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陀山游记之二

[游记]普陀山游记之二

2008-06-15    sohu.com

搜狐博客 > 凭海临风 > 日志

2008-06-12 | 普陀山游记之二

南天门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与短姑道头平列。

南天门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

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中有两石如门,故名。阙门飞檐起角,中间书有“南天门”三字,旁有龙眼井,崖上有石鼓,阙左上方有狮子石。

南天门内群岩耸秀,门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众多,门侧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

门里有梵宇琳宫,宇旁有一巨岩,可缘石级而登临岩顶。

岩顶平坦,有两处小水潭,潭水清淳发光,俗称狮子眼,岩石上锲有“龙华大会”、“砥柱南天”、“海岸孤绝处”等石刻。

心字石位于西天门下石坡上。字高5米,宽7米,整个字可容百人打座,是普陀山上最大的石刻文字。

心字石不远处有蛇头岩,民间传说“佛试蛇心”即出典于此。全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其中心一点就可容七八人,整字可容百余人。“心”在佛教中泛指一切精神现象。

鱼背石,挺像的

海天佛国岩与云扶石在香云路中段拐弯处,有方形巨石耸立路侧,岩石上篆有一米见方的四个大字:“海天佛国”。海天佛国概括了普陀胜景的特色,后来成了普陀山的代称。这四个字为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志载,当年侯继高驻山抗倭,为麻痹敌人,佯装达官富豪,显显赫赫,鸣锣开道,上佛顶山礼佛,引倭寇入山,一举而全歼之。“海天佛国”岩石上又一累石,状如钟,呈长方形,凌空卓立,峻险怪特,危而不坠,常有云雾缭绕景象,有人在石上刻“云扶石”三个大字,意即此石似有云雾扶围。1962年郭沫若在佛顶山上以“佛顶山顶佛”句求联,山民郭氏以“云扶石扶云”对之,闻者无不倾倒,一时传为佳话。

在普陀山观日出,以朝阳洞为最,故有“朝阳涌日”之说。黎明时分到此游览,只见一轮旭日“巨若车轮,赤若丹沙,忽从海底涌起,赭光万道,散射海水,前贤想曾光耀心目。”景色之壮观,令人堪叹观止。

朝阳洞还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此处原有朝阳庵,据载,身处此庵,浪涛轰呜而下,如千百种乐器交相迭奏,动人魂魄,激荡心胸。作家王鲁彦夫妇曾偕郁达夫在朝阳庵中下榻,写了一篇名为《听潮的故事》的散文。

文中写道:“……(潮音)如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象千军万马混战起来……”郁达夫也在诗中写道:“雪涛怒击玲球石,洗尽人间丝竹音。”后来朝阳庵毁于战火,1992年在原址修建了观日阁。

现在的朝阳洞景区包括朝阳洞、观日阁、揽霞亭、六观亭等,还附设有茶室、购物商场等。古色古香的观日阁又称朝阳阁,坐落在朝阳洞正上方,阁高18米,长宽各12米,依山起势,濒临东海,蔚为壮观。

阁内分上中下三层,上层设购物、休憩、观海三个大厅,四壁陈列“三十二观音”画像,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中下二层设根雕艺术馆,展示有根雕佛像百余尊。

朝阳洞左侧平台的摊霞亭又称朝阳亭,近崖濒海,每当旭日东升,霞光辉映,景色奇丽,也是观赏日出东海、夕阳霞飞的好地方。

短姑圣迹旧时原为海滩,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岩石石上镌有“短姑古迹”、“慈航普渡”、“道义同皈”、“第一佛国”、“乐土”等14款题刻,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

古时候,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需要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普陀山住持了余、莲二位高僧,因此间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

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客运码头建成后,这里便作为一处旅游胜迹对游客开放。

普陀山上的“入三摩地”是从短姑道头上岸后,佛顶山的山门步行到慧济寺的香云路。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路间有“入三摩地”等石刻题字,皆出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之手笔。

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300米处(近“入三摩地”),即是短姑道头,又称短姑圣迹、短姑古迹。

相传曾有姑嫂两人发愿礼佛,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月事)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

其嫂短(埋怨)之无福朝圣,将姑留置船中,独自进山拜佛去了。不料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腹中空空,饥肠难耐。

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嫂托其捎来,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

嫂嫂进香归来后,小姑问及前事,嫂愕然不知,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裙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显灵,自惭无缘,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

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道头旁时常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菩萨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后人称此道头为“短姑圣迹”。

“潮音洞”这个名称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涛不绝,声如观音讲经说法,又如千僧诵经,妙响洗尘,故名。

潮音洞为山石裂隙所成,从崖至脚高数十米,半浸于海中。洞有二门,通明如天窗,潮水奔驰入洞,浪石相激,声如轰雷。涨潮时倚岩俯视,仿若蛟腾足下,险怪百出,声若雷鸣;晴天时洞内七彩霓虹闪现,蔚为奇观。是为普陀山十二景之一的“古洞潮音”。

转自:http://city98.blog.sohu.com/89876457.html61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