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沧州游记:沐春风兮看桃花嫣红 |
[游记]沧州游记:沐春风兮看桃花嫣红 |
2008-04-21 17u.com |
桃花开了。 在北方,没有哪一种花比桃花更适合作春天的代言了。杏花总是抢先,点染早春二月的料峭春寒;梨花次第绽放,但仲春三月常常乍暖还寒;桃花开时,就已是三月春深,吹面不寒杨柳风了。桃红柳绿,满城风絮,眼见得春姑娘飘飘摇摇袅袅娜娜来了,春天就在身边了。 春天,总是让人按捺不住对大自然的向往,要换换一冬天蛰伏的局促心情。就和同事一行忙里偷闲去看桃花。一路返青的土地,点染浓淡的新绿,绿得溢满新鲜与欢喜。投入那一片浅淡云霞,繁花满眼,每个人神发亮,焕发别样神采。全都卸下生活与工作的繁琐,找回一副回归大自然的纯净。人,应该尽可能地给自己一份这样的轻松和快乐。 这里是一个沧县仵龙堂乡的蜜桃基地。一片片的桃林成方连片。正值最盛的花期,放眼望去,淡粉的、深红的、怒放的、含苞的,一朵朵,一枝枝,一串串,铺展成一个花的海洋、霞的天空,是无法言说的美。娇艳的花朵开在虬曲憨拙的枝干上,形成巨大反差,更显明媚娇柔,让人想起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茂盛的桃花啊,开得如此鲜艳明丽。说的可不就是这样的花事?这是《诗经·周南·桃夭》里的句子,你不由不佩服古人如此简约却又如此生动的描写。 自古以来,大概没有一种花比桃花更多地入诗入画,也没有一种花比桃花更多地承载了多种意义迥然不同的情感寄托。有寄浓浓离情的,像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有诉淡淡相思的,像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难言伤怀的,像陆游的词《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也有指其浅薄轻浮的,像杜甫的《绝句漫兴》: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 ,轻薄桃花逐水流。 其实,桃花就是那朵桃花,只是古人的心境感情不一样罢了。对于桃花,我更喜欢的意象还是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是陶渊明的桃花源,是多少人的世外乌托邦,一个心内的清梦。面对俗世的种种,竞争、压力、琐碎,累了,倦了,烦了,厌了,谁不希望遭逢这样一个桃花源。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 可是世上哪里有桃花源。只这一片桃林,让我们暂作心的栖园,寻一身轻松,已是奢侈。 同事们在花间恣意地拍摄,花与人尽入镜中,也真可谓人面桃花相映红。一片花间野草,开出满地白色小花,居然也拍得如山坡草地一般。一朵金黄的野花插于鬓角,就有了万种风情百般妩媚。人与自然,原本应该这样的契和,才有这般明快适意的心情。 眼底繁花灿烂,身边桑树吐芽,远处麦浪无边,铺展绿毡。风生水起处,牵引远望的视线,一株绿杨以自在的状态于风中伫立。本是大平原上极普通的景致,却让我们流连不愿归去。听陪同的乡里的朋友说,这片桃园明年或许就要被刨掉了,不由惋惜。农民要的不是我们眼里的美景,而是赖以生计的土地的回报。我玩笑说,要不我们包下这片园子,种树看花采摘该有多惬意。朋友说,管理一片果树可是个极其麻烦的过程。 我无言。其实,对于这块土地上的农民,我们也只是一群自以为懂得其实何曾真正懂得他们的过客。 鼓荡的田野的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吹过枝上一朵朵桃花。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41380.html5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