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周庄游记 |
[游记]周庄游记 |
2007-08-05 sina.com.cn |
周庄游记 早就想去周庄了,今年春节终于成行。 大年初2,我和老公,我的同学以及她的老公,4人驱车前往周庄。周庄属于苏州,但从上海开车也只要一个小时便到了。原以为春节出来玩的人不会太多,可是到周庄一看,熙熙攘攘的人群立刻让我忘记了今天是大年初2,好在小街上虽然人流磨肩接踵,但也没到只见人不见景的地步。庆幸自己没有在5。1,10。1之类的假期来。 古镇春早 经过全福塔、古牌楼,绕过古镇照壁,就看到了那条清清的小河,脚下的路也不是水泥路了,古老的青石板高低起伏,蜿蜒前伸到远去的人流中。临街的房屋已开办成各色各样的店铺,琳琅满目的江南小饰品、丝巾,古玩,砚台,吸引着远方的游客。好在除了我老公,我们其余3人都是在江南长大的,对这些从小就熟悉的东西不再希奇。两岸的扬柳芊芊弱弱,没有一片树叶的柳丝轻轻地在风中摇曳,伸手可及。老公感慨不已,和太原大街上粗粗的柳树相比,那简直就是壮汉,眼前的就是美女细腰。每隔10来米,就有一个水码头,几块青石板一阶一阶地铺到水面,我立即跑下去,站到最接近水面处,碧绿的河水从我鞋跟溢过,恍惚中似乎又站在了外婆家的小码头,那个孤独的小女孩正使劲掀着一个一个的小石板,寻找她的小鱼小蟹。 富贵安康 有水就有桥。周庄最有名的就是“双桥”,两桥交叉相连,样子很象古代的钥匙,当地人称为钥匙桥。其次就是“福安桥”, 求富贵平安之意。福安桥的四侧桥楼至今保存完好,这座桥是古镇桥和楼连抉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桥楼凌波而起,遥遥相对。现在都成了酒楼。我们就在其中之一的沈家酒厅歇脚吃午饭了。据说来周庄的人都要走一走这座“富安桥”,回去就能升官平安。当年朱溶基来周庄时,一连走了3遍富安桥,回去连升了3级,当上了副总理。有此传说我们当然不肯错过,我和老公一连走了2遍。吃饭时听到旁边一导游说,过富安桥不能笑,一笑就不灵了。我和老公仔细回忆,我们过桥的时候是不是笑了?结论:大笑肯定没有,不过可能嬉皮笑脸地过了。于是,吃完饭,我们4人只好正板正眼地又去走了2遍。看着先生们一副隆重的表情,下得桥来我忍不住哈哈大笑。 万三蹄膀 沈厅自然是要去的了。如果说小桥流水是周庄的物景,那沈家沈万三就是周庄的人文了。沈厅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气势庞大的走马楼外,要数沈万三的床和那2扇移窗了。那张床真是豪华之至,象牙格,八宝栏,镂金雕花,这位富得让皇帝都眼红了的沈万三,如果不是被冲军发配到云南,他肯定还会在这张床上把美梦做下去。 移窗据说是沈家小姐相亲用的。从移窗看下去,楼下客厅尽在眼中。移窗有2个,东西墙上各一个,在东窗可看到坐在西面客人的面貌;在西窗可看到东面客人的面貌。而楼下的客人是万万想不到这楼上的窥视的。沈万三的小女当年就是在这2扇窗后招亲的。 三毛茶楼 我们终于来到了三毛茶楼。不记得最早是在哪里看到的对周庄三毛茶楼的介绍了,总之一直就存在了心里,来周庄是一定要来看看这茶楼的。茶楼并不大,小小的2间屋光景,没有刻意的装潢,朴朴素素,却又让人倍感亲切。楼上的墙上陈列着三毛的介绍和画像,贴着有关三毛的资料,以及楼主和三毛的信件往来,还有游客的信件。楼主是周庄的作家张寄寒先生,他与著名的三毛有一段神交,三毛茶楼主要是为了纪念三毛来过周庄而酝酿开办的。 有人说过,到周庄,只有在三毛茶楼喝上一回阿婆茶,才能真正品味出古镇文化的韵味。阿婆茶也是周庄的一大特色。正宗的阿婆茶点:咸菜苋、毛老姜、熏青豆、茴香豆、豆腐干、醉枣,花生酥,碧螺春茶一杯。周庄人爱喝茶,据传,过去,年纪大的老人经常聚在一起喝喝茶,做些小孩子的虎头鞋虎头帽,故称为“阿婆茶”。 “一盏清茶,一洗尘心。”张老先生用他那流畅俊逸的书法在书上留言。 天色渐晚,傍晚的茶楼越发显得安详平和。三毛茶楼的留言簿里留下了许许多多游客的笔迹,我找到最近的一本,在上面写下“周庄真好,三毛茶楼真好,见到张老师更好。” 终于,我们要返程了。如果说,此行周庄有什么遗憾之处,那就是没有坐一坐摇撸船。由于时间紧,加之傍晚起风,寒意上来,大家都不赞成再去坐船,只好作罢。不过,这样也好,留一点记挂在这里,下次来,我一定要水上游周庄,看夜晚的周庄,住农家舍。更主要的是听张老先生讲周庄的古和今! 后记:这是2004年去周庄回来后写的,幸好还存在电脑中,今放于此,权做一种收藏吧.其他好几篇文章随笔已经找不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b42bf87010006e72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