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湖北襄樊游记:溟蒙烟雨洗心尘 登鹿门山小记

[游记]湖北襄樊游记:溟蒙烟雨洗心尘 登鹿门山小记

2008-04-10    17u.com

襄阳鹿门寺(图片来自网络)

“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这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在游鹿门山未果时留下的诗句。鹿门山原名苏岭山,距湖北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峭壁苍苍石色古,曲迳杳杳藤萝昏”,山不算高,却独具秀姿。因汉末名士庞德公拒绝征辟,携家栖隐于此,唐代孟浩然在此效法前贤而享有盛名,成为一处寻古探幽的隐逸胜地。作为一个深深喜爱孟浩然诗篇的同乡后辈,趁着五一假期,有兴造访拜碣鹿门山仙颜。

连日的绵绵阴雨,让许多人坏了闲游的兴致,与我则有极浓的兴趣。访胜贤隐居之所,寻得的正是那份清静!

走过“雨不沾衣暑不侵”的小径,置身于细雨蒙蒙的山中,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林木清幽、野花飘香。为峻峭的山峦增添了一种迷离的灵气。眼前的一处处胜景更是让我流连:瀑雨池里终年不息的泉水,望江亭上孟浩然吟诗落座的石凳,万年龟碑文上的墨迹以及鹿门古寺高悬在鼓楼的钟……,尤其是面对青草凄凄的浩然墓,我的思绪则飞到久远的盛世唐朝。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著名田园派诗人孟浩然一生布衣,生性豪放,桀傲不羁。早年隐逸鹿门耕读。四十岁时赴长安谋仕不遇,失望之余,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家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归隐故土,愤然断绝出仕的念头,寄情于山水之间,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领悟“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李白,王维等许多著名诗人与他相交甚好。在与好友王昌龄久别重逢后,忘疾食鳝,引发背疽而亡。终年52岁。

踏在这青苔漉漉,幽远而静谧的山道上,我用心灵思索着孟夫子人生历程。他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仕与隐是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结。从23岁隐逸到40岁时的求仕,到46岁的再出,再隐,不难看出一个文人所走过的心路:即寻求个人理想和现实价值的平衡点。这个点就是渴望用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为此,他早期归隐,一方面效法先贤,锤炼自己的品德操行,一方面也以此举影响社会,希望才能得到赏识。“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临洞庭上张丞相》)他在这首“干谒”诗中抒发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却又不失清高的心态。企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用引荐这种“守株待兔”的求仕之道是无疑行不通的。碰鼻多次后不得不走上应举之路。命运似乎总是捉弄于他。两考不中让他心灰意冷,从此断绝了入仕的念头。其间有朋友邀作幕僚,但终对官场的黑暗极其厌倦和不满,弃官不做,超然隐世。李白有诗赞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正是对他高洁风雅个性的写照!

沧海变迁,世象万幻。千年前的隐世现象,在现今社会是永远的销声匿迹了。高度文明已经湮灭了隐逸求仕的环境。因无时机和无人引荐而无机会报国的现象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再重现的。时代造就了很多机遇,也给了有才能的人施展抱负的空间。这是历史进程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但任何事情的发展都会有其两面性的。没有了隐逸的高士情结,世上却不乏为名利所累之徒,多了俗世的纷争与铜臭味。我赞同孟浩然隐逸下的进取。更多的则是对其思想深刻和情操高尚的景仰,失意不失志,守护着知识分子骨子里生就的高洁。相对来说,今人缺乏的正是这股浩然之气。面对功名利禄,一个人如果超然一点,淡泊一些,给自己在心灵中留出一方净土,就不难使精神得到锤练和升华,也就有了面对大千世界那种隐士洒脱了吧?

风停雨止,阳光透隙。我望着悠悠远去的白云,一种深沉的感激油然而生:溟濛烟雨洗心尘,我感激鹿门山的云风雨雾给予我生命的升华。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03136.html44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