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周庄纪行

[游记]游记周庄纪行

2007-07-16    readred.com

【游记】周庄纪行

嘿嘿,为了重温一下这几张周庄的照片,重发文章。

浮生三日
之(二)周庄记行

第二天是星期天,果真是个明媚的好天气。
天气太好了,以至于我身上的毛领大衣显得十分可笑。这回轮到心琪来笑我了,上海的气温经回升到将近20度。9点15分,坐在去周庄的车上,我脱下大衣,拆去上面的毛领子。
导游是个满脸痘痘的女孩子,十分健谈,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周庄的典故。这些我早在网上查阅得烂熟于心,于是闭上眼睡觉。心琪在一旁咯吱咯吱地吃着山核桃,我一见这玩意就怕,壳硬得像石头,还得用白玉般的牙齿“咯崩”一下给咬开,但上海人都爱吃,真难以理解。导游的声音渐渐飘远,我睡着了,梦见了妹妹。
约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了周庄停车场,立刻有许多三轮车夫上来招揽生意,由于导游事先告诫过我们,所以一车四五十人都老老实实地跟着导游走。从停车场走进周庄约15到20分钟,我和心琪精神抖擞地一直紧跟在导游身边。
一路上已渐渐有水乡特色,我忍不住拿出相机。过一座拉索桥时,桥下的淀山湖波光潋滟,岸边遥遥一座宝塔,一叶小舟正飞快地驶过(莫非是机动快船?),相机适时定格,美得像一幅画。

周庄新修的大门颇有气势,只是太多商业氛围。进了大门,感觉像是来到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小镇,导游笑曰这不是周庄,不过是发展起来的外围。而当我们终于进了周庄时,梦里水乡的古镇,一眼望去全是络绎不绝的游客,我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也坦然地接受现实,加入了这波澜壮阔的游镇大军,尽己所能地领略水乡的韵味。
导游先带我们来到双桥。大名鼎鼎的双桥,陈逸飞笔下魂萦梦牵的“故乡的回忆”。我默默地在桥前伫立,桥上留影的游客,桥下参观的人群,一时间仿佛都遁去,只留下这石板的桥,桥下的流水,岸边的人家,斑驳的白墙,细碎的树影,轻灵的水声,构成了一个关于故乡的回忆。江南,是游子心中永恒的故乡。
我在桥上走过,目光掠过一扇扇古老的雕花木窗,不知窗后是否会有一段段美丽的故事?桥下有小船摇过,浆声响处,是否承载着水乡千年的梦幻?而我千里而来,却仍还是个过客,甚至在青石板的路上没有留下得得的马蹄声。我匆匆在桥上照张相,又匆匆下桥,将她留给了如波涛一般涌上来的游客,和我一样来去匆匆的过客,天涯海角赶过来,却只是为了一亲芳泽。

下了双桥,又随着人群来到张厅,周庄有名的古宅之一,相传是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原名“怡顺堂”,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怡顺”也罢“玉燕”也好,昭告的都不过是一段金马玉堂的往事,而张厅七进七出的庭院,70余间的房屋,楼上楼下的厢房,坚固如石的厅柱,无一不在叙说着那场逝去的繁华旧梦。后院的箬径河穿宅而过,据说通向沈万三藏银之处的银子滨,其尽头相传是沈万三水家所在。箬径上用花岗条石砌成丈余见方的水池,供来往船只交会和掉头,真个是“轿自前门进,船从家中过”。想起网上有朋友调侃,曰:“若张家少奶奶与人私奔,倒也方便,直接坐船从家里出发。”一笑。轻松调侃之余,更应该看见的是古人的叵测机心——宅如人心,建宅者的细密、周详、远谋近虑,可见一斑。
而沈厅却是不同的风格。沈万三不愧是江南巨富,财大气粗,一进大门,巍峨的气势立刻逼面而来。正堂中白底黑字,是清末状元张春手书的“松茂堂”,而五座门楼上“万世福泽”、“积厚流光”等的匾额,莫不昭示出一种希祈万世富贵的奢望。只可惜这样登峰造极的辉煌,也不过如浮生一梦,富庶极端便有了招摇之嫌,沈万三因此而罹难,下场凄惨,也足为后世警鉴。《周庄镇志》记载:“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沈万三终因“露富”而犯上,最终客死他乡,灵柩被运回周庄,葬于银子滨底。香港作家倪匡有篇小说《活路》,曾有过一个描写,沈万三死后,灵魂千载一直附在相传的“聚宝盆”上,不肯离去,可见至死不悟,可叹可悯。

参观完沈厅,中午便在旁边的酒楼吃午饭。其实我与心琪本想去三毛茶楼,但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一尝万三蹄的风味,也算了此一桩心愿。当油光可鉴、红香诱人的蹄膀端上来时,虽然差点晕倒,但还是勇敢地向肥腻的脂肪进军。心琪也学着沈万三用“骨刀”分肉,果然酥烂至极,入口即化,只可惜太过油腻,不符合我等窈窕淑女的养生之道,只得浅尝两口便望肉兴叹,实在浪费。其它几个小菜如阿婆菜却十分爽口,配上米饭,吃得十分香甜。
饭饱茶足,我们来到门口的富安桥,听桥边酒家的掌柜招徕客人:“来吃饭吧!水乡最高建筑!”看着桥头那两三层高的“最高建筑”,差点笑出声来。记住导游的话,低眉敛首一步步从桥上走过,据说这桥连走三次便可升官发财。相传朱鎔基当年便是三次过桥后,便一路升至国务院总理,我等芥微小民,自然没有那等奢望,只愿能沾沾这桥上的“福气”,也就于愿已足了。
而后便参观了迷楼和棋院,这两处可以代表周庄文化风雅的一面。迷楼位于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楼,上世纪20年代初,南社发起人柳亚子等人常在迷楼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有《迷楼集》流传于世,迷楼因此名声大振。而导游介绍说当年迷楼老板之妹清丽可人,颇解风情,也是当时德记酒楼之吸引人的原因吧!才子佳人,雅集吟诗,也真算得风流佳话了。棋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天井地上的石鼓棋,以地为棋盘,以石鼓为棋子,一颗棋子足有几十斤重,跳跃其间,用足挪动棋子,也真要费一番相当力气,移不了几颗棋子便大汗淋漓,古人的锻炼之道,也真别致。

看看表还有两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而镇上的游客似乎也没有上午那么多了。我和心琪便沿着青石板的街道一路行来,两边全是一个个的铺面,卖各色的工艺纪念品。我们对这些兴趣不大,倒是偶尔一两个木器作坊,工匠当街做工,木桶木盆木瓢木锅,引起我们的兴趣,犹记得幼时见过外婆用过这些器皿,不由得有几分亲切之感。转过小桥,来到了码头,看见游客排队乘船,我俩也跃跃欲试。
和几个游客搭伙也租了一条游船,下河体会一下这“东方威尼斯”的水乡风味。坐定了,大伙起哄要船娘唱曲,得了10块钱小费后,头发花白的船娘开始了演出。吴侬软语的方言虽然听不明白,但那种味道却也有。满船的游客嘻笑着,不知谁还从船里找出快板木鱼,一下下敲起来为船娘伴奏。旁边的游船飘过来,一样的满船游客,一样的船娘吴曲,窄窄的河道竟如赶集一般热闹。我坐在船头,也不由自主地嘻嘻笑,既来之,则安之,这一刻的快乐却是真实而难寻的。

下午4点,太阳渐渐西斜,满街的游客也渐渐散去,这时的周庄,才慢慢现出水乡古镇的本色。可惜我也要走了,我不过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虽是这喧嚷而又奔忙的半日,于人生却是很难得的浮生一梦了。我于是也满足了,于夕阳的余晖里最后看一眼我梦中的水乡,她的小巧流水依旧荡漾在夕阳的金光里,岸边的垂杨依依,似在殷殷留客。而我,又要奔赴下一个行程了。
————节选自旧文《浮生三日》

图:周庄

转自:http://www.readred.com/bbs/viewthread.php?tid=19422&extra=page%03D372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