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游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2008-05-22 sina.com.cn |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就是百草园了,除了碧绿的菜畦,既看不到紫红的桑椹,也没有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已经死掉了,只剩下几根圆木支撑起的枯树干,骷髅一般.菜花已经开过了,所以找不到肥胖的黄蜂,野草估计早被除光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幸存的蟋蟀、斑蝥和蜈蚣。何首乌可能是都被一代又一代鲁迅一样好奇的小孩子牵连不断、牵连不断、牵连不断的拔光了,更别提美丽的木莲和又酸又甜、象小珊瑚珠攒成的覆盆子了。总之,失望至极。 也许每个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多少总是会掺杂些无从考证的想象,所以都是美丽又美好的吧。就像我回忆儿时的美味:清晨的鲜牛奶都是奶牛场送来的,去林场采的鲜蘑菇总是还挂着露珠,后山上的沙棘就像鲁迅家的覆盆子一样珍珠攒成的一般,还有同学王玉芳家的大柿子,那真是世界上最香最甜的西红柿了。所以儿时鲁迅的乐园究竟有多好,恐怕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的到了。 这是园子入口处的一颗大树,在鲁迅小的时候应该还是小树苗吧。 高高的围墙围不住流逝的辉煌,也围不住人们跃动的希望. 从百草园出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这便是三味书屋,其实就是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的家。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取:“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后来被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引苏轼“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取义:“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意思是是:读四书五经味如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美酒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694c946010008fk2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