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鲁木齐折向东北,博格达峰就在前面闪着银光,蒙语中博格达为“神灵之地”。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河山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据考证在当时,“昆仑”即为眼前这座博格达峰,按其叙述,博格达峰便有九十余万米高,差不多相当于珠峰的100多倍,由此可知,“昆仑”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座仰止的高山,更是中华民族原始崇拜与寄托的一座圣山。本来天山最高峰是铁木尔峰,高拔7443米,可是由于铁峰位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处,交通不便,而博峰则位于乌鲁木齐附近,在市内即可望到,因此,博峰便永久地名扬史册了。 远望过去,博峰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山峰,而是与其他两峰连在一起,形成三峰并立之势。最东边为最高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中间为“灵峰”,海拔5287米;最西边为“圣峰”,海拔5213米。传说很久以前,博峰下居住着维吾尔人的祖先,有一位少女叫塔格莱丽丝(雪莲花),美若天仙。有一个恶棍,想占有姑娘,姑娘不从,便化作了博格达峰。然而,这个恶棍还不死心,企图攀上峰顶。姑娘的两位弟弟分别变成了“灵峰”和“圣峰”,站在姐姐的前面阻挡。恶棍便想从博峰东北侧绕过“灵峰”和“圣峰”,爬上山顶,但又就五位义士阻挡,五个人与恶棍殊死搏斗,将恶棍推下了山崖,这五位义士便化作了博峰下的五座冰峰,日夜守护着博格达峰。 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驶向天池。路两旁林木繁茂,花草丛生。也怪,天池这样一个繁华热闹的去处,路上你却迎面碰不到几辆车,没有此起彼伏的喇叭,没有烟尘似雾的笼罩,此时,倘若能够听到一两声鸟叫,那就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了。这条路,时而没入森林,时而绕上山巅,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下了巴士,换乘索道。吱吱呀呀,摇摇摆摆的,延伸向未名的高处。一线凌空,乘云飞架,索道从杉树的尖顶上、从深深的山涧中,从奔淌的溪流上空穿过,攀岩越壑,盘旋于松云蓊翠之中,浪花飞溅,声徊幽谷。山里的风吹过来,还有丝丝的凉意。抱着胳膊,也抱住了那颗因恐高而跳动过速的心。 索道半路,有一木亭,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坐在亭中,品一杯香茗,看山中岚起云生,雨锁雾蒙,也是一件惬意之事。 下索道,再乘电瓶车,绕过一道翠绿的山梁,来到“神池浩淼,天镜浮空”的天池旁边。 巍巍雪山、重重密林之下,萦绕着这一湾碧水。天池的水,清洌可鉴。走在湖边,能看到数米水下彩色的石子,随着水波,反射着忽明忽暗的光芒。手伸进湖水,还有冰川初融的寒气。扬起一串水花,飞珠溅玉,在阳光下闪着晶亮。 天池静卧在博格达峰的怀抱里,依山就势,尽显柔情。站在天池之畔,感受到浓浓的山水情韵。瓦蓝瓦蓝的天,绵白绵白的云,湛青湛青的树,碧绿碧绿的水,交相辉映。 天池的四季,是各不相同、景色各异的四幅油画,蓝天、白云、雪山、碧水,在四个季节里变幻着颜色。据说,这里就是《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宴请周穆王的昆仑仙境“瑶池”,也有传说,这是王母娘娘洗浴的地方,也难怪,这一泓灵秀的水,凡夫俗子岂敢涉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