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甘肃游记十四——天水伏羲庙 |
[游记]甘肃游记十四——天水伏羲庙 |
2007-07-23 sina.com.cn |
——伏羲塑像 19日中午从敦煌火车站坐车回兰州,20日早晨到达,随即换乘汽车去天水。最初也曾设想从敦煌沿河西走廊往下去张掖和武威,最后由于车票的原因而改去天水。 从兰州到天水约需4个多小时车程,兰州往西,沿路的山上草木稀疏,而陇东一带,植被茂密,无怪乎有“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的说法。我们在21日的午间到达天水市内,从携程网上订了华辰大酒店,住下后,便去伏羲庙参观。 天水是传说中伏羲氏的诞生地,号称“羲皇故里”,伏羲庙在天水市内算是最出名的古迹了。这个庙宇是明成化年间修建的。先天殿里供奉着明代的伏羲塑像,身穿草衣,手持太极八卦,双目炯炯,样子有些呆板。殿内还有龙马与河图洛书的塑像,藻井为八八六十四卦图案,颇具特色,但据辨认图案谬误不少。先天殿后是太极殿,这有一副对联有些意思,联曰“广殿壮秦城应力挽颓风返朴还淳思太极,全民兴汉业须弘扬正气图强致富纪新元。”伏羲庙从解放前就挪作他用,直到八十年代才得以恢复。这对联是1995年的新作,还有些针砭时弊的意味。 以前,对贵为三皇之一的伏羲的了解很有限,印象中两汉的文物上有伏羲女娲交尾的图案。到了伏羲庙之后,才知道伏羲是人文始祖,除了《周易》、《史记》上说他作八卦以外,举凡教人渔猎,制嫁娶之礼、造书契、创历法、钻木取火、制瑟作乐等等都被归为他的发明。这些历史功绩不是今人生造的,买了一本《伏羲庙志》,书上对每一项功绩都能举出古书上的出处。 不过中国上古神话的流行程度日益式微。大家最熟悉的不过是“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有限几种,零散而不成系统。现今中国人熟悉的鬼神世界,实际上多是佛教传入后才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有赖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的胡编乱造。佛道鬼神世界的冲击,使得中国古代神话在下层老百姓中失去了不少吸引力。 而中国又向有“敬鬼神而远之”的理性主义传统,主张“不语怪力乱神”,在儒家的改造下,中国许多古代神话被历史化,神话人物人性化,成了古代的圣君贤王。神话的离奇色彩不断减少,伏羲女娲兄妹成婚,如动物一样交尾的画面在汉以后便极罕见。人们对这些上古神话是将信将疑的,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只写了《五帝本纪》,而不写更加虚无缥缈的三皇。 到了现代,顾颉刚等人搞《古史辨》,努力把神话和古史剥离开来,他提出的“层累造成的古史观”,即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很有见地。顾颉刚还专门写了《三皇考》,手边恰有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里面也附有收入《古史辨》的《三皇五帝考》。照理说,人们对伏羲的理解应当更加趋于科学化。但是天水地方人士好像还是很希望能够证实伏羲氏的某些传说。他们苦心孤诣地说天水境内卦台山下的三阳川地理风水与八卦的天机暗合,《伏羲庙志》里便言之凿凿地列了许多“学者”关于伏羲在卦台山上画八卦的论证。从兰州到天水要穿过卦台山,愚顽如我对这等山川玄机无动于衷,甚至对《庙志》里的这些章节都不能卒读。 对古代神话所知有限,准备买一本袁珂写的《中国古代神话》来看,把这个问题稍微了解一些。算是去一趟伏羲庙的收获。 从伏羲庙出来,又去了南北宅子参观,这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代民居,现在兼作天水的民俗博物馆。这里游客不多,管理疏松,任凭我们到处闲逛,把录音机的秦腔选段打开,在空宅子里咿呀唱了半天,自己拨弄了半天皮影,也没人来过问。 出了南北宅子,天已近黄昏,在街上随便走。看见一处古建筑,青砖门脸,雕刻细致,便进去看。原来是天水的老城隍庙,现在作文化馆。天水的城隍爷是纪信。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陈平献计以两千妇女出东门,由纪信假扮汉王出城投降,吸引楚军注意力,让刘邦带数十人从西门逃逸,中计的项羽把纪信烧死,及至刘邦的天下后,封纪信为匡侯。传说纪信是成纪人,因此天水把尽忠死节的纪信请来佑笃黎民。庙内虽然没有什么精美的古建文物,但两三棵500多年的松柏浓荫蔽地,氛围便不寻常。 我们还去了万寿宫,这里过去是清代供奉皇帝万岁牌位的生祠,现在是天水的书画院、美术馆。感觉这里的书法作品比北京潘家园里卖得好多了,装裱师傅说,天水人喜欢书画,常在家里挂书画。过去看贾平凹写西安,好像也提到西安人喜欢书画。看来这一带的民风中还都带着些古意。 城隍庙与万寿宫虽是导游书上没有的古迹,随便走走也觉得兴味盎然。凡事目的性太强,希望太高,反而容易失望;漫无目的,得自偶然,虽是一丝一毫,便可满足。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fabab2010006pb4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