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临海(转. |
[游记]临海(转.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台(胎)州古城-临海(转) 引用 蓝色菩提树 的 台(胎)州古城-临海 我的家乡是位于浙江东部的海边城市临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浙江省小康县市和中国无核蜜桔之乡,并且是全国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临海城有几个不同的名字.而关于它名字的由来则有不少美丽的传说.临海历史悠久,始建于晋,扩建于唐,约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就有人类活动,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公元前85年置回浦县。公元257年,改设临海郡,公元622年,改称台州,此后,临海一直是台州郡、台州府治所在地. 台州的台字据老人们说并非实名,相传在古时候,台州的原名叫做(胎州).当时有位临海郡守,长年膝下无子,一日梦见观音,梦中菩萨念及其政绩,送其夫人一子.郡守夫人果然怀孕,遂奏请将临海更名为胎州,一直沿用至今.所以台州的台念(胎). 临海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鹿城".据说当年大将军尉迟恭奉命修筑城墙,造到今日北固山的“百步峻”时,由于山势险峻,建城的将士无法前行,众人束手无策。当时正值冬季,天降大雪,大将军与工匠巡视时发现一连串梅花鹿的蹄印,延伸到“百步峻”之上。众人喜出望外,既然梅花鹿能上去,那么人也一定能上去。大将军于是下令按照梅花鹿的蹄印修筑城墙。从此后,临海也被称为“鹿城”。 临海古城依山傍水,保存至今的古城墙(包括重建)现存5000米,尤以北固山一段最为险峻,由于与北京八达岭长城形神俱肖,“江南八达岭"因此得名.台州府城墙据史料记载,是明朝抗倭参将戚继光与知府谭纶为抗击倭寇而整修.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与知府谭纶创造性地加盖了二层中空敌台遗存至今,戚继光、谭纶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三千兵士,将其在临海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源自临海。因此,明代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制、构造上,共同点颇多,台州府古城墙遂称江南长城。 临海东湖的西岸本是古城墙的东墙原址,由于城市扩建,将墙址修建成路.东湖属于市区公园,开凿于北宋,原为城北白云、山宫数溪汇合处.宋熙宁四年(1071),郡守钱暄开凿为湖。湖面平波十顷,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湖分前湖和后湖,中悬洲渚,亭台如画,堤隔桥连.明朝戚继光将军也曾在此训练过水兵。 台州人有两个节日和其它地域不同。我们这里的“元宵节”和“中秋节”时间分别是正月十四和八月十六。关于“元宵节”为何是正月十四有很多版本。一说是1354年浙东农民起义军将领方国珍(今黄岩人)带人攻入台州府建国称王。在今天的北固山上建造天坛,并把城隍庙改为皇宫。方国珍的母亲是个佛教信徒,逢“初一”和“十五”必要吃斋念佛。方国珍是个孝子,为了能让母亲与百姓同乐,便下诏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定为“元宵节”,农历八月十六定为“中秋节”。“元宵节”的另一个版本,据说是为了纪念台州府城墙在正月十四那天建成,当地百姓便把每年的正月十四改为“元宵节”。又有一个版本,说是为了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正月十四在台州抗倭告捷,而将每年的正月十四定为“元宵节”。还有一个版本,说是明朝状元秦鸣雷(今临海人)每逢十五便要吃斋,百姓们将十四定为“元宵节”。但根据《临海县志》记载。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因怕朱元璋在“元宵节”时来袭,便下令将当地的“元宵节”提前一天。 临海有很多独具风味的小吃,马蹄酥、羊蹄酥、乌饭馍糍、灰清糕、十四的糟羹(元宵羹)以及入选满汉全席的蛋清羊尾等等...关于糟羹的由来,也有几个版本的故事.一说戚家军到台州清剿倭寇时,正好是正月里。当时盘踞在台州一带的倭寇知道我国有十五过“元宵”的习俗。便商议在“元宵节”的前一天聚集,打戚家军一个措手不及。怎料戚将军早有防范。正月十四当晚抗倭大捷。城中百姓深受倭害之苦,见戚家军首战告捷,喜出望外。纷纷拿出家中的食物犒劳将士。但由于当地百姓家贫如洗,拿不出象样的食物.各家各户遂将隔夜的剩菜残羹倒入锅中,加了一些腐乳的汤汁调味.凑成“百家羹”。因顾念戚家军的恩情,百姓们将正月十四初战告捷之日定为十四元宵。吃糟羹的习俗便一直延续至今.另一个版本说的则是,当年尉迟将军奉命建造城墙,建成之日正好是正月十四,为了庆祝这一节日,百姓们都拿出自家的食物,犒劳建城的将士。由于当时天冷,等食物送到的时候都凉了。百姓们过意不去,便将食物倒在一起,凑成“百家羹”。于是便有了今日的糟羹。
|
转自:http://xfy4y.blog.163.com/blog/static/15635866200831713933861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