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出阳关

[游记]西出阳关

2008-05-22    sina.com.cn

河西是古战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时,汉武帝在河西“据两关,设四郡”,才使阳关和玉门关闻名天下。两关之外,便是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各国,汉时统称为西域,有三十六国之多,阳关和玉门关犹如把守国门的一对雄狮。
阳关古道地势平坦,交通顺畅,后来人们常把“阳关道”比作光明大道,它是通往西域诸国南道的门户,军事价值非常重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更让人充满了离情别绪,阳关也就成了凄凉悲惋、寂寞荒凉的代名词。
2001年8月,爱人和儿子来这里度假,正好一起去探访阳关。下午1点半出发,沿312国道一路西行,在安西稍事休息之后,跑完了420公里的路程到达敦煌。游览完敦煌的景点之后,便去了距敦煌约80公里的阳关。
阳关在敦煌市南湖乡,出了城一路向西南扎下,沿途经为拍电影《敦煌》而建的古城,过卧佛山、葡萄园来到了阳关烽燧脚下。举目四望,除东北面有一片葱绿外,其它都是黄沙漫漫、戈壁渺渺,目力所及,一片苍茫。站在这昔日的国门之下,思古之情悠然而生。
西汉以来,阳关做为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许多王朝都在这里派重兵把守,戍边的将士在这里为国征战,商贾、僧侣、使臣、游客在这里验证过关,文人骚客在这里感叹万千。他们终日面对芸芸众生、戈壁沙漠和漫漫征途,为了信仰、信念和利益,常年奔波在阳关古道之上。玄奘取经返回经过这里,岑参也曾“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昔日的繁华已是过眼烟云,流沙茫茫的古董滩上,时而出现的小古董,在证实着此地的变迁。据传阳关古城毁于一场几百年一遇的山洪,巨大的山洪夹杂着沙石,一夜之间把整个古城冲的干干净净,地面仅存的只是大片的版筑遗址,还有依稀可见的断断续续的宽厚墙基。古董滩上的遗物,多是古城被冲毁后散落的文明碎片,在风沙的作用下,时隐时现。大漠的风沙掩没了阳关的故址,以至于许多人都找不到她的踪迹,所以,后人有“阳关隐去”之说。
只有用河泥与芦苇筑成的烽燧,在经历了2000年的风雨之后,虽然仅剩下4.7米高,但依然矗立在墩墩山上,显示着往日的峥嵘,见证着阳关的兴衰。烽燧脚下的红色砂粒,也许是当年将士的鲜血所染,这里远离了城市,没有了拥挤与喧嚣,显得非常空旷,这的西风很硬,人在这里越发显的渺小,渺小的就像戈壁滩上的一颗小草。
当年,由这里向西,沿着白龙堆沙漠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经楼兰、且末、于阗、莎车等地,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大月氏(今阿姆河流域中部),再往西可达条支(今伊拉克或阿拉伯)、大秦(即罗马帝国,今地中海一带)。由此可见,汉武帝确实是一位气度非凡、胸襟远大的英明皇帝,这条阳关大道比之今天的欧亚大陆桥毫不逊色,而且是战略上的制高点。
眺望着东北角的那片绿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里水渠交错、柳绿花红,这里葡萄园成片、瓜果飘香,这里泉水清清、林茂粮丰,取名南湖,真是应情应景。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e4daf010005mw.html2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