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文化的 痴情守望者和传播者 蔡厚淳、 刘堂鑫是位九江老人,07年他74岁了。 在九江文化界中,不认识他的人很少。他在文革中因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提出异议而被判死刑,虽未执行,却遭受了十年牢狱之灾。直至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平反。他生活中的苦难之多,难以说尽,但他始终乐观,对家乡的热爱情怀,比一般人要深厚得多。他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做为一个收藏家,他始终把自己收藏的品种与九江市人文精神研究工作结合在一起,使收藏品增加了宏扬社会公德的功能。在低薄的退休工资条件下,刘堂鑫先生从收集碎瓷片开始了收藏生涯,他的情趣,不在于收藏品今后有多少升值空间,而是看重收藏的物品所蕴藏的历史人文故事。因此,刘堂鑫先生家存放收藏品的“地宫”(地下室)中,我们大多数见到的是,碎瓷、城砖、碑刻拓片、石函、书籍、孤本、信笺等等。但是,他赋予每一件收藏品一段考证,一个历史故事,一段人物传奇。因此,刘堂鑫先生早已脱去一般收藏家的情趣,进入到"存"、"积"、"化"、"变"的更高境地。收藏是"积",而"积"到"化"的的过程,是把个人的命运和九江市人文精神挖掘、整理、传播联系起来的过程。他是九江市,把古人乐趣拾捡起来的,又把古代圣人的精神情趣传播下去的人。 刘堂鑫从九江农村的田头地野中,寻找我们丢失的人文精神,传递着慧远、陶渊明、李勃、李白、白居易、周敦颐、岳飞等人所贯穿的人文之"道"。如今,业已成为慧远、陶渊明、周敦颐、岳飞历史研究的专家。其中,在实物考古方面,成为岳飞实物考古研究的第一人。得到国内外岳飞后裔、台湾、南韩、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岳飞研究人员的肯定。 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刘堂鑫先生一直是"唯其纯,乃见性,乃见德。"始终保持君子的"赤子之心"。一头钻进九江地方史志的研究中,几十年矢志不渝,几十年默默耕耘。使九江市的人文史料添加了许多考古实证,如上古的陶片;历代的瓷片;各朝代的砖;东林寺地宫;岳氏名园;岳家军六军砖;东林寺"盛唐八品";岳家军水壶;三足砚台(三国时期)等等文物,对揭开九江市人文史起到重要作用。 感动我们的是先生人生道路曲折,但不改"报国之心",他以实证考古的精神,为我们找寻逝去的城市灵魂,他是我们九江历史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 (一)"精忠报国"精神的守望者 寻找岳飞的家:1975年之前他研究家乡的通史,发现九江地方史中有很多的历史难题未解开。如岳飞的母亲与夫人均埋葬在九江,这中间的原因,地方志书上均未详情。他于是在史书中寻找岳飞与九江的关联,终于发现岳飞在九江的史迹比任何地方都厚重,(如杭州、汤阴等地)。九江市区的岳飞文化遗存就多达41处。 84年刘堂鑫到庐山图书馆查找有关岳飞的史料,当时任庐山图书馆长的徐晓刚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竟将他的办公室让给刘使用2个月之久。而且还可以自由地进入古旧书库查找史料。在庐山图书馆他首先读到了岳飞孙子岳珂著的"金陀粹编",又通查了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五十余部南宋史料。知道岳飞在九江有三处住所,光庐山的岳家市里就有房舍498间和五座水磨,可是九江的史书、志书中均未记载准确地点。刘堂鑫于是开始长达二十余年寻找岳飞在九江的家园。 野外考察他靠步行。93年在通远镇听说镇内有岳家大塘、岳家墩、岳十几、岳家畈等地方,他不顾酷热,急忙往岳家墩赶,不想在山路上中了暑,心脏病犯了,昏倒在山边,良久从衣袋中摸出急救药吃下,喝沟边的水,才缓解过来。 宋史上记载,庐山有岳家市,岳飞的主要产业在这里。到庐山志办,九江地名志办公室等单位都查不到,但宋代周必大明明指出岳家市在石门涧,他走访十来年的石门涧,没有一人知道岳家市在何方? 97年春,庐山大雨数日,山洪滚滚,就在赛阳镇上105国道旁的一块菜地里,大水冲出南宋"淳佑丁未年"刻的"岳氏名园"四个斗大的字。后又发现石门蒙井、漱石、枕流、牡丹亭等石刻,凭着刘堂鑫多年对岳飞的研究,认为这就是岳飞的家园遗存。但"岳氏名园"不能等同于岳飞的家园,何况丁未年距岳飞遇害相隔百年之久,历史是严肃的,不能靠推断。于是又再次查找四库全书及南宋以后,凡来过庐山的文人诗词、游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宋人董嗣杲的"庐山集"里找到五首有关岳家市、岳园的诗。就是这一佐证,确定了"岳氏名园"即岳飞的家园,廿来年的寻找,廿来年的辛苦终于园满了。 98年全国岳飞思想研究会及江西省收藏学研究会在浔阳楼上召开"岳飞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上刘堂鑫将岳飞及子孙们在九江的活动作了介绍,并首次公布"岳氏名园"即是岳飞在九江的家园和岳飞的"满江红"词作于九江的讲演。与会者都非常地感动。会间休息时两位从河南来的岳氏妇女,当着研究会长岳朝军的面,拉着刘堂鑫的手双双跪在他的面前,流着泪说:"刘先生,感谢您为我们岳家做出了这么多的好事,我们无以报答,我俩愿意在你家当佣人,不要工资。"刘堂鑫急忙将他俩扶起,感谢再三,安慰再三。 2002年夏天,台湾岳飞研究专家高双印先生来九江专访刘堂鑫,当他得知刘堂鑫工资低簿,竟能坚持研究岳飞二十余年,他起立向刘堂鑫三鞠躬说"想不到大陆学者如此艰辛地做学问,仍得不到资助,刘先生我向你致敬了。"高先生回台湾后于7月30日在台湾"中央日报"以"庐山脚下走访岳飞遗迹"为题,整版地介绍了刘堂鑫和岳飞在九江的史迹。不久香港的大公报、民报也作了报导。9月21日我新 华社为此发通稿,此后,人民日报和全国各省级报刊全部报导了这一新闻。由于全国各报的宣传,一时间岳氏后裔和崇拜岳飞的中外人士纷纷到九江来访问刘堂鑫。刘堂鑫都乐此不疲地为来人讲解和当向导。香港高级警官蔡警长带领40名警官访问大陆岳飞遗迹,这些爱国的警官因为与日本人在网上争辩,日本首相应不应该参拜神社。日方狡辩地说,神社里是他们的民族英雄。你们中国没有民族英雄。香港警官们正言道:"岳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英雄。"于是组织40人的参访团来大陆参访。也找到了刘先生,并且在九江县捐资新建岳飞小学。 2003 年2月15日全国宋史研讨会及岳飞诞辰900周年纪念会在开封"河南大学"举行,刘堂鑫以"九江庐山发现岳飞家园遗址"及"岳园春秋"二篇论文参加大会。会后一批港台岳氏后裔随刘堂鑫来九江隆重祭奠岳母及参访"岳氏名园"遗存。 从97年发现“岳氏名园”到2006年,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刘老到处奔走,四方呼吁,终于盼来了佳音:2006年2月23日《信息日报》在显著位置报导“投资1000万,用于恢复南宋时期的古代建筑岳氏名园、岳飞武馆等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工程已经启动。”这是对刘老几十年辛劳的最高奖赏,最大安慰。刘老笑了!九江人也应该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