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六安游记:衰落的古镇 正阳关

[游记]六安游记:衰落的古镇 正阳关

2008-06-10    17u.com

古碑上文字虽然看不见了,透露的可是历史的沧桑

不是有文字,你怎么也不能知道这是伊斯兰教堂

两世吉庆是回民的希望

弘扬正道是真主的教导

东门外不见车嶙嶙,马萧萧

城砖上的苍苔彰显历史的风云

值更的明灯虽然泯灭,可是这放灯的洞口依然

守东门的不是朝廷命官,早已是普通人家

雄伟的清真寺主殿,没有丝毫伊斯兰风格,到是象传统道教的大殿

诵可兰经的人不愿意上镜头,匆匆而过

就在这样的蒲团上习诵经文

率真是回民的本性

文字看不清了,可是依然是反映宗教的本质文字

乞求伟大的真主保佑

记录的是历史的脉络

如果不是他们头上戴的洁白的帽子,你怎么也不会想象他们是阿訇

战火纷飞的伊拉克也有人在此捐款

大殿就是这样维修起来的

在中东水火不容的两个宗教,在这里只相距400米和谐相处

北门外连通着现代文明

高高的碟楼上不见了刀光剑影

时代不同了,可是,这里依然是张贴告示的地方

斑白的文字显示历史上的繁荣

这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农村集镇了。如果你不是懂得历史,当你驾车从它身边飞驰而过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在你的身后,就是一个千古雄关古镇。可是,它现在衰落了,而这个衰落,也不过才50年的短暂时光。这个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声名显豁千里淮河边上的古镇就是——正阳关

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推算从刘备守正阳关算起,至今也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

而可悲可叹的是,它因水而生,因水而盛,同样,也因水而衰,究其原因,也就是淮河的治理,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得它的人气大为下降。慢慢地就衰落了。正阳关地处淮河、颍河、淠河三水交汇处,位于淮河南岸,扼守淮、颍、淠三水之咽喉,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正阳关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贩辐辏,市场繁荣,自古就是淮河中游重要货物集散地,明王朝见正阳是收取商人、船民赋税的好地方,就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在此设立征收税赋大关,直属户部管理。“正阳关”即因此得名。这里也曾有帆如云,桅杆如林的场面,镇上的老人说,解放前淮河里船民做饭升起的炊烟,可以看见绵延数里,由此可见当年的繁荣了。

正阳关于1949年解放,1950年3月设正阳市,可以想象到,当年在初解放的时候,它的经济地位的重要。可是好景不长,50年6月撤市为区。1953年改置正阳镇,一直归属于寿县。自那以后,随着大别山下来的淠河水治理,佛子岭水库的兴建,淠河水改道,山区的交通和木竹都不走水路,慢慢地它就没有了人脉之气。

其实,它离我这个城市并不遥远,算起来不过几十公里而已。我曾经数次去武汉,都是从它的身边擦肩而过,想停下来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古代的遗迹,可是总因为工作任务匆匆而过,没有得到驻足的机会。只是每年在汛期的时候,从中央电视台到省电视台,每天关于淮河防汛的第一线消息中,必然有淮河正阳关的水位报道。淮河的水位,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也使得默然无闻的正阳关名扬天下。

原来,淮河在正阳关这里,自西北向东北拐了一个将近90度的弯。因此,正阳关被称为淮河上中游的“咽喉”, “七十二水汇正阳”的说法就证明了它在淮河防汛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水文专家解释说,在正阳关以上,集水面积达到9万多平方公里,约占整个淮河流域的三分之一,可谓“洪水仓库”。而这个关,就是真正的关口,尽管它现在只是水位测量地而不是关水的地方。

正因如此,正阳关的水位和过洪流量,对整个淮河防汛抗洪,决策何时动用行蓄洪区等起到重要参考作用。每年的王家坝开闸行洪,动用了蒙洼蓄洪区,以及随后的唐垛湖、荆山湖等行洪区的使用,都是参考了正阳关水位等情况后做的决定。正阳关水位和流量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下游淮南、蚌埠以及淮北大堤、京沪铁路等的安危。关口虽小,可是一年又一年,正阳关就是这样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自然,我是下定了决心,要来这里看一看。尽管,在这之前,千里万里之外的乡村我也曾经去过,可是,它总没有正阳关这样在内心纠集缠绕。

转自:http://cnc.17u.com/blog/article/102774.html4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