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闲游记—乌镇 |
[游记]闲游记—乌镇 |
2007-07-27 sina.com.cn |
女儿第一次去乌镇时,还是一个小学生,那时的她就开始对周遍的江南水乡感兴趣了。为此,先生曾经开车带我们去过苏州的周庄、(LU)直、同里、浙江的南洵,甚至还去了黄山脚下的西递村。 也许是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女儿总是会在这些小桥流水之间流连忘返…… 闲游记——乌镇 早在三年前便游过乌镇,今日重游,也算是一种回顾。 大概是江南人对于江南的特殊感情,来到乌镇后,心里有一种不名的安定,一种对于江南水乡的信任、寄托。即使站在太过于商业气息的宾馆里,也因为它处于水乡之围而觉得它具有其他地方的宾馆所不具有的美感和安逸,这大概就是“爱屋及乌”了。 原本期待着可以微微下一场小雨,因为见识过雨中水乡的朦胧、曼妙,也十分憧憬撑着油伞在细雨中漫步的美景,所以对一场细雨是盼望异常。无奈,天公不作美,第二日醒来便被老大的太阳刺伤了眼睛,也只能顶着毒日头行于石板街上,心中也只有自我安慰:阳光灿烂的乌镇也有灿烂之美。 走过古老的石拱桥,还没来得及沉浸在水乡氛围中,我们便踏入了乌镇,有点卒不及防。 猛烈的阳光已被两旁伫立的木版门抵挡,门上还残着的春联记映着主人的愿望,寄托着家人的祝福。几条枝葛紧紧抓着粉墙,阳光刚刚好照耀到了那墨绿,闪闪的,似乎比春天的颜色还妖艳。透过未关的大门,镇里人家的摆设一览无余,虽然已变得现代了,但陈旧的米缸上依然贴着暗红的纸张,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满”字。八仙桌还停在墙角,老老的桌脚上还能看得出粗糙的雕花,抽屉上的铜把手已是铜绿满满,散发的却是当年和现在一样的美好和光耀。我并不惊异于他们的守旧,因为他们心中的旧便是对未来无限的希冀。 转过了好几条街巷,那条水还在身旁流转,水上的座座拱桥还在弯腰驼背着。水乡自然是少不了水的,水乡自然是多水的,水乡自然也是靠水的。镇上人的生活至今还离不开那条水,他们并不是欣赏水的妩媚动情,并不是观赏水的柔美温情,他们是需要水的流动,载着他们去到县城,他们是需要水的洁净,帮着他们清洗脏衣。水乡人在我们看来是最最浪漫的,最最懂得欣赏水的,但是他们感谢那条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感谢水给生活带来的情趣,而是感谢水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因为他们不是诗人,不是作家,更不是画家,所以他们面对那条水,想到的也不会是“艺术”二字,他们想的比我们要纯洁,要朴实,要单纯。 我们寻找着坐船的码头,转过了好几个街口,走过了好几个滩头,可是那码头硬是躲藏得严严实实,偏偏不让我们找着。我们有点沮丧,原想到了乌镇便可以坐上木船,听着桨拨水的“咯,咯”声,水冲桨的“哗,哗”声,用手在碧绿的水面上划一道痕,算是刻下了“到此一游”。可怜码头竟未被我们找到,所以在水上观景的想法也便灭了,在乌镇做个记号的念想也没了,只有沿着水想象了。 天上的毒日并未带给我们什么影响,只是游完乌镇突然觉得狂热不已。水乡就是这么能令人沉浸,没有什么会影响任何人游水乡的心境,水乡的魅力也就在此。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67c96aa010008il23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