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度之行随记(19)世界奇迹阿旃陀(2)

[游记]印度之行随记(19)世界奇迹阿旃陀(2)

2008-05-22    sina.com.cn

坚定信仰的千年复苏(2)

——世界奇迹阿旃陀

(本人拥有文中图片版权,未经同意禁止引用和转载 )

(二)

(接前一篇)我们放好行李出发了。从奥兰加巴德到阿旃陀石窟,100多公里需要开车两个多小时。沿途两边都是绿油油的田野,巨大的榕树,树干上刷着红白漆。车驶上了山,山不高,倒是更象丘陵。山色一片黄色,很少有高大的植被,显示出德干高原的干燥。

导游是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穿着被熨烫得服服帖帖的白衬衣,下身是同样笔挺的西裤配着黑皮鞋。他说:这里的天气,3到6月非常地热。

却实是很热,一下车我们就感觉到了。太阳直直地照在头顶上,仿佛要把人晒蔫似的。脚刚一落地,卖土产的小贩就蜂拥而至,导游护着我们冲出重围。呵呵。

为了保护阿旃陀石窟附近的空气质量,所有的游客到距石窟几公里的地方,就必须换绿色的环保车了。赶紧跑进车厢享受空调,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

车到,还得走石阶。这山谷里周围都是石头,晒得发烫的花岗岩。想想此地交通不便,在这里在花岗岩上雕刻石窟,真是一件不容量的事情啊。不过,就算是非常炎热的夏季,那石窟里还是很阴凉很舒服的吧。僧侣在这个远离尘烟的地方里修行或冥想,真是可以不受干扰啊。想当年,玄奘到此时……

正在我胡思乱想时,我们已走完了石阶,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新月牙形的山崖,山崖上方是一片枯色,而山崖下方的河谷里却是幽绿青翠。导游告诉我们,阿旃陀的29座石窟就分布在这个新月牙形的山腰陡崖上,一共延绵了550米。阿旃陀石窟共有29座洞窟,其中4座为佛殿,内有藏放舍利的佛塔,25座为僧房,陈设比较简单,只有石床、石枕和佛龛,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面对这个我在书中看过数次的月牙形的山崖,不知为什么我竟有一些发呆。

2500多年前,当释珈牟尼在鹿野苑向他的五名弟子初转法轮时,印度就注定成为了佛教的发源地。公元前二世纪时,印度的统治者阿育王倡导佛教,佛教在印度蔚然成风。于是,一大批僧侣来到这个大山深处风水宝地修建佛殿僧宅,他们不仅仅带来了信仰和虔诚,而且带来了原始的雕刻工具。时间慢慢地流逝而过,这些流过的时间沉淀为了不朽的结晶:坚硬的花岗岩变成了精致的佛殿、粗糙的双手却画出了精细无比的壁画、单纯洁净的思想幻化出各种复杂生动的佛事场面……。到了公元五世纪印度文明的黄金时期,当时虔诚的信徒,统治印度中部的芨多王朝的大臣们开始倾注财力,借助威望对石窟进行建造,运用更新的技术,于是更多的石窟寺院排列在了河边,更多的雕刻作品开始问鼎于世,并且更加庄严,更加豪华。在这八百年当中,晨昏昼夜,雕凿岩石之声从未间断。大约每隔四十年,铁锤和铁镐和就开凿出一座石窟。在阿旃陀石窟开凿和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约有200多名佛教僧人住在这里,其中有许多技艺高超的画僧,此处还有众多的画家和工匠。这真是一个集建筑、雕刻和绘画一身的规模空前的宏大的艺术工程!再后来,佛教开始在印度渐渐衰微,这沿续了八百年之久的斧凿之声越来越微弱,最后终于被掩蔽乱藤枝蔓当中,退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一八一九年。。。。。

公元638年某日,西天取经的玄奘途经佛窟群落附近的商道,他突然听到山谷间依稀传来钟鼓梵音。玄奘循声而去,终于发现了一处位于山崖中的石窟佛院。玄奘知道,取经的事业已经圆满,眼前所见是西行的最后一站。万里迢迢,我终于走完,就到这里吧。玄奘回国后,把沿路感受化做隽永文字——《大唐西域记》。在书中第十一卷有文记载:迭岭边嶂,重峦绝巘,高堂邃宇,疏崖枕峰……精舍四周巨细无遣,备尽镌镂……这是关于阿旃陀石窟最早的文字记载。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5a72901000b30.html19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