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夏天买到“猫”之前,我对网络一窍不通,是那个下午改变了我。 那一天停电,如今这真是太少有的事,可真的就停了,让我那个过于人工环境的开敞式大办公室陷入瘫痪。我就是那天去了中关村,从下了车就打听“猫”,等挨着摊儿转到下午,我已经把内猫、外猫、黑猫、白猫各种品牌的价格和性能差不多摸清。 我为自己选了一只,它把我带入了这个世界的一个新的部分。 和这只“猫”对我有同样大的影响的是一位网友,一个网名叫wy的重庆姑娘。 这位身为IT专家的wy朋友,以她娴熟的电脑网络技术和令人钦佩的耐心为我启蒙,教会了我如何往版上贴图,如何申请个人主页,如何下载、安装和使用Qicq,等等。在她当版主的那个追星论坛上,她顶住压力,始终坚持兼容并蓄,即使对象我这样一向不看电视不读书、发言总是离题万里的主儿也以同等的热情接纳,让我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 wy以其如此年轻就具有的如此稳重和大度深得我的敬重,但和大多数才女一样,在我看来她也有自己的怪僻。身为版主,她更爱读,不爱写,而且特别不爱回信。我相信她是真心喜欢我的文字,因为就为读我的帖子,她几次专门来到携程。她还曾在论坛上公开表示过对我的欣赏和支持,不惜为此而得罪那几个不知为什么非要跟我过不去的人。她甚至能忍着胃痛挂在qq上,就为等我一聊,这使我为那晚的未能赴约而至今痛心。 可她没回过我的信,从来没有,一个字也没有。我只能把这理解成是——她的怪僻。 每当被我逼得太紧时,wy就说——在论坛上,而不是信上说——她上山了,山上不能上网,所以她不能给我写信。 直到有一回我忍无可忍,因为我想要她回的那封信寄出已经一个多月了,而她根本不可能这么长时间全在山上。我盘问她到底上的是哪座山?那座不能上网的山上到底有什么? 她回了,回的还是帖,不是信,但这帖很美: “重庆的山有很多,近的有枇杷山、歌乐山、南山、汪山、涂山、黄山,远的有缙云山、四面山、黑山、金佛山、仙女山、宝顶山、凤凰山…… 重庆城就是依江而立的,说是城在山中建好象夸张了一点,但说丘陵应不过分,这里很少见到平地,沿江两岸的房屋老的以吊脚楼居多,新的从江边看有3 0层高从上半城看只有17层。我们常年都是在山丘间穿梭,也就没有进去的概念,说上山更为恰当。南方的山和北方的有很大不同,终年覆盖着绿色植物,山间有水,水绕着山,颇得灵气。 大概是因为《红岩》的影响太深,说到重庆的山,叫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它。其实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都在歌乐山脚下,我们去的地方在歌乐山顶,移动的基站和固定的电话网都可以通达,只是没有网吧,房间也没有电话。我想上山的人都想暂时抛开世间的喧嚣嘈杂,亲近自然,谁还上网呢? ” 她这帖引得我到咱们携程的主页上去查重庆,但一无所获。 我想起了另一个地名——巴东,原属湖北,现在可能也已划归重庆。 那个巴东县城可真是个建在山上的城,很陡的坡,而且是长江南岸的背阴。 我上学时曾为那个地方设计过两种住宅,都是依山顺坡而建,高低错落很有趣,被大家戏称为“爬山虎”。有那么整整一个学期,我们都在为那个几千里外的小城工作着,按照地形图,用吹塑板一张张地堆起了那个城的模型,再把自己做的房子放上。 那个有好几米见方的大模型后来当地专门来车拉走了,随车给我们带来了好些个当地出的橙子,那是我记忆里吃过的最新鲜最好吃的橙子,嫩得出水,甜得醉人,每瓣儿里还含着血红的丝儿。 我的那两种山地住宅后来由别人完成并建起了,可我始终无缘一见。我从没去过巴东,也从没去过重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