就有专售妇女化妆用品的胭脂花粉店4家,打造手饰、银盾礼品的银匠店2家,茶馆也有7家,说明当时的周庄就已相当富庶。周庄的街道都很狭窄,地上铺着坚实的石板,两旁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有的为上宅下店,有的为前店后宅,店面小的一开间,大得三、四开间,店面开敞,晚上关门时用排门板一块一块竖起,早上开门时再一块一块卸去。这些店铺旧时多为布店、五金店、中药铺,现在则主要是旅游纪念品店、土特产店,沿河的大多开成饭馆、茶楼、旅馆,十分的热闹。
在古镇林立的店铺中,有一座闻名遐尔的“迷楼”,此楼位于贞丰桥西,上下两层,木色斑驳,门扇向小河开启,小桥流水尽收眼底,景色迷人,故称“迷楼”。上世纪初,此楼开着一家小酒馆,每当夜色朦胧,柳亚子、叶楚伧、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等人常来此小酌,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赋,谈古论今,抨击时政,留下了不少华章佳句,其中有柳亚子的《迷楼曲》,叶楚伧的《迷楼夜醉》、费公直的《对酒歌》等。据说,这些诗后来被编成集,风行一时,迷楼也因之名声大噪,为周庄带来了许多风流气息。登上迷楼,环顾四周,遥想一个世纪前柳、叶、陈、王、费等人在此饮酒赋诗、高谈阔论的情景,不免使人感叹:岁月沧桑,往事远去,空余迷楼静伫,流水悠悠。
在周庄古镇游览,只用了短短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本想在此住一晚,体味一下迷幻的周庄夜色,可是因为另有安排,只好依依惜别。游览也匆匆,在由衷地赞叹周庄水乡文化之绝妙精巧的同时,还有两点美中不足之处,总觉不吐不快:一是游览区商业开发过度,饭店、商店太多,满街都是周庄土产“万三蹄”(红烧猪蹄)和粗劣的工艺品、古玩店,给人一种浮躁、庸俗的感觉;二是保护区周边环境不够协调。大量现代化的建筑将古镇团团包围,古镇区与外围服务设施衔接过密,几乎没有过度,使整体环境不够协调。与之相距不远的同里,虽然也有一定的商业开发,然尚不过度,古镇内的建设也不象周庄那样密,而是显得比较疏朗,特别是镇内还有一些老居民一直在此生活居住,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东西,保持了古镇的原汁原味,此点优于周庄。
出周庄时,在路边一家小店买了一本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教授阮仪三编著的《周庄》,看到里面有一段介绍:周庄外面有一条急水港(东江),进出周庄主要靠舟楫和小轮船摆渡,交通有些不便,后来政府决定修建跨江大桥,当时阮教授已为周庄作了保护规划,明确提出,周庄作为一个以生活居住和旅游活动为主的古镇,不应该有大的建设活动,因此不同意修建急水港大桥,因为“大桥一建,交通方便了,许多车辆就会进来,相应地会带来许多现代城市的东西,但肯定也会对古镇的风貌造成干扰和破坏”,他还说:“在没建大桥之前,到摆渡口,登上手划的小船,小船悠悠地荡过急水港,港阔有200多米,对岸是一片绿色的田野,上得岸来,走在真正的乡间小道上,两旁是黄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禾苗,水汪汪的小河,完全是一种恬静、纯朴的境界,是城市中人追求的风光,而桥一造,这种田园风光就会逊色很多”。但是,专家的意见没有得到采纳,大桥最终修建了,带来的后果也不出预料,太多现代化的东西带进古镇,对水乡风貌产生了极大干扰,形成了现在的环境的不协调。看到此段介绍,自己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工作者,也是深感遗撼。
衷心希望周庄古镇这座江南水乡建筑、民俗文化的巨大宝库能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保护,把这些精美绝伦的中国文化更加完美地展示给世人,更加完整地留给后代子孙!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bb23dc01000aaz.html2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